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还艺术于人民——记人民艺术家唐玉润先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2:02 光明网

  艺术从来都是属于人民的,然而不知何时艺术却成了少数文人吟风弄月的专利,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随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到来,时代的精神,传统之精华共同塑造了一个一心装着人民的艺术家,一个新时代知识分子唐玉润先生。

  人们对唐先生的认识是从遍及中原,涵盖全国的书法招牌开始的。早在解放初,中原在大地上就像一个个人书法展一样,满满的都是唐先生题写的招牌。而这些招牌的写就,
也是唐先生一腔报国热血凝聚成的。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一直躲在云台山区的唐先生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中!我得回去,我要用我的书法鼓舞人们的抗战激情!"他不顾同学们的劝阻,毅然地投入到了抗战的洪流中去了。此时的家园,满目疮痍,百业待兴,而唐先生的书法横扫八荒,气吞六合的大气势,正符合人们外御敌侮,内振河山的要求,一时间要他写抗日标语的,请他写招牌的,纷至踏来,而他也有求必应,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地满足大家。为此,曾好几回累出病来,即使这样他也不曾有一毫的懈怠。当人们要给他付出回报时,他却推辞了,只是厚道的笑了笑。他虽然在经济上没有多少的收益,却收获了人们的感激,人们的敬重。

  在解放前,唐先生就已经广泛授徒了,他就像先贤一样有教无类,有些弟子经济上不宽裕,他就不收这些弟了的费用,一些才智聪慧、家境贫寒的弟子还时常受到他的接济。在他的辛勤指教下,而改变了命运。他们都以作唐先生的弟子为荣。而唐先生也不无自豪的说:"我这是聚天下英才以教之,何其乐也!"此时的玉润先生,已隐然有一代大家的风范了。

  书如其人,唐先生广纳贤才的品性自然造就了其雄浑博大的书风。他早年嗜习颜体,深得其法,直觅精魂,径自以顶天立地的豪气写之。有包举浑沌之志,无繁琐碎流俗之形,有炼金成液之功,更无剑拔弩张之气。然而他还嫌未足,又参以魏碑"抚剑挟雷言,猛气纵横泘"的刚猛笔意,这样他的字挂在店铺的门头上自有一股非凡的气派。老百姓特别爱他的字,谁不希望店铺挂上唐先生的字而有一个磅薄大气的好彩头呢?唐先生对清朝大家何绍基的字也特别垂青,数十年醉心于何体如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的屋漏痕般的自然意态,并自觉不自觉地融合于他的书写实践中。于是他的字一下子就有了生命的灵性,仿佛神龙一般盘旋升腾,变化无穷,真是"一从前哲平章后,笔势纵横欲化龙"。

