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惨案纪念堂”诞生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03:20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雪萌

  从1999年开始,每一年的5月3日上午10点至10点半,济南上空都要响起防空警报。震耳的警报声回荡在济南上空,人们以此寄托对死难同胞的哀思,同时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今年的5月3日,我们将有一种新的形式来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一座崭新的“济南惨案纪念堂”将会在这一天向公众开放。在历史的尘烟过去79年之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纪念堂,人们在这里可以真切地感受历史的遗音,追寻前辈的足迹,悼念故去的英灵。

  1928年4月19日,日本侵略者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山东。5月3日,侵入济南的日军3000余人倾巢出动,开始了极为野蛮的屠杀。当日晚,日军闯入国民政府山东交涉署,将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17名中国外交人员全部捆绑起来。蔡公时痛斥日军暴行,被惨无人道的日军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自9日开始,日军大举进攻内城,抢劫财物,焚毁建筑,枪杀战俘,屠戮百姓,罪行令人发指。

  据不完全统计,济南惨案中,中国军民被杀害者约6000余人。曾经有史学家说,济南惨案是南京大屠杀之前现代国际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一幕之一。

  你看见么?你记得么?走进济南惨案纪念堂

  本周二,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位于趵突泉东北角的“济南惨案纪念堂”,这里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在进行开园前最后的整修施工。一座崭新的、并不庞大然而十分精巧的开放式园林已经出现在人们面前。

  迎面就是一座5米多高的汉白玉牌坊,横额上是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上将题写的“后事之师”。牌坊前一左一右分别蹲坐着一尊根据汉代造像设计雕刻的石虎。设计人员介绍,之所以选择汉代石虎的形象,在一般的吉祥、镇邪的寓意之外,还有一种表达历史厚重感的深层用意。横额背面,是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总会主席、曾任国民党总干事长的韦玉华先生题写的“存乎天者”四个金字。牌坊两侧是高大的女贞树与金银木,园内则盛开着美丽的白丁香。

  走进园内,左侧与右前方是雕刻在石头上的《济南惨案歌》与《国耻歌》的五线谱原词原曲,这两首歌都是当年济南惨案发生后,爱国志士慷慨激愤之下写就,“五卅惨案血未干,济案国耻又失节……奋斗!牺牲!战胜一切……他们有犀利的枪炮,我们有鲜红的热血!”采访中记者恰遇家住附近的退休干部陈大爷,老人站在《国耻歌》前,一字一句读完歌词,十分激动:“没有亲自经历当时的情景,写不出这样的词!”陈大爷介绍,从父辈起自己家便住在五三街附近,两位叔叔就是当时死在日军刺刀之下,“我对济南惨案非常熟悉,每一年的这一天都要到五三碑前凭吊”。

  园内立有6块石碑,是纪念堂筹备小组遍访各地寻找、复制而成,分别来自河南濮县以及省内泰安、青州、德州等地。当年济南惨案发生后,1928年到1932年之间,省内100多个县、几乎所有的公学,都建有关于惨案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现在多已散佚不存,筹建方复制了仅存的几座,分别放置在纪念堂两侧。

  纪念堂正中,就是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匾额的“五三堂”。这是一座亭阁式两层仿古式建筑,雕梁画栋,十分美观。一楼正中,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女士题写的“济南惨案纪念堂”。济南惨案发生后各县均建碑纪念是由当时的山东教育厅厅长何思源先生提议的,而何思源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的父亲,所以由她来题写纪念堂全名最合适不过。

  走进纪念堂,进入视野的便是渡尽劫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归的蔡公时先生全身铜像。铜像身后,在“日军炮击后至济南”的背景图上,镶嵌着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的话:“中国的民主革命……在1928年济南惨案以后,是一天天在发展的。”简短的句子,表明了济南惨案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纪念堂的两侧都有楼梯可以上到二楼,楼梯两侧墙壁上是原国民党要员冯玉祥、李宗仁等为济南惨案死难人员的题词,右侧第一个,就是于右任先生关于济南惨案最著名的一句话:你看见么?你记得么?当年于右任在闻听“济南惨案”后写了这两幅大字悬挂起来,两个大大的问号让当时的中国人见之无不落泪。

  二楼展厅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齐鲁风云”“济南沦陷”“奋起抗击”“民众觉醒”等铜版画,用叙述的连续性来连接一楼到二楼的空间层面,使参观者的思绪得到自然的延伸。展厅还设置了多媒体展示区以及触摸屏。

