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演奏家要上得舞台下得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10:48 河北日报

  本报上海电(伍斌)近日在上海200个社区蓬勃展开的“和谐心声”—————上海演艺工作者进社区巡演活动中,一个现象引人关注:沪越淮剧、评弹、魔术等“草根”性甚强的艺术门类,其表演者颇为自然、亲切;而大规模启动的“音乐家下社区”活动,在对表演者的内部考核中,却出现不少年轻专业演奏员“晕场”、“水土不服”等“症状”。

  离开舞台不会“站”

  近日,上交排练厅里展开了一场下社区音乐演奏组合的内部考核。考核要求是,把专业评委当成社区观众,用最具感染力的演奏和表达方式来打动他们。结果,有的协奏曲组合一上来就自顾自地“开拉”,表情漠然地演奏完毕,习惯性地起立鞠躬就走;有些年轻演员一听“你们是面向大妈大婶在演奏”,顿时没了章法,一位提琴手连怎么站都不会了,转了几个方向仍一脸茫然……

  坐在评委席上的著名演奏家潘寅林感慨,如今的年轻演奏家从小闭门练琴,然后从“象牙塔”直接走向专业乐团,几乎只会在“殿堂”里正襟危坐地演奏,一旦被要求突破舞台模式,自然地“秀”音乐,反而找不到“北”。这也折射了国内音乐教育过分偏重培养厅堂级演奏家的状况。另外,部分乐手的第二份工是在饭店助餐演奏,这种方式看起来很亲民,然而,“你归你弹、我管我吃”的氛围,只会使演奏变成背景音乐,对乐手学会与人沟通没有帮助。看来,年轻演奏家普遍需要补上面向大众演奏这一课。

  “众乐乐”才是音乐真谛

  指挥家程寿昌指出,社区活动中心空间有限,不适合大乐队,但特别欢迎三五人的重奏、协奏;社区居民年龄跨度大、接受能力不一样,这也决定了演奏小组必须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演出氛围。因此,下社区演出非但选曲要精彩短小、浅显好听一点,更提倡边演出边介绍。演奏者如果能把艺术家的经历和人生故事以及作品的创作趣事等通俗地融进演出,无疑更受观众欢迎。别小看这样的演出,如果一个演奏小组一年深入50个社区,就是50次深入基层的锻炼,长期、大范围地坚持做下去,对年轻演奏家们会有很大提高。

  陈光宪等交响乐界专家认为,这样的内部考核提前考出了问题,不是坏事,可以提醒这些演奏“小分队”及时调整表演心态,学习新的沟通方式。在国外,西蒙·拉特等大师也经常怀着童心进中学开音乐会;在国内,俞丽拿等老艺术家当年在工矿学校、黄浦江边献演,在用音乐与大众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摸到了大众审美习惯这根“筋”。当今的年轻演奏家应当重学“众乐乐”,在让大众感受快乐的过程中,领悟音乐的真谛。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