  唐先生的绘画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书法功底,他的绘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满生机与活力。记者不管什么时候,见到唐先生的画就能精神一振,颓靡困倦一扫而空,这也正是唐先生"吾画以慰天下劳人"的创作旨意的自然体现。唐先生作画宗法甚广,无论是大之先贤,还是自然万物,都是他师法的对象,真可谓"纳天地于形内,绘万物于笔端"。先说他画的兰竹:"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同兰静在春风"。那绰约的幽兰,临风舒卷,细叶翻飞中一瞬间风生水起,仿佛满腔的幽思亦随风飘散了;那修竹洒脱自在,"似带江南风雨来",增一叶嫌多,减一叶嫌少。在构成上层次感极强,片简尺幅却给人以无尽空间的暇想。而他的梅花,挺然秀出,情驰神纵,婉转、腾挪处暗香浮动,岁月的苍然在枝干中展现,生命的机趣在花朵上迸出。东篱的秋菊则展现了另一种生命的状态,斑澜的色彩渲染出劲爽秋风中的生命华章。至于紫藤、桃子、荷花、棕榈、水仙、仙人掌、松树、玉兰、芍药、石榴等等亦各臻其妙。尤其是他画的牡丹,被盛誉为"唐牡丹",他是在取法了恽南田,李[鱼单]、陈半丁,王雪涛,齐白石等大师的基础上另创一格,迥脱群雄。牡丹是花中的王者,生来自有其雍容大度的王者风范,若不能表现出这种特质总是很遗憾的。它妩媚而端庄,华贵而不失其高雅,妖艳万千,风华绝代。同时它又很有骨气,当年武则天曾下令百花冬发,而唯独牡丹抗令不尊,人们常说牡丹花富贵而它又岂是富贵二字能形容的呢?若是不能体会它真髓的人,又岂能画好牡丹呢?所以唐先生就说他只画迎风起舞的牡丹,记者曾经听唐先生说起过他画牡丹状若美人起舞,花朵间相互顾盼,而枝干就像身材一样婀娜多姿。如果说娇面如花展春风,枝干是其身,叶子就是那大垂手、小垂手了。仿佛间我似乎看到了贵妃初浴,似乎看到了霓裳羽衣了。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善画山水,在青年时就以善长画雪景著称,至今仍以雪景山人为号。他画的雪景山水浅着转粉,辅以留白,杂以勾勒,加以皱擦,似有似无的界线,朦朦胧胧的远山,看得久了仿佛能把你摄入画图之中,领略那无尽的关山,苍茫的环宇,形神俱忘,大呼快哉。唐先生不仅善画,立意也迥然出群,他常把牡丹和水仙、灵石、寿桃、竹子、梅花、兰草、萱草等画在一起,寓意着富贵神仙,富贵万年,富贵高寿,富贵平安,富贵有骨、富贵祥和、富贵满堂等意思,让人们在享受他作品带来的美感的同时,寄与了美好的希冀。这正是他的画雅俗共赏的原因。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专家学者能从他的画中读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种饱历风霜而坚贞不移的气概,从而产生一种强烈共鸣,久久迥荡胸怀。而普通百姓却能欣赏他画的如花美卷,那娇嫩欲滴的叶片和那扑面的春风,在其中忘情陶冶,渐渐的为能领略更深层次的东西而感动,这样在无形中就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水平。

  如果论用功之勤的话,我想比得上唐先生的恐怕不多,记者曾经和唐先生的一名弟子有一次谈话,他说自己每天要求自己的孩子写碗口大的唐体字五百个,我说"五百个是不是太多了?",他弟子一听就说"五百个算多?俺老师年轻的时候一天写的比这三倍还多!"啊,心痴志凝,艺痴技良,我无法想像一个人就这样一天写将近二千个大字,一写就是七十多年!如果不是对艺术惊人的执着和热爱恐怕谁也坚持不下来。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才会把字写到百姓的心里。文革期间,书法也不让练了,画也不让画了,自己也被打成了右派,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未间断临池。唐先生说:"一开始我也是很迷惑,觉得是不是自己什么事情做错了?后来发现自己很尊敬的一个领导也被批斗了,闹了半天我才明白不是我错了,于是我该写写,该画画,相信总有一天历史会还我一个清白的。"正是这样一个坦荡的胸怀,一种对艺术的痴迷,对人民真正负责的责任心,才没让他放下画笔,继续孜孜不倦的为国家创造艺术财富,为人民创造精神食粮。也正是这些风风雨雨让唐先生凭添了几分可敬之处,使他的作品更加苍浑,更有厚度,更耐品味。

  唐先生至今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依然在砚边笔耕不辍。他对近来学者们尊吴昌硕,贬任伯年的现象进行反驳,他说吴昌硕的画确实文人气息很浓,浑厚华滋,老百姓或许会冲着他的名头去欣赏他的画,但能看懂的没有几个,而任伯年在作品质量上决不低于吴昌硕,只稍通俗了点儿,可是通俗决不是低俗啊,他就认为任伯年的作品将来肯定比吴的作品更受欢迎。这说明唐先生心目中一直有一种平民意识,这和党中央"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是一致的。唐先生一心为着人民,他经常给希望小学,抗洪抢险,非典地区,慈善协会等捐款,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的荣誉和地位是人民给的,现在有一些地区的人民有难了,我理所应当给予帮助。"他就是这样的心里装着人民。著名美术评论家周积寅教授谈到他时写道:"他是人民的儿子,一直为人民而书而画,将永远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唐先生一心一意为人民,人民群众也爱戴着唐先生!在历次唐先生举办的书画展览中,场场都是观者如潮,人山人海。1946年在郑州"银宫照相馆"举办个展,当时小小的一个郑州竟有将近一半的人来参观,人们惊叹于这么一个琴棋书画俱佳的翩翩少年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解放后他又先后在南京、新疆、山东等地举办书画展,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唐先生不但蜚声国内,而且名扬海外。在韩国办展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日本受到了隆重的礼遇,在新西兰奥克兰市举行的个展幕式上,当地的华人华侨,中国驻新西兰领使馆的参赞,奥克兰的副市长等亲自到开慕式剪彩、祝贺。199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他和他孩子唐海先生的联展更是盛况空前,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赛福鼎,国防部部长张爱萍,政协副主席万国权、马文瑞,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文化部部长贺敬之、高占祥等同志都亲自前往观看,並同唐先生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对唐先生的艺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唐先生还艺术于人民的行动给予了赞赏。展览期间,人流如织,展览馆的办事人员说,除了在美术馆开馆的时候,绍泽不绝,没有比这个时候更热闹了。

