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陶俑走进原野触摸经典之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6:06 北京日报

  

陶俑走进原野触摸经典之魂

  在曹禺经典剧目纪念演出中,由王延松执导、天津人艺排演的《原野》6日至10日在人艺小剧场演出。

  昨晚,曹禺经典剧作《原野》以全新面貌呈现于人艺小剧场。由王延松执导、天津

人艺完成的这次创作,其不是“就事论事”的象征主义戏剧情境,令人耳目一新。《原野》的成功让人再次联想起近年来话剧界颇受关注的话题:形式与内容如何取舍?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提供给后人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的无限可能。《原野》原著有8万多字,王延松删到3万多字。“只删改不篡改,不多加一句话,因为曹禺的对白足够用了。”删减后的剧本加快了节奏,增强了戏剧张力。

  曹禺曾说排《原野》需要用新招儿,这是大师一直期待的。王延松富有创意地设置了9个“黄土烧结的陶俑”,它们被塑造成高低不齐的土色人形,脸如面具,言行诡异。陶俑时而是剧中人的影子或灵魂,表露心底的隐私,成为矛盾内心的外化;时而又跳出情节,成为随意挪动的道具,在昏暗的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无处不在的鬼影,制造出噩梦一般的戏剧意象。特别是最后,这种意象被推到了极致。复仇后的仇虎逃进黑林子,陶俑们手举树枝层层叠叠将其围困,使处在其中的仇虎经受环境和灵魂的双重挤压,直至走向死亡。在这里,形式变成内容的一部分而存在,形式成为内容锦上添花的表达方式。与许多导演单纯追求形式的怪异、离奇,为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相比,王延松是高明的。曹禺女儿、作家万方说:“我看了这一版《原野》非常激动,觉得就应该是这样子,剧本中描写的那种神秘感、沉重的黑暗、荒蛮的气氛都在舞台上呈现出来了,导演摸到了《原野》的魂。”RJ078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