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大片渐渐失宠北美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11:04 财经时报

  那么在这种生产-发行-放映的市场现状下,中国大片还能走多远,高军也不知道。大片神话到了陈凯歌的《无极》,从缓缓降温一下变成当头一瓢冰水,北美票房只有67万美元。即便不常看中国武侠功夫片的美国观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中国大片的出口策略是什么?究竟是首先做强自己,然后辐射海外;还是依托西方市场,跟国际接轨,然后出口转内销?

  电影界人士给出的答案并不统一:有人说,他们的影片光靠国内市场根本无法保本,所有利润全部来自海外;也有人说,国内票房占其影片总收入相当高的比例。细究起来,这两种说法未必矛盾。

  比如一部影片如果百分之六十收入来自国内票房,那已经超过半数,可以算大多数了。而该片的成本若超过这个数字,那么利润必定百分之百来自海外(如果赢利的话)。

  事实上,情况没有这么简单。国内媒体公布的各种数字,都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而加以简化了。

  比如一部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制作的影片,国内票房若达到两亿元,已堪称不错的成绩。然而,票房收入不会全部返还制片商,而是在制片、发行、放映三方平分,因此制片方大约能拿回6700万元,可见,即便是国内市场成绩斐然的影片,若没有海外市场乘胜追击,最终也有可能变成花钱赚吆喝。

  北美的外语片市场

  就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而言,它既是最开放的,谁都可以去那儿放映自己的影片,没有任何名额或内容的限制;但它也是最封闭的,因为很少有外人能打进它的大众市场。而外国片在美国基本上属于小众艺术影片。

  对于一个口味极具包容性的观众,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分显得很人为,因为谁都知道,两者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但在美国,它们井水不犯河水。

  一部影片若在商业市场上成功了,往往秋风扫落叶似的把艺术市场也囊括进去。如《魔戒》的小说最初主要流行于大学圈子,电影版推出后,某些艺术院线(尤其是大学城附近的)也当仁不让。

  极少数影片最初的定位是艺术片,但放映后其魅力溢出艺术片观众的圈子,进入普罗市场,成为横跨市场区隔的黑马。这样的事情一年最多只有一两次,《我的盛大希腊婚礼》和《卧虎藏龙》是较著名的例子。

  但是,在主流院线败下阵来然后求其次进入艺术院线,这样的例子则闻所未闻。

  张艺谋的作品大概是港片之外进入美国市场最顺利的中文影片。但你不能把它跟成龙的影片混为一谈。

  站在一个西方观众的角度,《菊豆》和《红番区》不可能拥有相同的观众群。前者是精品店里的“高档货”,是小资和大知们(知识界人士)青睐的东西,绝对不可以配音,必须原汁原味;后者是超市里铺满整个货架的“大路货”,年龄和修养都不是甄别观众的门槛,这些影片不仅需要配音,而且连音乐也彻底翻新。2004年进入美国的《少林足球》中,一些画面的中文字也被电脑偷梁换柱改成英文,为的是普罗大众能轻松消化。

  国内很多有才华的新生代导演都瞄准了西方的艺术片市场,这不仅是明智的,而且几乎是必经之路。这条路的第一站就是全球各大电影节。

  由于影展的评委只有十几或几十人,而且教育程度较高,满足他们的口味主要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以及艺术水准两方面。

  如果题材把握得当,拍摄成本和艺术水准不失控,那么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影人在这个领域可以稳稳地走上好一阵,像阿莫多瓦、法斯宾德的高产都由此而来。

  从商业上讲,他们虽然永远赚不到彼得·杰克逊那样的钱,但跟做小本生意似的能细水长流,还不时有金狮金熊等各种奖励。

  大有大的难处

  中国商业片打入西方主流市场,在《英雄》之前严格地说只有成龙一人。以1996年《红番区》(3239万美元票房)为先锋的港式武打片在90年代曾在西方商业影院拳打脚踢,但北美票房一般在一千万至三千万美元之间,跟《魔戒》或《星球大战》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众多港产片在西方占领的依然是小众市场。比如像《黄飞鸿》那样的影片,在北美最大的录像带DVD连锁店百事达能租到,但租看的人多以蓝领阶层为主,而美国的主流是中产阶级。

  回顾一下,90年代每年引进的十部大片中,多数是好莱坞的大制作,使得原本已经沉寂的中国电影市场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也让国内影人憋足一口气。

  我们最早拍大片,就是为了跟西方“侵略者”争市场、争口气。你有钱,能投资几千万美元,我有几千万,我也能拍出一部给你瞧瞧!有人这么说了,另外有人这么做了。我不相信所有说这话的人都能做到,但有人做到了总是值得庆贺的。

  但为保留中文对白的中国大片打开西方大门的,却是一部并非绝对正宗的中国大片——《卧虎藏龙》。

  该片从文化角度是百分之百的中国片,但制作班底及资金来源却非常国际化。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李安的这部影片(十项奥斯卡提名,获得其中四项,北美1.28亿美元的票房),就没有后来中国影片在世界上的傲人地位。

  步《卧》的后尘,张艺谋的《英雄》在北美取得5371万美元的佳绩,《十面埋伏》差一些,但也有1105万美元。后来周星驰的《功夫》成为2005年度外语片票房之冠,达到1711万美元。

  这些数字对于外语片已经算相当不错了,但一个走下坡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可见,即便不常看中国武侠功夫片的美国观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中国大片在西方市场的神话,到了陈凯歌的《无极》,从缓缓降温一下变成当头一瓢冰水。该片的北美票房只有67万美元,即便当作小众文艺片也可怜之极。

  受《无极》牵连的第一个受害者便是《夜宴》。《无极》的西方发行商是光看了片花就下单的,《夜宴》的发行商吃一堑长一智,坚决要求看到全片才谈价钱。

  当然,海外市场不仅是北美市场,据说《夜宴》以浓郁的东方色彩在日本(还有韩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取得良好的回报。

  可以肯定,如果这两部中国大片能在北美取得千万元的票房,中国影人将顶着国内观众的骂声继续推出豪华大制作;如果这两部在北美票房惨遭《无极》的命运,中国的大片热或许会暂时冷却下来。(周黎明,著名影评人,《中国日报记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