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保罗·莫里哀去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4:38 瞭望东方周刊

  文/贾晓伟

  保罗·莫里哀美好、平静的音乐有一种抚慰效果,像钢筋水泥丛林里的园林,是软化当代人焦虑心情的蛋糕,其音乐的美学价值与意义也因此有了特殊的意味2006年11月3日在法国佩皮尼昂去世的保罗·莫里哀,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听音乐的中国乐迷而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音乐资讯发达、媒介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今天,保罗·莫里哀几十年来指
挥音乐时保持的绅士风度,乐队优雅的美学风格,纯净又有些感伤的音乐味道,显得老派而难以让人释怀。近年来,商业在音乐世界制造了一个个巨星的神话,潮来潮往之后,那个留着精致小胡子、穿白色西服、面带平静微笑的保罗·莫里哀仿佛旧时人物;他以“和谐”与“悦耳”这两个基本宗旨勾勒出的音乐线条,抒情、湿润得像一幅幅水彩画的作品,仍在用温馨的方式不动声色地装饰着人们的生活房间。

  保罗·莫里哀1925年3月4日出生于法国马赛,在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里长大。童年时学习钢琴,后进入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出于对当时风靡法国的爵士乐的热爱,保罗·莫里哀青年时代投身于流行音乐,寻找自己的音乐方向。1965年,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乐队,

  在追求流行的摇摆中最终与古典音乐妥协,找到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为他在商业上带来了成功。他所灌录的唱片畅销欧洲,流行于世界各地,尤其在东亚的日本、韩国拥有广大听众。保罗·莫里哀的名碟《蓝色的爱》(《love

  is

  blue》)销售达3000万张,是轻音乐唱片的奇迹。乐评人也习惯地把保罗·莫里哀的乐团,与德国的詹姆斯·拉斯物乐团、

意大利的曼托瓦尼乐团并称为世界三大轻音乐乐团。

  保罗·莫里哀与中国听众之间的缘分今天算来已有二十多年。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音乐生活有了一点“文革”后迎来“初春”的感觉,保罗·莫里哀的音乐像一阵春风,比欧洲古典音乐更早地来到中国。那时广播电台反复播放保罗·莫里哀,盒式卡带也对他的曲目加以引进,一时间被革命歌曲磨砺得发硬的中国人的耳朵,听到了一种动听、娓娓道来的抒情音乐。不夸张地讲,几乎一代中国听众的浪漫情怀,被保罗·莫里哀温柔如细密海浪般的音乐唤醒。在那个多少有些梦幻的年代,人们还不能全面接触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与勃拉姆斯的作品,也不可能像今天的发烧友一样耳熟能详指挥大师福特万格勒、切利比达奇、索尔蒂等人的大名,更难得一听钢琴大师霍洛维茨、米开兰基里、波里尼的录音杰作。保罗·莫里哀的音乐风格与调子,与中国政治与经济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灵感受有一种特别的契合,也使得一代乐迷记住了保罗·莫里哀这个名字。他成了一代中国人音乐记忆的证人。

  从严格的意义来看,保罗·莫里哀灌录的诸多轻音乐唱片横跨古典与流行两界,没有古典音乐具有的深刻、内在,也没有流行音乐对时代心绪的抒发、表达。保罗·莫里哀的轻音乐和谐、优美,对位的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格调。年轻一代的听众大约很难从保罗·莫里哀的音乐中体会那种与欧洲浪漫派艺术相通的情致,他们更愿选择摇滚与时尚歌星的唱片;而对另一批具有知识与文化背景的听众而言,他们要找的是纯粹的、没有电声乐器的古典乐器发出的声音。保罗·莫里哀在轻音乐里完成的跨界工作,试图把古典音乐普及化、通俗化,甚至表层化,音乐作品表现出抒情歌曲与古典结构的嫁接效果。电声乐器的运用,古典乐队的编制,显示出时尚与古典混杂的特色。

  但对于今天被竞争压迫得更加忙碌的中国人而言,不论是听保罗·莫里哀,还是别的什么音乐,都算是一种奢侈了。听音乐需要内心的平静与闲适作为保障,需要从外在世界向声音世界的撤退。保罗·莫里哀美好、平静的音乐有一种抚慰效果,像钢筋水泥丛林里的园林,是软化当代人焦虑心情的

蛋糕,其音乐的美学价值与意义也因此有了特殊的意味。

  保罗·莫里哀是20世纪6

  0至90年代唱片界的

神话,是一代中国听众曾在收音机前迷醉过的音乐魔术师。他的音乐在那个时代让人隐隐看到了玫瑰色霞光在世界上的存在。可保罗·莫里哀去矣!他所表达的优美与优雅正在商业社会无情地衰亡。保罗·莫里哀的辞世,带走了他所表达的那个世界,唤起了人们对旧时事物与记忆的复杂情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