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潮州收藏家创"收藏神话" 拥有多达13万件藏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8:14 新华网

  近年国内的“收藏热”一直“高烧”不退。有人提出限制私人收藏,认为盲目收藏将扰乱市场;也有人认为,私人收藏值得鼓励,将成为国家收藏的有益补充。因此,近日“收藏家洪木荣建立私人博物馆”这一事件在收藏界内外引起热烈讨论,有媒体认为这位潮州人创造了一个“收藏神话”。记者日前到潮州市浮洋镇参观了这所历时3年、全凭洪木荣一己之力建造的“华夏历史博物馆”,他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收藏史以及对“收藏热”的一些看法。

  做真藏家而非炒家

  洪木荣小时候,他们那里家家户户都在收购废品,其中有很多铜、瓷工艺品。他从小喜欢古老的东西,觉得很有艺术价值。“只要是看起来比较漂亮的,我就一个个把它们捡回来。那时我才12岁。”

  那几年他收藏的多为普通民间工艺品,数量不多,价值也不大,且仅限于潮汕地区。18岁开始,洪木荣就出去闯天下了。一次,他在四川文物总店偶遇古陶瓷鉴藏家乔德光,他知道乔德光在“文革”时抢救过不少国宝,后来乔德光就成了他的老师。80多岁的乔德光系统地教给他收藏与鉴别的知识,却分文不取。由此洪木荣从一个业余爱好者成长为专业鉴藏家。此后他开工厂、做生意,逐渐有了些资本。“有了钱以后,我才称得上是真正开始搞收藏。”

  他告诉记者,“收藏热”在上世纪80年代还没兴起,古董也比较便宜。他常常开车去山西、江西等地买瓷器,一车一车地拉回来,汽车都开坏了3部。搞收藏搞了30多年,如今他的藏品已达到13万余件,成为业内外有名的收藏家,获得不少收藏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还多次上了央视的《鉴宝》栏目。有人写了一幅字画送他,上书“藏家”,说他是真藏家,而非靠投资藏品赚钱的“炒家”。

  两千万元建博物馆

  收集到如此多的珍贵藏品后,建一所个人博物馆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虽然很多人曾劝他把博物馆建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大城市,他还是固执地让它伫立在自己的家乡。

  去年12月28日,博物馆正式开馆。它占地面积25亩,耗资2000多万元,共4层,建了3年。在一片典型的潮汕民居中,它显得鹤立鸡群、气势非凡。以金铂镶制的“华夏历史博物馆”馆名,由国内文物考古界泰斗史树青题写。洪木荣精选了2万多件藏品放入馆内,包括陶器、玉器、书画、家具等,最夺目的是元、明、清各朝代的上万件瓷器。其中,官窑精品占据整个第3层,民窑精品占据整个第2层。洪木荣解释,他最喜欢的就是瓷器。

  洪木荣说,开办博物馆不为赚钱。首先,浮洋镇位置偏僻,观众罕至,几张门票根本无法维持它的运营。这么多年,他自己收集了一些珍贵藏品,要是为了赚钱而卖掉,也不可能建起这个博物馆。而建馆之后,藏品成为展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也不能向外出售。因此,他完全是靠实业来养收藏。

  今年国庆节当天,华夏历史博物馆的人流量破了纪录,几百观众蜂拥而至。“那天很多行内外的人都赶来参观,说很开心,增长了见识。这个时候我感到很满足。”

  填补国家收藏空白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林向帜对这个博物馆印象深刻,去年开馆的时候他曾去参观过。他认为私人开博物馆是很好的事情,可以弥补官方收藏的不足。因为有些个人藏品,国家不一定有,这种做法无疑丰富了国家收藏,填补了国家收藏的一些空白。

  而洪木荣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他就很少买进藏品了。原因是“收藏热”升温后,市场上的赝品越来越多,真品几乎难得一见,价钱也越炒越高。若非遇到爱不释手的藏品,他不会轻易买下。他认为收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必须懂行才能涉足,“要搞收藏起码要懂历史,要懂得那个年代的工艺是怎么做的。但现在很多不懂收藏的人也来搞收藏,其中很多就可能是赝品。”

  林向帜认为,私人办博物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家盲目收藏。“个人收藏首先要学会辨别真假,假文物一文不值。现在市场上假文物太多了,不仅是陶瓷,字画、玉器等都是这样,这就要求收藏者多去参观博物馆,多参加研讨班,多向名家求教,提高辨识文物的能力。从收藏者的沟通方面来讲,比如陶瓷爱好者知道洪木荣开了这么一个博物馆,他们就会去参观、去交流。这让他们收藏时更理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