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毛泽东评舞台上的“毛泽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7:57 东方网-文汇报

  毛泽东改戏词

  毛泽东兴趣广泛,尤嗜京剧。他不仅懂戏,而且有时还能哼上一段,对京剧的唱腔、板式都颇有研究。

  京剧演员李和曾,毕业于北京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后又拜名艺人高庆奎为师,成为

高派嫡传弟子。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李和曾随剧团至西柏坡演出。李饰《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一出场就见毛主席坐在前排,正笑容满面地注视着他。

  李和曾嗓音洪亮,唱腔圆润,深受毛泽东喜爱。毛主席听戏非常认真,还常给演员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有一次他听李和曾唱《逍遥津》,说:解放以后,应该高唱,不要唱得阴沉沉的嘛。

  又有一次李和曾演出《李陵碑》,李唱完了一大段反二黄后,毛泽东风趣地说:杨老令公8个儿子死了4个,发发牢骚是可以的,但总的说来,他还是忠心为国,所以不宜唱得太悲。你现在唱得有悲有愤,这是对的。后来,李和曾又给毛泽东清唱这出戏时,毛泽东用商量的语气对李和曾说:你唱的这出《李陵碑》的戏词中,有一句“万良臣与潘洪又生机巧”。我上次听后就查了史料,结果历史上宋朝并没有“万良臣”这个人。是不是把这句改为“魍魉臣,贼潘洪,又生机巧”比较合适些?李和曾认为很有道理,以后就按照这一改词来唱,一直沿用到现在。

  毛泽东赏菊

  解放初期的北京,在新街口以北的一条小胡同里,有座不起眼的旧四合院即新街口53号后门宅院,今日徐悲鸿纪念馆所在地。剥落的门楣上残留着“园”两字。院主是位老者,姓刘名园,晚年以栽菊吟诗自娱。院中遍植各种各色的菊花,前院、中庭、东西厢房、北房正厅,无处不摆满大大小小异彩纷呈、幽香四溢的盆菊。

  一日,院中静谧如常,园老人循例穿行于盆菊丛中,呵护其精心培植的雏菊。忽见南屋有客正在凝神细赏一棵色泽形态出众的菊朵,刘老随即迎上前去,讲述眼前佳菊的特色、品种、来源以及繁殖等等,如数家珍。来客全神贯注倾听,刘老娓娓而谈。刘老一边说,一边注视眼前这位身躯魁伟的客人,觉得似曾相识,良久,终于鼓足勇气,问道:“您是主席吧?”对方回首注视老人,缓缓伸出了右手。老人的手同客人相握在一起,一股暖流刹时间涌入心坎,刘老无比激动,立刻请贵客到上厅歇息,并恭请签名留念。

  刘老幸会伟人的当晚,对比今昔,思潮澎湃,难以成寐,诗兴勃发,起身奋笔写出一首歌颂新中国、敬仰人民领袖的七言旧体诗,连同致敬信寄给了毛主席。不久,意外地收到寄自中南海的回信,在印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头的八行信笺上,毛主席亲笔书写了:

  园先生:大札和诗作收到。谢谢。即颂大安。毛泽东。

  刘老如获至宝,将此件珍品嵌入镜框,高悬北厅,日日躬读,如沐春风。

  不多久,园老人的奇遇在新街口地段家喻户晓。此后毛泽东年年金秋光临园赏菊。荏苒三年,在一个秋日的下午,一大群人聚集在小胡同口徘徊不去。静候良久,忽听大门吱呀一声开启,毛泽东的伟岸身影出现在大门前。见到眼前聚集着的人群,他举起右手向人们示意。这时人群沸腾,欢呼声此伏彼起,响成一片。小胡同顿时成了波涛汹涌的海洋,人潮涌向毛泽东乘坐的小汽车,有的大爷、大娘隔着车窗玻璃诚挚地向毛主席问安,邀请他明年再来。汽车缓缓驶出了胡同,人们仍然久久舍不得离去。

  毛泽东评舞台上的“毛泽东”

  1951年建军节的前夕,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三幕九场大型歌剧《长征》在首都正式公演了。它似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把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再现在舞台。当歌剧演至第六场,“毛泽东”第一次出现在舞台时,顿时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欢腾!“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大厅,这便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次出现毛泽东艺术形象时的情景。歌剧的创作者是著名女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

  这场歌剧的首演,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出席观看了演出,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了舞台上的“毛泽东”。不久毛泽东便叫女儿捎信给李伯钊说:“写革命,写长征,都很好。但不能拿我毛泽东做菩萨拜哟!党内有那么多好同志,许多人还牺牲了生命。就拿长征来说吧,有几个方面军哩,有那么多领导同志,要写几个方面军的同志。没有他们,我毛泽东独龙能下雨吗?”

