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中国需要怎样的大学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09:22 东方网-文汇报

  ●家长心目中看重的并不是“大学城”高楼大厦的新建筑,而是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声誉,是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

  ●近来一些大学的“追星”现象愈演愈烈,它至少使高校蒙受两方面的损失——学术尊严和程序公正。

  ●对人才的片面理解和宣传导致对高学历的片面追求,即使大学再扩招,也不会缓解矛盾。

  大学城不能与世隔绝

  近年来,建设“大学城”的热浪席卷全国。但根据我到过的几个大学城,以及了解到的在建的大学城的情况,总觉得都不像是真正的大学城,不过是一些巨大的大学校区,或者是几所大学校区的混合体。

  我认为,所谓大学城并不是大学范围或面积的扩大,而是一所或若干所大学与一座城市或城镇融为一体,或者一座城市或城镇依托大学发展而成。因此,大学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一切功能,不必事事都自己来办,既可以集中财力人力于教学科研,又能享受城市提供的便利和舒适条件。而城市依托于大学,不仅因此而获得稳定的居民、纳税对象、消费者、市场、客源,还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这样的大学城的形成无非有两种途径:一是大学办在(或迁入)一座合适的小城市;新的小城市依托一所或几所相近的大学发展起来。这类大学城的规模一般不会很大,而且比较稳定,不会不断膨胀。与大学有关的人口占居民的比例较高,但至少有一部分居民与大学无关。像英国的剑桥、牛津,美国的哈佛(位于麻省剑桥)都是如此。又如德国的埃兰根大学,所在城市人口中大学占三分之一,西门子公司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一为当地居民。

  这样的大学城的好处显而易见。学校不必自办除专业以外的服务系统,师生与家属的衣食住行都可在城市解决。师生从外地往返于大学,一般都能利用城市的公共运输系统。如果城市的服务设施满足不了大学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必定会吸引来更多的商家或服务机构。学校除了有少量宿舍和招待所外,师生的住房大多租用当地民居,有的办公室、研究用房也是租用的。特别是一些临时性机构或依靠基金资助的项目,都视需要租房。城市为学生打工或实习提供了大量岗位,而相对低廉的工资降低了成本,餐馆、商店能为学生供应价廉物美的商品。学生生活在城市之中,在校期间就了解社会。学校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艺术馆等设施都向社会开放,城市的公共设施也向师生开放,都提高了效率,满足了多数人的需要。大学除有几处比较集中的场所外,大多分散在城市各地,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与城市融为一体。在大学浓郁的书香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加上城市人口中不少人长期直接为大学服务,居民的素质也不断提高,与大学师生的关系相当融洽。

  反观我们的大学城,无不是在城郊或农村圈地新建,与周围完全隔离。除了假日离校,学生整天生活在小社会中,与大社会近乎隔绝。而学校附近的居民和聚落,与大学本来就有巨大的反差,有的还因征地或拆迁的原因与学校存在矛盾,很难建立融洽的关系。

  有的大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原校区积累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在社会上有知名度。但到了拔地而起的大学城,除了新建筑外一无所有,一切从头开始,连家长也不认同。某重点大学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家长发现学生到新校区报到,坚决与校方交涉:“我们的孩子考分那么高,交的学费也不少,为什么不能进正规大学(指原来的校区),却让他到这里来。”经再三解释,他们还将信将疑,不相信这就是那所重点大学。显然,家长心目中看重的并不是高楼大厦的新建筑,而是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声誉,是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

  大学追星丧失了什么

  近来一些大学的“追星”现象愈演愈烈,如几所大学纷纷聘周星驰为教授,已在社会上引起关注。实际上,这种现象以往也有,如有些大学聘高官、名流、企业家、作家、名演员、体育明星为教授,作博导,当院长,或授予学位,或破格录取。有的加上“名誉”、“顾问”,有的称为“兼职”,但有的却是正式的,同样拿工资,占编制。当然,其中一部分人的确不低于高校专职人员的水平,有的本来就是专家学者,但也有一部分人与授予的职称和学位差距很大,甚至完全名不符实。我不想全面讨论这种“追星”现象对高校的得失,但必须指出,它至少使高校蒙受两方面的损失——学术尊严和程序公正。

  我国绝大多数是公办大学,职称和学位是一定学术水平的标志,有的是国家制定的,如各种学位;有的是学校自己确定的,如各种职称和职位。对于前者,学校只能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如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授权颁发,擅自降低标准就是违法。对于后者,事关学校的学术声誉,如果滥聘乱赠,就会在教育界、学术界和全社会丧失学术尊严。有的学校以为请明星、名流当教授就能增加知名度,实际是毁誉参半,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地位只会下降,甚至为学术界所不齿。

  金庸在浙大当博导,大家都以为总是文学专业的,实际却是隋唐史和中外交流史,显然和他以前的创作成就风马牛不相及。后来他招到学生,但从媒体报道看,显然已经改招文学专业了,就博导的指导方向而言,已经名实不符。当时报道他盛赞此学生素质高,十分看好,但最近的报道称金庸认为学生水平差,表示今后不再招生。

