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走出去莫忘本土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10:25 河北日报

  本报上海电(韩璟)导演张杨日前携新片《落叶归根》与外国观众交流。配合影片设置的笑点,外国观众发出和中国观众一样默契的笑声。有热心观众还建议张杨将该片推向海外市场。

  外国观众的热情固然令人感动,但海外市场真的是遍地黄金吗?中国影片如何跨越出口这道高门槛?走出去在机遇之外还蕴涵着哪些风险?

  艺术片好卖商业片滞销

  张杨告诉笔者,其实中国的文艺片在海外有自己的发行渠道和市场,“我们不需要拉一帮演员去电影节搞首映式来打响宣传,发行主要是通过海外代理商和影评人这些专业人士的推荐。像贾樟柯、王小帅他们的片子在欧美、日本都发行得很好,艺术片走出去的渠道可以说非常畅通。”张杨说,海外市场跑下来,反倒是商业片的出口门槛更高:“除了古装大片外,其余商业片在海外没有什么影响。”

  过分迎合反失本色

  海外市场有庞大的需求,对于回收成本较难的小成本艺术片和大投资影片来说,不失为弥补国内市场狭小的蹊径。但海外市场却是繁华之下有隐忧,尤其现在流行预售海外版权,带来了更高的风险。曾以《红番区》、《警察故事》打入美国的香港导演唐季礼说:“一旦你在开拍前预售了海外版权,就要考虑海外市场的需要,看发行商的脸色。尤其对于好莱坞而言,中国本土市场小到不值一提,他们会在拍摄过程中提出很多意见以迎合美国观众的口味,这会影响导演的拍摄思路。一旦我们的片子没了自己的个性,最后拍出的片子不中不洋,在将来的市场上会吃大亏。”

  而近年来古装大片的票房数据似乎印证了他的话。据统计,《卧虎藏龙》在美国本土取得了1.28亿美元;而张艺谋的《英雄》成本高出《卧虎藏龙》一倍,在美国的票房只是前者的一半;《十面埋伏》的美国票房下降到了1105万美元;《无极》的美国票房仅为66万美元。

  亦步亦趋不如本土特色

  据统计,2006年共有73部国产影片在44个国家和地区的影院和电视台播映,海外销售收入达19.1亿元人民币。中国影片正加快脚步走出去。在此过程中,我们更需对海外市场有清晰的认识。好莱坞电影行销全球的强势和中国电影的被动地位并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不能因急于走出去而打乱自己的步伐。

  近年崛起的韩国电影和泰国电影,正是用商业化的外壳包装本土民族文化的特点,蕴涵着独特的东方审美,成为国际影坛两支异军突起的力量。专家指出,亚洲电影最根本的吸引力还是在于独特的本土文化。“尽管人类有共通的情感,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例如《花木兰》、《西游记》这样的传统故事,都是我们美学的‘舍利子’。走出去莫忘先看看我们自己具备的优势,不珍惜自己的文化特色,却去跟随别人的步伐,难免走进死胡同。”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说。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