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周末:处女译撞上诺奖原著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09:50 青年周末
沈志兴其人 ◎文/本报记者 颜雪岭 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授奖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巧的是,今年7月,帕慕克的成名作《我的名字叫红》内地中文版问世。据该书的责编姚映然说,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次翻译、出版帕慕克的小说。帕慕克获奖后,乏人问津的小说一夜走俏,该书的中文翻译沈志兴也一夜成名。 似乎中国老百姓对这部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并不买账,有人说故事太深奥,有人说作者玩技巧,甚至书名也让人大惑不解。也有人说是沈志兴的翻译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显得不伦不类。沈志兴告诉本报记者:帕慕克对我的中文译本非常满意。 以前没有翻译小说的机会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听说这是您第一次翻译小说,之前有没有翻译过其它类型的作品? 沈志兴(以下简称“沈”):确实是第一次。土耳其语在中国比较冷门,之前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是翻译过商务方面的资料。 青周:您曾说对帕慕克获奖不惊奇,去年他就差点获得这个奖项。这是您对这本书的翻译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吗? 沈:不排除这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我自己本身也想尝试一下翻译小说,这对我搞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青周:您对文学作品感兴趣吗? 沈:这十几年来,我基本没接触过土耳其当代文学。我们教学用的都是土耳其三四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主要因为我们引进资料的渠道不畅通,非常滞后,采用新的材料可能性不太大,只能充分利用以前的资料。 青周:那么在翻译之前,您也没有读过帕慕克的小说吗? 沈:从来没有。在着手翻译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前,我也没有通读一遍,而是边看边翻译。当然翻完这本书后,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补课,更详细地去了解作者和他的作品,了解与作品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帕慕克对我的翻译很满意 青周:翻译之后,您对土耳其当代文学有什么新的了解?您觉得帕慕克是个什么样的作家? 沈:土耳其是个很特殊的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东西方交界处,东西方的文化和宗教激烈碰撞和冲突。越来越多的以帕慕克为代表的作家和诗人开始涉及东西方文明冲突这个领域,这一类作品在土耳其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主要是来自民族主义者,宗教狂热分子和右派人士的批评。 土耳其文学在世界上还排不上名次,像帕慕克这样的作家少之又少。 青周:您认为土耳其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和当代作品有什么区别? 沈: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很少涉及东西方文化和宗教冲突,讲述的主要是农村生活,8 0年代以后的作品主要围绕城市展开了。 青周:我们知道有些作家即使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的作品未必受大众欢迎。 沈:帕慕克的小说在土耳其很畅销。帕慕克属于亲西方的作家,在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汇、冲突的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崇尚西化的,帕慕克的作品在这部分人里面很有市场。 青周:帕慕克亲西方的观念跟他的个人经历有怎么样的联系?您对他的哪些经历印象比较深刻? 沈:他本人受英美教育的影响很大,他高中毕业于罗伯特英语学校,大学在受西方学术氛围影响很深的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学习建筑。 我从土耳其媒体发表的帕慕克访谈录里了解到,他的文学创作的路走得还是比较顺利的。他大学读了三年工科就弃学,转攻伊斯坦布尔大学新闻专业,拿到硕士学位后服了4个月兵役,之后就一直在家搞文学创作,虽然这期间遭到家庭和亲朋好友的反对,但他坚持了下来,并且第一部小说《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就获了奖。 青周:您翻译这本书后,是否跟帕慕克本人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沈:呵呵,那可不太方便。但帕慕克通过他的经纪人表示,他对我的中文翻译版本非常满意。 帕慕克对他各个语种的文本非常看重,出版前,他都要审订。虽然他不懂中文,但他的经纪人是个美籍华人,能看懂我翻译的版本。 我保留了原著味道的90%以上 青周:有网友评价您的翻译文字简洁干练,也有人说您的译文缺失了原著的文学价值,您怎么看这样的评价? 沈:先说前一种评价吧,在翻译过程中,从方便读者理解的角度出发,我的确对原著中比较复杂、难懂的句子进行了简化或者重组。至于第二种评价,也是有可能的,但我觉得大致上不会有太多的偏差。 青周:文学是有语言特性的,您认为您的翻译损失了原著味道的多少?最容易损失的地方在哪里? 沈:我觉得我至少保留了原著味道的90%。 土耳其语是“黏着语”,名词和动词前的修饰语一层套一层,有时甚至有十多层。这种语言特性非常有利于他们写长句子。