  某高校为了奖励刘翔,决定给他硕博连读的资格。我本以为刘翔攻读的专业与体育有关,或许他平时的训练或比赛就是学业的一部分,那么他还有一定的优势。后来得知他读的是法学,就很为这所学校担忧。刘翔自己都承认不可能花多少时间读书,只能学到多少算多少,显然要达到法学硕士的标准也勉强。现在校方让他硕博连读,意味着他不必写硕士论文,只要修满课程并合格,就能直接写博士论文进行答辩。问题是,到2008年下届奥运会召开前正是刘翔紧张训练和比赛的阶段,肯定不可能完全通过课程考试,更难写出法学博士论文。到时学校如果不给学位,还不如不奖励他硕博连读;如果给了,那该校的博士水平又在哪里?作为体育世界冠军,有没有法学博士学位有什么影响?博士学位能当成奖励吗?

  稍为留意一下各校聘任名人的过程,就不难发现,往往没有经过正常的程序,或者完全出于长官意志,根本不需要什么程序。

  不少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都规定,申报教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逼得一些没有学位的教授、系主任、院长纷纷在职攻读。可是连学士也不是的名人,照样被这些学校聘为兼职甚至专职教授。各校对教授的基本要求是开课,一般是给本科生,以研究为主的教授也应为研究生开课。但对名人、明星,往往只要作一次讲座,或者随便说上几句,就能聘为教授了。当然对有特殊成就和社会贡献的人可以不求全面,但如果连一门课都不能开,为什么要给予教授的职称呢?难道不能授予其他非学术性的荣誉称号吗?

  还应该指出两点:大学的每一项举措,都显示了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导向,尤其是那些著名大学、重点大学。大学的做法不仅会影响大学生,还可能被社会各界、包括中小学所效法。公办大学属于国家,花着全体纳税人的钱,学校的学术声誉也属于国家,关系纳税人的利益,并非校长的私产,不能听任丧失。

  盲目追求高学历使教育雪上加霜

  近年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但对人才的片面理解和宣传却导致对高学历的片面追求,似乎只有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才算得上人才,只有当了教授、院士才算高级人才。各部门还规定了相应的硬指标,要求某一级别的干部、公务员,职称、职位必须达到某一学历。为了表示对人才的格外重视,不少单位还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层层加码,以至招收普通工人也必须有大专文凭,一般职员非本科毕业不聘,中学教师得有博士学位,大学教师没有博士学位不能提教授,每个省、每所大学都要实现院士零的突破。党政官员和公务员也求学位、职称成风,科员考大专,科长、乡长升本科,处长、县长拿硕士,厅局长、市长、省长攻博士,有些大员和主管官员还要当兼职教授或专职教授。

  其结果,一是误导了广大家长,以为要成才,要有前途只有上大学,而且要上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于是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实验”、“样板”,小学、中学都要进“重点”,但重点学校的名额总有限,只能各显神通。有路通路,找熟人、关系户、领导,批条子、塞票子,迁户口(将学生户口转至学校对口招生的范围内)。有钱花钱,交赞助费、择校费、择班费、选师费、补课费、竞赛费,或者送现金、礼券、礼品,招待吃喝、旅游。无路无钱的只能加压,请家教,上补课班,直到亲自督战,物质奖励,拳脚威胁。但即使在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也不可能都上得了大学,多数省区还只有少数。而且总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合上大学,学习再努力也不可能达到标准。本来,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就可以正常分流。多数学生上中专、技校、职校,以后其中一部分可以上大专、高职,也可以先就业,今后再接受业余教育、在职培训。但现在大家挤在上大学一座独木桥上,一些家长或学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二是误导了用人单位,造成人才不应有的浪费。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不是所有职位都需要有文凭或学位,更不是都要大学毕业。但这些年在中国却到处可见超前、超高的招聘要求,本来大专生就能胜任的岗位,甚至非博士不招。外资、合资企业,垄断性行业、权势部门由于有收入、待遇或特殊地位的优势,往往能吸引高学历、高学位的人,实际造成积压和浪费。还有些岗位非洋博士不用,甚至在大学也是如此,以至造成土博士与洋博士间的严重反差,迫使工作多年卓有成绩的土博士发愤出国。另一方面,熟练工人、高级技工后继乏人,日渐紧缺,新兴的灰领难成气候。

  三是助长了不正之风,一些腐败现象、以权谋私的手段打起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旗号。党政官员纷纷在大学兼教授,研究所兼研究员,或者在下属大学中拿文凭,“读”学位。大学博导可以招收在数千里外工作的省长,公务繁剧的省长居然能按时学完课程,写出学位论文,考试合格,通过答辩。当年的“工农兵学员”只因当了主管官员,就会接到母校的“兼职教授”聘书。有的学校还将研究生班办到企业和机关,教师上门授课,附带划出考试范围圈定标准答案,以确保企业家和领导干部能成为硕士、博士。大学保送生、特招生的名额被权势人物子女垄断,不仅名额被顶替,连成绩单与品德评语都可以伪造。

  这种片面的人才观不改变,即使大学再扩招,研究生名额再增加也不会缓解矛盾,反而会使水涨船高。

  摘自《梦想与现实》葛剑雄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6月版23.0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