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的态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0:29 新华网 | |
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谓精彩纷呈,波澜不惊。所谓精彩纷呈,是说精品力作屡创新高,备受追捧,以名家名作为主导的艺术品拍卖成为公众关注的商业文化现象;所谓波澜不惊,是说艺术品拍卖市场既没有沿着前期的火热而爆棚,也未因近期的回落而崩盘,而是在调整中夯实基础,挤出泡沫,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态势,理性而直接地指出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培育和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基本思路,对于艺术品市场管理的科学化、经营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品拍卖促进海外中国艺术品的回流 1840年以来,由于帝国主义掠夺和国内连年战乱,致使大批艺术精品流失海外,成为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活跃,中国拍卖企业开始关注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他们通过国际文物商人、拍卖公司和一些博物馆,选择和吸纳海外中国文物艺术品。国内一些收藏企业或收藏家也出于对文明古国的民族情结和文化根性,不惜代价把流失海外的国宝带回祖国,并通过拍卖或其他购藏方式,将这些文物艺术品留在国内。2002年被业内称为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拍卖年,全国成交文物艺术品8796件,其中海外回流的约3000件。 如果说2002年以前,中国拍卖企业和收藏家是主动到海外寻找文物艺术品的话,2003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井喷”之势形成以后,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则呈主动回流获利的态势。回流形态亦有变化,其一,回流文物减少,近现代艺术品增多。徐悲鸿巨作《愚公移山》曾在网上或拍卖市场多次转手,被海外藏家收购。今年,海外辗转多年的《愚公移山》再次回流国内,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以3300万元拍卖成交,被国内买家购藏。2006年6月18日,多件在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会上出现的中国油画精品,在深圳拍卖公司春拍再次亮相,部分拍品起拍价已过百万元。其二,20世纪后半期被海外艺术商人收购的当代艺术品,开始返销国内拍卖市场,高价拍卖回流获利。当年海外画商、基金会低价收购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数量不小,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这些艺术品回流内地拍卖获利的势头加大。 若以2002年为界,把海外文物艺术品回流分成前后两期的话,前期回流以文物艺术品为主,后期回流以当代油画为主;前期回流以国内买家在国际市场主动寻找为主,后期回流以国外画商、收藏家主动将作品返销拍卖获利为主;两次回流的不同形态反映了艺术品拍卖的市场规律。艺术品市场兴起的前期是文物市场的活跃,收藏主体往往优先介入市场成熟、投资产品固定、价格参照体系完善、保值升值比率较为稳定的文物领域。当他们积累经验之后,就会转向选择余地与投资风险较大的当代艺术领域。一个国家艺术市场繁荣的标志是市场对当代艺术品的选择,关注当代艺术家创作,通过市场构建当代艺术投资与收藏体系,这是我国当代艺术品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艺术品拍卖带动中国艺术品价格飚升 中国艺术品拍卖起步于1992年,经10年的孕育发展,终在2003年出现拍卖数量激增、成交量放大、成交价格暴涨的火爆态势。2003年大型拍卖会成交率高,嘉德公司秋拍的王世襄专场、集珍专场的成交率达100%。中贸圣佳公司推出的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山水册》以1980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最高纪录。齐白石的《诗意山水册八开》以1661万元成交,创造了齐白石作品的最高价,5年增值10倍,成为中国艺术品升值之冠。 在油画领域,中国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普遍关注反映近现代文化和艺术思潮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一是20世纪早期留学海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重要地位的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玉良等。他们的作品存世不多,艺术和历史价值很高,一直是市场追捧的热点。二是1949年至1976年出现以描写革命领袖、英雄事迹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备受关注。河北省著名画家魏奎仲的《练兵忙》首次拍卖就拍出101万元的高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评价道:“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些作品,内容和形式深深地刻着时代的印记,表现手法模式化,似乎离我们遥远。但这些作品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是那个时代人们感情的艺术见证。”三是以陈逸飞、陈丹青、王沂东、徐唯辛、陈可之为代表的写实派画风拥有广泛而稳定的市场基础,如陈逸飞的《笛韵》、王沂东的《初雪》、李晓刚的《息》等。以杨飞云、庞茂昆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倾向的学院派画风,在国内市场接受度亦很高,如杨飞云的《人体》等。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国外拍卖公司和买家主要关注的是:一是以王广义、张晓刚、余友涵、李山为代表的政治波普作品。这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前卫艺术形式,综合了美国波普艺术和中国“文革”中的领袖崇拜、群众革命大批判等视觉形式。二是以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宋永红为代表的玩世现实主义作品,他们以小市民色彩的泼皮风格,关注和反映市场经济活跃后一些社会阶层骚动的情绪。三是以蔡国强、徐冰、谷文达为代表的“85美术新潮”后游历海外的艺术家,他们不仅着眼于架上绘画或传统雕塑,更注重烟火爆破、行为艺术、影像、装置等综合表现形式。四是以郑谷国、洪磊、马六明和荣荣等为代表的先锋摄影作品。 2006年春,纽约苏富比举办首次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主要是中国当代艺术,全场拍卖成交额1300余万美元,其中价格最高的是四川画家张晓刚的“补丁”肖像《血缘系列:同志120号》,被新加坡买家以97.92万美元竞得。岳敏君的《狮子》成交价为56.48万美元,位列第二。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4月8日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刘野的油画《烟》以320万元港币成交,方力钧的《2001·1·5》以200万元港币成交,总成交额1.3亿元港币。中国当代艺术吸引了全球艺术商人和收藏家的注意。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成功迅即在亚洲市场得到强烈回应,并极大影响了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2006年春拍市场,当代艺术品特别是海外回流的当代艺术品价格飚升。 虽然2006年中国油画在国内外拍卖市场是聚焦亮点,但在拍品选择上却呈两种风格。中国艺术品投资者主要收藏古典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对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激烈挑战和颠覆传统的当代艺术持观望态度。在欧洲和美国,当代艺术已被社会公众接受,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批判,对艺术形式的颠覆等,已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审美标准。因此,他们更关注当代实验性艺术作品。国内外中国油画拍卖取向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审美趣味的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