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鲁迅本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20 新京报

  鲁迅官方纪念活动纪事本末

  

鲁迅本纪

  1981年9月25日,在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周扬发表题为《坚持鲁迅的文化方向发扬鲁迅的战斗传统》的报告。

  1937年10月19日

  延安陕北公学举行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会,校长成仿吾任会议主席,毛泽东发表《论鲁迅精神》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鲁迅,指出了纪念鲁迅的重大意义。

  1939年10月19日

  重庆举行鲁迅逝世3周年纪念会。同日,昆明、上海、香港等地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1940年10月19日

  延安各界举行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纪念大会。

  大会由丁玲主持。吴玉章讲述了鲁迅的伟大业绩,指出:“一、他建树了文化上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二、他建立了真正的为劳苦大众服务的革命大众文学;三、他热心赞助了新文字运动。”

  1945年10月19日

  重庆举行鲁迅逝世9周年纪念大会。周恩来发表讲话说:“鲁迅先生的许多话,活生生地在记忆之中,成为奋斗的指南针。鲁迅先生说‘革命文学家,至少是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的。’……鲁迅先生这句话,告诉文化界朋友,不可能离开政治革命运动。”

  1946年10月19日

  上海举行鲁迅逝世10周年纪念大会,会议由全国文协等12个团体发起。

  郭沫若讲话说:“鲁迅的方向,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对人民恶势力死不妥协的方向;追随着这种精神就进步,脱离它就堕落。”周恩来发表讲话说:“鲁迅先生最痛恨的是反动派,对反动派之所谓‘千夫所指’,我们只有‘横眉冷对’的,不怕的,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鲁迅、闻一多都是最踏实、最努力的牛,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榜样,在人民面前发誓:做人民的奴隶,受人民的指挥,做一条牛。”

  1949年10月19日

  

鲁迅本纪

  1949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特刊”。

  全国文联、总工会、青联、学联、妇联等十二个团体发起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大会。大会由郭沫若任主席。吴玉章指出:“鲁迅所以伟大,是由于他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学习和掌握了马列主义,因此不仅揭露了黑暗,而且指出了人类的光明前途。”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请人民政府在京、沪二地建立鲁迅铜像和整理鲁迅故居、建立鲁迅纪念馆。

  1950年10月19日

  首都文化界举行鲁迅逝世十四周年纪念会,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号召大学鲁迅爱祖国、爱人民,仇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精神。

  胡乔木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有责任认真学习鲁迅先生的工作精神,学习鲁迅的密切关心政治、随时用自己的笔热烈地尖锐地准确地打击人民的敌人,学习鲁迅对于文学艺术事业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学而不厌,力求进步的学习精神,为此必须改善对于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传播工作。

  1951年10月19日

  中国文联和其他有关机关、团体,在北京联合召开鲁迅逝世十五周年纪念大会。郭沫若致开会词称:我们要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去反对帝国主义并肃清我们内部的买办思想、封建思想残余;也要学习他对人民、对革命、对祖国的热爱,献身于祖国的建设,使我们的祖国成为强大的世界和平堡垒。陈毅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鲁迅学习马列主义的进步过程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意义。

  1956年10月19日

  上海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举行。巴金致开幕词说,纪念鲁迅,必须学习他的思想方法,在党的领导下,联系群众,积极参加斗争。同日,首都各界人民和国际友人集会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中宣部长陆定一讲话说:革命的文艺家,要学习鲁迅对同志对朋友讲团结的精神。

  我们党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和一切具有爱国思想的党外文学家、艺术家团结起来,应该同一切赞成社会主义的文学家、艺术家团结起来,在艺术上应该允许各种不同创作方法、不同艺术流派的并存和竞赛。

  1961年9月25日

  北京文艺界和其他各界纪念鲁迅八十诞辰。茅盾论述了对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和提高修养的三个问题:一、鲁迅作品如何服务于整个革命事业。二、鲁迅作品的民族形式和个人风格。三、鲁迅的“博”与“专”。

  1966年10月19日

  

鲁迅本纪

  1966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学习鲁迅的革命硬骨头精神》。

  鲁迅逝世三十周年,上海、广州、绍兴举行纪念活动。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鲁迅“不倦地追求无产阶级的革命真理,彻底地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终于成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0月31日,首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七万多人举行盛大集会纪念鲁迅。周恩来、陶铸等出席了大会。

  1976年10月19日

  

鲁迅本纪

  1976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学习鲁迅永远进击》。

  鲁迅逝世四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学习鲁迅永远进击》称:“‘革命无止境’。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在斗争中前进的。鲁迅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去战斗。”

  1981年9月25日

  

鲁迅本纪

  1981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鲁迅精神永在》。

  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耀邦在讲话中高度评价鲁迅为中国人民建树的不朽功勋,赞扬了鲁迅的严格的自我解剖精神以及他所倡导的“文艺必须有批评”的观点,认为要促进文艺的健康发展,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周扬在发言中强调,要发扬鲁迅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

  1991年9月24日

  鲁迅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作了《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的重要讲话,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难繁重的国内建设与改革任务,不仅文化战线的同志要义不容辞地学习鲁迅、宣传鲁迅,而且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的干部,都要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

  2001年9月18日

  中国作协、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行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与会者指出,今天纪念鲁迅,学习鲁迅追求进步,追求真理和“韧的战斗”精神,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和发展新世纪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寻找为鲁迅抬棺的人

  在《痛别鲁迅》一书中,作者孔海珠经过多次采访和查考,对为鲁迅先生抬棺的12个人进行了考证。他们分别是:萧军、黎烈文、吴朗西、周扬、靳以、姚克、黄源、张天翼、胡风、曹白、巴金、鹿地亘。其中,曹白先生是最年轻的一位,1907年出生。随着张天翼、巴金先后去世,曹白成为鲁迅抬棺的十二青年中惟一在世的。

  曹白先生原名刘平若,江苏江阴人,是一位木刻家。

  他于1933年在杭州一书专科学校与同学力群等人组织木铃木刻社,并将自己印制的《木铃木刻》寄给鲁迅。同年10月,国民党浙江省公安局以“宣传普罗文化、与三民主义对立”等罪名将曹白、力群等人逮捕,曹白1935年出狱后在上海任中小学教师,并与鲁迅开始交往。

  此后他又介绍力群与鲁迅先生认识。

  本报记者拨通木刻家力群的电话寻找曹白,接听电话者称力群先生听力不好,无法接电话。她同时告诉记者,因健康状况不佳,曹白先生目前正在住院。

  本版撰文张弘感谢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提供支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