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瑞担心石佛村国际性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13:59 郑州晚报

  国际性和当代性是黄国瑞在谈话中经常提及的,而国际性不足也正是他和一些进村的艺术家们担心的问题。在国际性建设上,也有画家将这个艺术村落比作与国际交流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国外的资源邀请一些全球有名的评论家、艺术家到石佛来,还可以组织一些艺术家走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

  黄国瑞这次从美国回来,就带回来700余套介绍国外当代艺术的照片、影像。“大家会在一起观看、讨论,让村里的艺术家感受当代最前沿的艺术理念,这对扩大艺术家的视野非常有好处。”

  2006年10月23日下午,

意大利著名艺术评论家莫妮卡来到石佛村,莫妮卡是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她的到访被村里的艺术家们视作石佛在国际交流方面的重要一步。“下一次活动是和纽约艺术家的互访,纽约那边的艺术家已经联系好了,我们就想通过这种互访让我们的艺术家看看眼界。”黄国瑞说。

  不希望画家村成旅游点

  国内外诸多艺术村在产生影响力后,都不可避免的会吸引画廊、艺术品经营店、酒吧、酒店以及高档消费品店的到来,并发展成艺术旅游景点,随后导致房租上涨,艺术家出走。

  北京“798”成名后吸引大批商人前来,现在的798里面有书店、酒吧、服装专卖店、画廊、基金会,私人美术馆,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天堂,而租金也翻了几番,一些画家不得不选择撤离。有相似遭遇的还有纽约的SOHO区,艺术家进驻前的SOHO区房屋破旧,颓败不堪,艺术家们看上的也正是它廉价的房租和宽敞的空间,但SOHO区成名后房租上涨,许多自由而穷困的艺术家们也不得不撤离。而国内深圳的大芬村在成名后,也难逃此“规律”。

  黄国瑞说,艺术家成名——画廊、酒店、酒吧来了——

奢侈品店多了——商业气氛浓了——房租涨了——艺术家走了,这不是在个别艺术村发生的现象,但他不希望石佛村在这种所谓的“规律”下发展成一个旅游点。

  黄国瑞说,这么多艺术家汇聚在这里,没有画廊是不可能的,在省文化厅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他提出想把自己的画廊做成一个非营利性机构,享受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我自己不赢利,真正为村里的艺术家们服务”。

  不用走向世界,世界会走向你

  石佛村艺术家们的工作室主要分布在村子主干道——石佛大道两侧,艺术家们与当地村民居住在一起,有人怀疑这里是否具有“国际当代艺术”生存的土壤。

  黄国瑞回村初也预料到可能遭遇的尴尬,但不曾想遭遇颇有几分喜剧色彩。在第一次个人作品展中,一个亲戚听说他办画展就到展室中看。

  “满墙都是画,他进来半天问‘听说你办画展,我过来看看,画在哪儿?’我告诉他这都是,他很吃惊:这就是画?。”黄国瑞向记者转述这一经历。

  而在专程赶来参加论坛的蔡卿看来,与村民在一起居住、生活,正是石佛村的独特之处,“艺术不能脱离生活,我一下车看到的就是各种各样村民的生活场景,居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们在村里接触的正是活生生的生活,正好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这是其他画家村不具备的。”

  石佛村房租的低廉也让蔡卿称道:在上海、北京租一个房子一月的房租在这里用一年,所以那些地方的艺术家们生活压力很大,总是想着卖呀卖的弥补收入,很难静下心来创作,作品的水平很难提高,“而咱们这儿一间房子一月租金只有50元,艺术家们完全可以静下心来创作,思索如何提高艺术水平,这给石佛在整体艺术成就上的提升提供了物质支撑。”

  在河南石佛国际艺术论坛上,有艺术家提出与国内知名的艺术村“798”“宋庄”“大芬村”相比,是否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也是艺术家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对国内艺术村有较深研究的蔡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创作上,村里的艺术家要在观念上缩小与世界前沿当代艺术的差距,更新观念,这比仅仅追求创作技巧重要的多,但同时要坚持本土化,坚持走自己的路,“静下心来把作品做好,不用想着怎么走向世界,世界终会走向你们。”

  较早入驻石佛的河南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王一丁对此深为赞同,立足本土,走自己的路,艺术家应该扎根于他的土地,这不仅仅是石佛应该选择的道路,同样也是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记者 游晓鹏 宋振科 实习生 宋会平 田栋梁 王梓)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