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画家往往偏重技巧缺失情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6:15 北京日报 | |||
王明明 年轻画家画风自由张扬,让他们把自己的思绪投入到沉重又丰厚的历史中,用艺术形式加以表现,有这个必要吗?昨天,中国文联八代会代表、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接受本 年轻画家 应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今年,我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评选,看到一些草图,有些很有想法,可是很多流于一般化和概念化,从整体看,目前历史题材创作处于断档期。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成功范例很多,比如《开国大典》、《矿工图》、《人民的总理》等。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后,历史题材创作慢慢淡化了,从事创作的人少了,美术学院的学生这方面的学习也少了。据我了解,在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历史题材创作这个课程。而历史题材创作需要精力好、体力好的画家,年轻人首当其冲。所以,我在不少场合都说,我担忧年轻画家能否承担起重大历史题材创作。 艺术家的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现在很多年轻画家往往偏重于表现技法,而缺失了真情实感,缺失了对生活的感受,这种艺术品往往不会打动人,所以观众看完了是麻木的,或者是不知所措的。在世界绘画史上,凡是能够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注重情感,而不是单纯注重技法的。年轻画家 应从关注身边生活入手 如何弥补缺失?我认为,年轻画家应该从关注身边生活入手。最近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我去看了两遍,这是一部非常震撼人的作品,他是用几年的时间研究长征史,然后画出九百多张连环画,每一个历史人物形象都非常具体,细节非常生动。像沈尧伊创作的这样的精品,是现在的艺术家没法想象的。我跟他交流过,他说当时没有照相机,所有的创作都来源于历史资料和长征路上的写生。 细心观察不完全是只关注边远地区,我们身边的城市生活,也非常有画头。摸到时代的脉搏,关注了现实,才能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真正的艺术家首先应该有精品意识,也要有市场意识。有些人把市场和创作对立起来,说我就好好画画,我不针对市场。其实市场的反馈对画家是有好处的。但又不能完全被市场所左右,要去充电,要去深入生活,有了这种积蓄的力量,再去面对市场时,就是坦然的。市场和创作不能对立,但也不能跟着市场跑,否则作品的真情实感少了,商品味儿多了,有些是天天在复制,或者是一个题材反复画,或者画出来的东西没有生气,这都是被市场左右的结果。RJ082和平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