  展厅门口各伫立着一尊高大的元代力士像。塑像仿品原件高26厘米,原为济南泺源门城楼上的一尊金丝楠木木雕力士像。济南惨案中泺源门毁于日军炮火,这尊塑像辗转到了日本。1956年,力士像通过中日友协回到济南,目前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市博物馆展出。

  这尊力士像让我们感慨万千。力士,本是传说中刚建勇武的象征,可以战胜邪恶、保家卫国。但是当年济南城楼上的力士没有守卫住城市与市民百姓,自己本身还被掳掠至异国他乡;而今天,当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了,力士像才又回到应该的地方,这充分证明,仅靠“力士”或者其他什么虚无的东西是不能保护国家民族平安的,要想谋求长久的和平,必须国家强盛、百姓富强!

  园区右侧,高悬着铸铁制“纪念钟”,钟的正面是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抗日老战士李振先生题写的“勿忘国耻”四个大字;背面则是济南市人民政府撰写的铭文,共280字。这个2.4米高、2.8吨重的大钟由广州市岭南青铜艺术制造厂制作;此前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五三亭”也自然成为纪念园的一部分。

  据工程建造方介绍,整个纪念园占地面积约2600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由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

  从五三街,到五三亭、五三碑,从蔡公时铜像远渡重洋回归,到今天“济南惨案纪念堂”的落成,济南惨案,时间上已经离我们很远,但空间上又离我们很近

  说起“济南惨案纪念堂”的建成,时间要回溯到2006年4月前。建立“济南惨案纪念堂”最主要促成的一件事,是蔡公时铜像的回归。2002年9月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蔡公时铜像的历史由来,中共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良同志获悉这一消息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件重要文物,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他指示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相关处室,协调市园林局、公安局、海关及市属媒体组成专门工作机构,进行研究、讨论、策划,王良同志还专门拜访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章启月女士,委托她做好新加坡有关方面的工作。2004年,市委宣传部、济南电视台拍摄大型历史文献片《1928:历史的诉说》时,王良同志委托摄制组带去他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以及陈嘉庚之侄陈共存先生的亲笔信函,感谢新加坡方面几十年来对铜像的精心照料,并表达了近600万济南市民对迎回铜像的殷殷期待之情。得知济南市的迫切愿望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陈嘉庚国际学会专门召开理事会,确定将铜像转交济南。2006年4月10日这一天,在新加坡晚晴园内,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云、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天宝、陈嘉庚先生的侄子陈共存,共同把在这里伫立了几十年的蔡公时烈士铜像交给了专程前来接收的中共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济南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良一行(本报去年4月21日曾做详细报道)。

  蔡公时烈士铜像是“济南惨案纪念堂”最有价值的一件文物。今天我们看到的纪念堂尽管十分美观大方,但毕竟是后人新建的,纪念堂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筹备小组耗费心力、多方收集的关于济南惨案的各类史料与文物。

  市园林局巡视员于洪生介绍,“济南惨案纪念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史料的征集。因为时间的久远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原因,目前可以找到的关于济南惨案的史料非常稀少。筹备小组的足迹遍及全国,他们远赴蔡公时烈士的故乡江西九江、大革命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广州、惨案发生时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以及北京等地,筹备小组还在社会上发出倡议,广泛征集相关史料。

  尽管他们为此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开始所找到的真正有价值的史料并不是很多,而且一般多为图片、报纸、公文等纸制品,实物比较少。于洪生说,在寻访过程中,给予筹备小组帮助最大的是位于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关于济南惨案最详细、最丰富的材料,但是起初他们也并不十分愿意配合,而且对我们查阅资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资料室每次只能同时进两个人,而且不准拍照,不准录影。”于洪生说,最后我们用山东人的执著与热情打动了他们,最终档案馆方面提供了所有可以找到的资料,而且只收很低的费用。

  于洪生说,目前纪念堂已经征集了相当丰富的史料,比如日本出版的《昭和三年六月一日》画报,《日本大正十年八月济南明细地图》、《国际写真情报》等等,还有1929年国民政府出版的《五三惨案专号》画册、济南惨案发生后伤亡人口及民众财产损失调查表、国民政府关于建筑蔡公时烈士纪念碑和公时学校问题与有关单位的来往函电等等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但同时于洪生也说,这项工作相对来说是没有止境的,随着纪念堂的建成以及影响的不断扩大,还会有新的实物或者资料陆续补充进来。