  李伯钊听取了毛主席的这些意见,决定将歌剧《长征》改为话剧,并把长征的历史画卷展现得更加壮阔,让更多革命领导人的艺术形象都能展现在舞台上。谁料当她刚写成初稿时,十年动乱的灾难便落到她的头上,话剧草稿荡然无存。直到1978年李伯钊获得自由后,她以惊人的毅力,经过八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八场大型话剧《北上》,并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贺龙、任弼时等一批革命领导人的艺术形象推上舞台,后由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先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演出,深受各方面好评。

  当时中央决定排演歌剧《长征》时,可把时任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的李伯钊难住了,谁来扮演毛泽东呢?久寻不到适当的演员。后来李伯钊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张话剧《龙须沟》中程疯子的扮演者于是之的剧照,眼前蓦然一亮!这不有点像毛主席么?

  20岁的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于是之就这样成为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选。为了让于是之演好“毛泽东”,李伯钊让他通读了《毛泽东选集》,让他深入领会毛主席的思想和气质,并从中央广播电台借来毛主席在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讲话录音,让于是之反复聆听,从中模仿毛主席的声调和神韵,同时,让他观察和体会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等等,于是之整整忙了半年,终于完成了塑造毛泽东艺术形象的这一特殊任务。

  事后,李伯钊告诉毛主席,演他的演员就是演《龙须沟》里程疯子的扮演者,毛主席听后笑着风趣地说:“那很好嘛,干革命就要有种‘疯子’精神哩!”

  毛泽东的打油诗

  毛泽东善诗词,但他在生活里也喜欢写打油诗。他的打油诗调侃友朋,令人发噱,可谓是别树一帜。

  现在所知的毛泽东较早写的一首打油诗,或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写的,据冯雪峰后来回忆,这首诗以“蒋干宋美龄”开头,紧接两句是分别调侃林伯渠、李维汉夫妇,全首诗只有三句,第四句要求同座的人续上。结果却没有人能够做到,因为其中的动词必须是小说中的人名,且必须富有幽默感,还得与调侃对象沾上边,这有很大的难度。当时,刚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冯雪峰非常叹服地说:“这样的才智和机敏,一流文人也赶不上。”

  红军长征初期,路过湖南,行军匆匆,有一天张闻天在马背上打瞌睡,稍不小心脱缰跌下马来,虽然未受大伤,却也有些狼狈不堪,毛泽东闻讯赶来,当即凑趣念了一首打油诗:

  洛甫骑马过湖南,

  四脚朝天滚下山,

  人受伤马没死,

  菩萨保佑你平安。

  也有记载说,毛泽东就张闻天坠马,还写有另一首内容贴近的打油诗:

  洛甫洛甫真英豪,

  不会行军会摔跤,

  四脚朝天摔得巧,

  没伤胳膊没伤脑。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也写过打油诗。1941年10月,中央机关机要人员黄有凤、赵雪明结婚,毛泽东在婚宴上当即赋诗一首:

  两个机要,

  白头到老;

  比翼双飞,

  永不掉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经常参加中南海周末舞会。有一次他和几个歌舞团演员分别跳舞,当得悉有个小演员叫王君苗,是河北省深县人,独生女,另一个小演员叫朱立刚;王君苗皮肤白,毛泽东叫她“白丫头”,朱立刚皮肤稍黑些,毛泽东就叫她“黑丫头”。他就以深州水蜜桃为名,随口念出一首打油诗:

  深州大蜜桃,

  独生一根苗,

  遇上朱(猪)八戒,

  吃了。

  一则误发的毛泽东讣告

  毛泽东逝世的讣告前后发过两次。

  第一次毛泽东逝世的讣告是误发的。那是1930年3月20日共产国际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表的。当时大概因为听信了谣传,宣告毛泽东“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该讣告的中文译本,已在《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3月20日出版的第3期发表)。

  这篇讣告约九百字,对毛泽东学生时代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历史作了扼要的评价。讣告中虽然没有提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在湖南建党的事,但称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之一,这实际上肯定了毛泽东对中共建党的贡献。

  讣告谈道:“毛泽东同志从1923年起就是中共中央委员。他坚决反对党内的机会主义错误,在武汉时期特别是这样。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遭到失败时,他违背了机会主义领导者的意志,继续在湖南农民群众中战斗。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在湖南发动了秋收起义。1928年初,他的军队和朱德同志的队伍会师,建立了工农红军。他们占领了湘赣边界的广大地区,并在每个地方建立了苏维埃。”毛泽东成为“朱毛红军的政治领袖”。在1929年夏天,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六万多人的进攻。这样就把毛泽东反对陈独秀机会主义、创建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粉碎国民党军事“围剿”这些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反映出来了。

  也有个别地方评价还不是太准确,如讣告谈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立即投身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当中。1919年北京爱国学生发动五四运动以后,毛泽东在长江地区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事实上,毛泽东完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基本上是在1920年夏天以后。1917年“十月革命”后,并非是“立即投身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的,曾有一段时间对无政府主义等感兴趣。1919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从事宣传运动,主要是在湖南,还不是整个“长江地区”。这些不准确,大概是因为当时资料缺乏所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篇毛泽东的传记资料,在毛泽东研究史上有不可忽略的价值。

  摘自《政海拾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7月版30.00元

  

毛泽东评舞台上的“毛泽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