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 最具原生态的运河在河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10:36 河北日报

  本报讯(记者高志顺通讯员吕福申)1月13日至14日,笔者在京杭大运河河北境内文物资源调查汇报研讨会上了解到,历时9个月的京杭大运河河北境内文物资源野外调查已经完成。本次调查发现属于运河两岸的各类文化遗存309处,其中新发现的文化遗存有290处。专家认为,最具原生态的运河在河北。

  据介绍,大运河河北段最早开凿于东汉末年,曹操为了军事需要开凿了白沟、平虏渠等运河,成为永济渠的一部分。之后隋代开凿永济渠,元朝政府调整了大运河线路,但河北段基本沿袭了隋朝永济渠故道,明、清时的大运河也基本沿袭元朝大运河。

  河北境内的大运河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总长435公里,北起廊坊香河县与北京交汇处———杨洼闸,由零点界碑处进入河北,流经天津境内,南行至邢台市临西县教场村,途经香河、青县、沧县、南皮、泊头、东光、吴桥、阜城、景县、故城、清河、临西等十二个县市和沧州市区。

  2006年年初,为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作准备,省文物局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大运河文物资源调查工程。这是我省第一次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大规模的对运河进行全方位的调查。

  从2006年3月28日开始,到2006年12月中旬结束,调查队分两组,沿运河两岸由北向南对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境内的运河进行拉网式调查。在沿线调查中,采用实地访问、勘测、绘图、文字记录、GPS定位、数码影像采集等技术手段,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研究成果,对大运河展开全面调查。徒步调查行走里程长达541.07公里。

  在本次调查工作中,发现属于运河两岸的各类文化遗存309处,其中遗址63处,城址4处,墓葬、墓群51处,码头22处,渡口31处,沉船点56处,石刻及其他33处,窑址8处,窖藏3处,炮台1处,给水所2处,瓷器采集点1处,寺庙14处,茶庄2处,古钱庄1处,古会馆1处,古民居3处,砖井3处,桥1处,坝1处,闸2处,险工1处,烈士墓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处,工业遗产1处。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充分体现了大运河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在这309处文化遗存中,调查前已知的文化遗存19处,新发现的文化遗存290处。据介绍,本次调查共发现与运河有直接关系的文化遗存120处;与运河有间接关系的文化遗存34处;分布在运河两岸的其他文化遗存155处。

  大运河河北段文物资源调查执行领队白晓燕介绍说,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了22处码头遗址和56处沉船点,年代跨度从元代到清代。22处码头遗址都在现有河道两岸分布,56处沉船点也都在现有河道以内,证明从元代以后运河河道基本没有大的摆动。

  通过对河北境内运河全线的考察,专家们认为,由于沧州、衡水等地经济没有南方一些城市发达,没有过度保护和进一步开发运河,从而保持了古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面貌,具有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所应具备的原生态、原真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粹。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