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原生态要不要商业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1: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生态要不要商业化?
图为《云岭天籁》中,演员在演唱傈僳族支系——花傈僳民歌《放羊调》。11月18日晚,一部来自云南的大型原生态民族音乐集《云岭天籁》,在北京天桥剧场进行了全国首场公演。演出由山歌、情歌、神歌、酒歌等4个乐章及开篇、尾声组成,来自纳西族、傣族、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的歌手,为观众奉献了一出美妙的“天籁之音”。

  这是继《云南映象》大获成功之后,云南省近年来推出的又一部原生态歌舞作品。

该如何看待时下风行的原生态艺术?原生态文化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来自山间地头经过现代加工

  原生态是否要“原封不动”?

  据介绍,《云岭天籁》由15个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组成,但并非对民歌原封不动地进行照搬。音乐家们运用现代的作曲技法,对原生态民歌进行了加工和包装,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彩云之南”在地理、风土、人情方面的独特魅力。

  《云岭天籁》的艺术总监之一尹欣说:“能入选的曲目,首先是旋律要美,其次要有代表性,比如彝族的‘海菜腔’,最后还要便于传唱。在演员的选择上,除了当地有影响力的歌手外,我们还吸纳了不少近两年在各种大赛上获奖的云南籍演艺新人。”

  央视《星光大道》2006年度总冠军茸芭莘那也参加了此次演出,她说:“原生态肯定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民间的一种艺术,但也不能说,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才是原生态。我们演出中的一些歌曲虽然经过了加工,但用的是我们本民族的母语,表达的是我们本民族的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原生态。”

  另一位艺术总监范建华介绍说,“包括《云南映象》和《云岭天籁》在内,很多歌舞采用的元素虽然是原生态的,不过都是以现代手法来呈现。我们在排练期间也请了很多专家观看,他们认为演出体现了各民族音乐的要素,对来自山间地头的东西有很好的艺术再创作,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云岭天籁》的音乐统筹刘晓耕也认为,再好的东西,不包装就没有艺术性。要在尽可能保留音乐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赋予其较高的欣赏价值,不然的话,现代观众可能很难接受。

  商业化是把“双刃剑”

  该如何处理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其实,从对民族艺术的传播和保护的角度看,《云岭天籁》这样的商业演出能否起到积极作用,社会上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民间文化被搬上舞台进行商演,势必会有些变味,来自田间的歌手一旦声名鹊起并进行了商业化包装,也会失去本真;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正是这样的演出,让不为人知的艺术和艺术家得到了广泛关注。

  以独特的“海菜腔”赢得央视青歌赛金奖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也在《云岭天籁》中有精彩演出。李怀秀说:“以前我们家乡的年轻人都不喜欢本民族的文化,觉得很土、很落后。我和弟弟本来都是农民,因为从事民族文化使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对很多人也是一个榜样。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出,继续推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

  刘晓耕认为,在现代社会,恰恰要利用商业化来保护和传承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商业演出,那些民间歌手可能永远走不出大山。

  主抓文化工作的云南省省委副书记丹增也不赞成把原生态“钉死”在山间地头的做法,他表示,艺术家与市场的联合,可以把更多原生态的音乐舞蹈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来欣赏,这对于原生态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弘扬,都有积极作用。不过,他也坦承,“如果太功利化了,把原生态艺术全部变成商品对待,这对于它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利的,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

  有学者表示,原生态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之路仍需探索。对原生态艺术来说,商业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商业化带来的好处时,也要防止其可能对自身造成的破坏。

本报记者 刘文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