  实际上,说起我们对济南惨案的纪念,还可以上溯到更早。在济南,惨案发生后不久,人们就命名了一条“五三街”,这条街一直存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后来因城市发展被拆迁。上世纪90年代济南还建成了一座五三碑,这座书页状的纪念碑今天还伫立在护城河畔。在“济南惨案纪念堂”建成之前,这里是济南市民悼念五三烈士的最主要的去处。1998年,有关部门还重建了五三亭。五三亭位于与五三碑一河之隔的趵突泉公园内,围绕着这座纪念亭更是有很多故事。这个亭子是1932年为纪念济南惨案死难人员由济南市民自发捐建的,最初位于小纬六路附近一所小学的操场上,是一座双层穹顶叠檐式结构的亭台,8根柱子雕刻着花纹图案和纪念蔡公时及惨案的挽联,十分精美。“七七事变”后,市民为了保护亭柱不被日军毁坏,将其推倒就地掩埋。后来小学成了中山公园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山公园扩建,这8根柱子得以重见天日。1998年复建“五三亭”,这8根柱子又重新组合在一起。碑额上的“五月三日”四个字为蒋介石手书,不过原碑已经毁坏,现在见到的是复制品。据有关人员介绍,这应该是在济南唯一可以见到的蒋介石手迹。

  济南惨案,时间上离我们已经很远,但空间上,又似乎须臾未和我们分离。

  “丈夫当知耻,为国应自强”;“济南惨案纪念堂”是纪念更是警示,国弱民穷是落后的根源,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

  曾有人说,在近代史上,能够让济南载入国际史册的,只有济南惨案这一件事。蔡公时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抗日烈士。他殉国后,人们给予他最高的评价和缅怀。李烈钧题词称赞他为“外交史上第一人”,冯玉祥为他题词“誓雪国耻”,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先生拍摄了影片《蔡公时》,后来徐悲鸿也曾创作巨幅油画《蔡公时济南被难图》。

  在济南,建造一座“济南惨案纪念堂”是很多人的愿望,这其中包括各界有识之士,更包括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及各级领导。

  早在去年蔡公时烈士铜像回归的时候,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将此事上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王敏同志十分重视,专门就此事作出批示。中宣部得知此事后,则积极协调外交部、国家文物局及海关总署等部门,最终促成了铜像的回归和纪念堂的建设。

  铜像回归后,有关方面就下决心要建一座“济南惨案纪念堂”。在市博物馆、经二纬四原交涉署遗址与趵突泉公园三处候选地之间,最终选定了趵突泉作为园址。园林局方面解释,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考虑到这里每年200多万的游客流量,社会教育受众面大,纪念堂作用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二是这里也是原来五三街的所在地,历史脉络上可以相顺相承。

  去年5月2日,蔡公时烈士铜像回归安置暨济南惨案纪念堂奠基仪式在趵突泉举行,省市有关领导均出席。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协调财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市委宣传部还会同市党史研究室、档案局、文化局、园林局等有关单位专门成立了“济南惨案纪念堂”文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凌安中同志担任组长,并特意聘请了季羡林、欧阳中石等著名学者担任顾问。

  中共济南市委对纪念堂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良多次召集会议研究相关工作,而且大到整体布局和教育选题,小到史料的编辑制作、排版布展,甚至说明文字的一个词语、一个标点,他都认真审定修改,可以说事无巨细非常关心。

  建造一座“济南惨案纪念堂”,为的是使更多的人能牢记历史。这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但并不是人人都把它铭记在心中。省文史馆的马节松老先生是济南惨案的亲历者,他曾经讲起过这样一件事: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所中学请他为学生作一场报告。在事先举行的小型座谈会上,有一位老师问他:“‘五三惨案’与‘五卅惨案’是不是一回事?”马节松说,这件事给了他极大的触动,这位提问的老师是一名历史老师,连他都不知道五三惨案是怎么回事,说明我们的确已经遗忘了不该遗忘的东西!

  还有一件事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不久前,济南一家媒体曾作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00%的被调查者对五三惨案的大致情况回答正确,95%的人可以说出惨案的主要情节。

  这两件看似无关的小事说明,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有关方面一直在做着关于济南惨案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而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持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转变。就像张铚秀将军为“济南惨案纪念堂”的题词:“丈夫当知耻,为国应自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只记住自己的荣耀与光辉,更应当牢记曾经经受过的苦难与沉痛。

  “济南惨案纪念堂”记载着一段惨痛的过去,也见证着我们对城市历史的还原与尊重。站在这里,每个人都应该深思,这是在告诫我们自己同时也是警示后人,只有爱好和平才能有共同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题图:“勿忘国耻”纪念钟。本版照片除署名及资料片外为本报记者林浩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