  在唐先生八十华诞书画展上,各省、市的领导都亲往祝贺,启功,沈鹏、张海、刘大为等书画界的领导都为其题词,笔者有幸观看了展览,对那时拥挤的人潮记忆犹新。

  由于唐先生笔精墨妙,为人厚道,各种赞誉自然纷纷而至,贺敬之云:"笔墨熔古今,书画兼形神"。李殿仁云:"真情寄翰墨,造化功夫深,德艺双高峰,书画皆传神"。刘大为云"书融古今,鸟语花香"。张海主席更为其题词:"德艺双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画报》、《当代中国》等报刊多有刊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出版有《唐玉润书画集》《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约画师画集》《唐玉润八十华诞书画集》等,他现任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教授,新疆丝路书画院、郑州大学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郑州教育画院院长,河南省中国书画协会主席等职。

  唐先生一生最看重的当属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书画人才。唐先生二公子唐海先生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海先生学其父亲却不拘泥于他的父亲,他学父亲主要是学其气势,取其神韵,所以他的画比他父亲更有突破之处,作品中自有一股海雨天风独往来的豪情,创作时那种完全忘我的投入,使人心折,"庄生世所无,谁知此凝神?"他独创画狐,主要是受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仙点化,为其传神写照,三分仙气,三分人气,三分灵气,似乎能从纸上轻盈步出,神妙不可方物。他画的荷花也是一绝,净土佛国的风质,感人至深,"本无尘土,自在水云乡,楚楚净如拭,亭亭生妙香"。观之能使人觉得一切凡尘俗虑皆被荡涤了。唐海先生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北京·荣宝斋、新西兰、日本、韩国举办画展。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介绍其艺术成就。出版有荣宝斋画廊书画家《唐海专辑》、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唐海画集》等5种出版物。现任荣宝斋画廊书画家,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中国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州大学等院校美术系兼职教授和郑州市政协常委等职。

  唐玉润先生的弟子康华峰先生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为河南省大河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郑州市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荣获《世界平和画展》(韩国)和河南省书画展的各种奖项。另一弟子范云峰还创办了《云峰书画院》。唐先生的孙子唐小山作为特邀请书画家,曾参加韩国《世界平和书画展》,台湾地区《中华书画展》获奖,郑州日报,河南日报多次刊载评论家对其作品的好评,其现任河南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河南云峰书画院理事等职。外孙女崔莉萍品学兼优,学师从南京艺术学院著名美术评论家周积寅教授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获得博士后学位后,现为南京财经大学广告系系主任,副教授。外孙崔栋也曾在《国际中国画大展》上荣获一等奖。对于弟子们取得的成就,唐玉润先生感到欣慰和自豪,比他自己取得了成就还高兴。大师的心胸,应该如此吧?

  历来判断一个书画家是不是大家的标准是这位书画家在艺术上是否开宗立派,是否有前人所无的独创性,对当时和后世有无很大的影响,不用说唐玉润先生是符合的。可是唐玉润先生却谦逊的认为不能这样说,他说历史自然会给他一个公允的评价的。好一个淡然的唐先生,一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耕耘,却把名利看得很淡。笔者和他的接触,觉得如饮醇酒,入口绵甜净滑醇香无比,再品则馨香浑厚回味无穷,几十年浓缩的嗞味悠悠的扩散开来,不知不觉的我已经有些醉了……这就是大师的风范,人民艺术家的风采!唐派书画艺术家的传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