如果完全按原文来翻译,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比如有句话,直接翻译就是:从关得严严的百叶窗、窗户用黑黑木框封闭着的房屋的某个地方,透射出仍亮着的微弱的油灯光。我的翻译是:微弱的油灯光芒从某处一间木房子那黑暗的窗户和拉下的百叶窗中透出。这是为了让小说更简洁易懂,但同时也可能损失了原著一些细节。 书名没什么不恰当 青周:每本小说都自己独特的风格,您能评价这本小说的语言风格吗? 沈:总体说来,作者使用了很多长句,但语言读起来并不晦涩,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小说的条理脉络也很清晰。虽然这是一部推理小说,但它的情节拉得比较长,语言和节奏也不是那么步步紧逼。 我刚翻译完成了他的另一部小说《白色城堡》。这两本小说都跟历史相关,都以伊斯坦布尔为故事发生地,以奥斯曼帝国为时代背景。叙述的内容都与东西方文化冲突有关。《白色城堡》的语言很晦涩,相比之下《我的名字叫红》通俗易懂得多。 青周:听说您用了半年的时间翻译这本小说。这本书涉及中东历史、艺术史和宗教史。这是不是最难的地方。 沈:这倒不是,我对土耳其的历史和宗教比较了解,只是多花些时间去了解细密画方面的知识,核实奥斯曼时期的一些地名。我的整个翻译工作应该还是非常顺利的。我耗费最多精力应该是在遣词造句上,遇到这方面的困难我就放一放,出去溜达溜达,跟朋友打打牌,回头再看基本上都会有灵感了。 青周:有读者认为《我的名字叫红》的书名很不恰当,红并不是书中人物。 沈:我觉得书名很合理。这部小说跟两桩凶杀案有关,红色代表鲜血和死亡,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好理解。 青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很难用纯文学的标准衡量,可能更加基于一种人文关怀。您认为帕慕克的这部作品哪方面打动了评委? 沈:我个人感觉是他一系列作品的主题:描述东西方文明冲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这也和当今世界局势联系紧密——美国把伊斯兰世界看成是恐怖主义的滋生地。 帕慕克的大部分作品都立足于历史,涉及了敏感的政治问题,比如亚美尼亚问题、库尔德问题,这些都是西方人比较感兴趣的。应该说,帕慕克不是凭《我的名字叫红》这部作品获奖,而是凭借他的一系列作品。 中国有能力翻译土耳其语小说的就十几人 青周:您之前没有翻译过小说,出版社为什么找到您? 沈:也是偶然吧。这本书的责编姚映然从朋友那里打听到,我们洛阳外国语学院的土耳其语专业最强。 青周:中国多少人有能力翻译土耳其语小说?您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 沈:有能力翻译土耳其语小说的大概只有十几个人吧,我的同班同学都有这个能力,但他们在国家的部委工作,未必有这个时间。 很少有高校开设了土耳其语专业,主要也就是我们洛阳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我们学校有四个土耳其语教师,我是最年长的;北外有两个土耳其语老师,都是我的学生。我们是每四年招一次生,每次也就十几个人。 青周:作家本人或者出版商对您的翻译有没有提出过什么要求? 沈:出版社告诉我,作家本人对英文版本不满意,要求我必须依照土耳其语版本着手翻译。没有其他的要求。 青周:翻译过程中,有没有参考过台湾的繁体版本?您认为您翻译的版本和繁体版本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沈:台湾版本是根据英文版本翻译过来的。我参考了台湾版本,纠正了它原有的一些翻译错误,在语言风格上也作了一些调整,比如苏丹传令官司令穆斯塔法·阿甘(繁)——苏丹使节主管穆斯塔法老爷(简);我是你挚爱的姨父(繁)——我是你们的姨父(简)。 青周:您翻译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呢? 沈:只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原著中涉及的颜料构成中,有一种成分叫lotor,不知道这个词从哪里来的,我到处查也查不到,最后只能按照台湾版本的翻译:胶水。 >>>链接: “争议作家”奥罕·帕慕克 帕慕克获奖后,世界各大媒体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与政治千丝万缕的瓜葛。英国的《信使报》称帕慕克是“过于政治化的协调小组的最佳人选”。 土耳其力图把帕慕克送进监狱的律师Kemal Kerincsiz说:“他获奖不是因为作品而是因为言论;他获奖是因为他贬低了我们民族的价值观。我为他感到羞愧。” 翻译茉芮·弗瑞里的评价却与这位律师天差地远:“他(帕慕克)不仅捕捉了伊斯坦布尔过去和现在的冲突,更展现了城市的诡谲、永恒之美。” 土耳其诗人Ozdemir Ince则愤怒地说:“你去问土耳其任何一个严肃的、与文学有关的人,他们都会把帕慕克排到最后一名。” 而事实上,帕慕克也是土耳其非常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小说《新人生》一出版就造成轰动,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 帕慕克主要作品: -《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1979) -《寂静的房子》(1983) -《白色城堡》(1985) -《黑书》(1990) -《新人生》(1997) -《我的名字叫红》(1998) -《雪》(2002) -《伊斯坦布尔》(2005) 《我的名字叫红》简介 小说的主要事件是两桩谋杀案:16世纪末,为苏丹秘密绘制抄本的高雅先生被人杀死,负责这个项目的姨父大人接着被害。另一方面,离家12年的黑先生回到伊斯坦布尔,他的恋人,姨父大人的女儿谢库瑞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与其说这是一部历史小说,不如说是侦探推理小说,追寻凶手是小说的最终要求。追凶过程展现了传统细密画派和西方透视画派之间的冲突。 写法上,帕慕克让小说所有人物分别以第一人称充当起说书人的角色。 ◎沈志兴其人◎ 沈志兴,生于1966年,曾在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学习。现为洛阳外国语学院土耳其语专业副教授,从事土耳其语教学16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