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语翻译界痛失蒋承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0:24 新京报

  东欧文学研究仅剩七八“老将”,人材“断层”堪忧

  著名捷克语翻译家、《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中文译者蒋承俊24日病逝,留下了最新翻译的《好兵帅克》。她的离去也再次引发了一个话题:中国的东欧文学研究断层该如何弥补?

  据悉,我国专门从事东欧文学研究的专家只剩下了七八人,其中年纪最小的也已70岁了。

  蒋承俊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明日上午9时30分在北京医院后门举行。

  熟悉蒋承俊的人都爱叫她老蒋,老蒋有个雅号,叫做“快乐部长”,不管什么时候她都是快快乐乐的热心肠。

  老蒋患的是卵巢癌,她的儿子告诉记者,知道得病是前年,那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

  当年8月开始化疗,情况一直比较稳定。从今年3月底状态恶化,出现疱疹,发低烧,最后因为并发症于24日3时07分逝世。其子透露,早先老蒋就已经说过,她对生活没有遗憾。

  老蒋走前留下了新版的《好兵帅克》,比起以前那些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版本,新版便显得弥足珍贵。但是,我们还能不能继续看到这些直接翻译过来的原译本作品呢?

  还能看到多少本呢?要知道,现在我们国家专门从事东欧文学研究的专家只剩下了七八人,他们中年纪最小的也已70岁了。

  冯植生是这七八人中的一员,也是老蒋的好朋友。他说中国对东欧文学研究的断层早就存在,自从1996年之后,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的东欧文学室便再也没有进过新人,而林洪亮是老人中最后一个离休的。这批老人都是上世纪50年代从东欧学习回来的,但是他们退下后,招不到人了。老冯说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商品社会,学习小语种的孩子愿意去外事部门和商务部门工作。但是他也强调,东欧文学有一定地位,现在出现的情况却是,那边有人拿了诺贝尔奖,国内却没有人了解。

  林洪亮也提到,波兰、匈牙利等国有着很丰富的文学内容,其成果比日本文学至少丰富,但是却没有受到国人的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东欧文学需要通过英译本再转译成中文。老林做了个比喻:“本来是菜,转一遍是汤,再转一遍,连汤的味道都没有了。”对于东欧文学目前在国内的研究现状他很是感慨:“我们现在的研究者基本都是70岁以上的人了,都一个一个进坟墓去了,这是一种悲哀。”老蒋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明日上午9时30分在北京医院后门举行,届时,这些整日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回忆老时光的东欧文学研究专家们,将最后一次和老蒋相聚,亦是向她告别。

  本报记者 姜妍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