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钢琴家指挥家佐尔坦-科切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11:48 外滩画报
专访钢琴家指挥家佐尔坦-科切什
专访钢琴家指挥家佐尔坦-科切什

  高傲的匈牙利人和伟大的匈牙利音乐

  作为国际权威的巴托克音乐诠释者、匈牙利国立爱乐乐团总监以及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创始人之一,佐尔坦?科切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强烈的匈牙利“民族自豪感”

  文/蔡宸亦 图/杨彦

  他有一头狂乱的白发,坐在长桌另一端,隐隐透出凌驾万人之上的“气概”;他声音高亢,通常只用匈牙利语说话,口吻让人联想到18世纪的东欧皇室贵族;他完全不屑于演奏员对其严厉指挥方式的憎恶,在音乐的诠释上固执己见;直到彩排的最后一天,他仍执意让工作人员去找法国诗人拉马丁《诗的冥想》的中文版,要在开场曲、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前配上片段朗诵。

  他就是匈牙利国立爱乐乐团总监、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的创始人之一、著名钢琴家佐尔坦?科切什。9月4日,由其担任指挥,携手中匈两国艺术家奉献了一台《来自李斯特故乡的问候》音乐会,拉开了“自由与爱情”匈牙利文化年系列演出的序幕。

  1952年出生于布达佩斯的科切什,最引以为荣的,就是他的匈牙利“高贵出身”——事实上,在奥匈帝国时代,匈牙利就是“二元君主国”之一,其地位高于帝国境内的其他民族,这使得匈牙利人的“民族自豪感”始终极其强烈。科切什也不例外,其履历表上的重要作品,从头至尾围绕的关键词都是“匈牙利”,他的工作从未离开匈牙利半步,还在今年年初被匈牙利文化教育部任命为“匈牙利文化国际形象大使”。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科切什着实让记者见识了什么叫做“民族自豪感”。

  唯匈牙利语独尊

  科切什是当代钢琴家中巴托克、李斯特作品的权威诠释者,他录制的8CD套装巴托克钢琴独奏作品集,被公认为最佳版本之一。科切什为推广匈牙利民族音乐不遗余力,对科达依、巴托克、里盖蒂等匈牙利音乐大师推崇备至;他也是现代先锋乐派的鼓吹者,曾“演奏”约翰?凯奇的著名作品《4分33秒》;可被问及现代音乐的兴起是否标志着传统民族音乐体系的瓦解时,他条件反射般的反应,就是坚决捍卫音乐的民族性:“要知道库泰克的空间音乐和里盖蒂的音块作曲中,都完好保留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传统。”

  与他最敬仰的那位以孤傲狷介闻名的作曲家贝拉?巴托克一样,科切什时刻不忘他的匈牙利身份,不肯在其他民族面前低下那颗高贵的脑袋。他随身配备来自匈牙利的中文翻译,拒绝“炫耀”那口流利而纯正的英语。对于记者的英语提问,他的回答十分干脆:“既然你不是音乐家,那我何必把脑中的音乐式思维方式切换成语言式思维方式呢??除非同音乐家交流,否则我不说英语。”

  从李斯特到科切什

  与科切什大相径庭的是,本次音乐会的主角李斯特虽然是货真价实的匈牙利人,但因长期生活在西欧,对多种语言都颇为擅长,却唯独不会说本族的匈牙利语。科切什说:“作为出生于奥匈帝国时代的匈牙利人,这位现代钢琴技艺的开拓者直到1867年,皇帝特地在匈牙利为贵族加冕、承认匈牙利王国的特权时,才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性,认识到需要对匈牙利音乐有所作为。”李斯特平生的音乐创作受德、法体系影响太深,要他亲自收集匈牙利各地农民哼唱的歌谣,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步入人生最后一个十年的他一心创建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为匈牙利音乐建立教育机制。因此虽然科切什本人对李斯特的音乐并无特别的好感。但考虑到正是李斯特建立了最初的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并为匈牙利民间音乐书面化提供了可能,科切什表示,用李斯特的名义来吸引对匈牙利民族音乐的关注,也算情有可原。

  巴托克不需要被理解

  《来自李斯特家乡的问候》交响音乐会,顾名思义,旨在传播历史悠久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可在曲目单上,占了最大比例的,却是由李斯特与德彪西代表的法国派交响诗,只有压轴一曲为匈牙利作曲家佐尔坦?科达依根据民间音乐创作的管弦乐《孔雀变奏曲》。

  面对记者的疑问,佐尔坦道出了对演出合作方和观众欣赏能力的无奈。他直言在演出中选曲李斯特并非其本意,而是中国演出方的安排。李斯特虽然是货真价实的匈牙利人,但因长期生活在西欧,对德语、英语、意大利语甚至拉丁语都颇为擅长,唯独不会说本族的匈牙利语。科切什说:“作为出生于奥匈帝国时代的匈牙利人,这位现代钢琴技艺的开拓者直到1867年,皇帝特地在匈牙利为贵族加冕、承认匈牙利王国的特权时,才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性,认识到需要对匈牙利音乐有所作为。”但考虑到正是李斯特创建了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为匈牙利音乐建立了教育机制,并为匈牙利民间音乐书面化提供了可能,科切什表示,用他的名义来吸引对匈牙利民族音乐的关注,也算情有可原。

  当被问及为什么音乐会上竟没有匈牙利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巴托克的作品时,科切什突然显得有些激动:“要知道,音乐对观众来说,不需要被理解,只需要被欣赏。”而巴托克的音乐对于习惯了旋律之美的听众,的确够得上“佶屈聱牙”,他那反浪漫主义的作曲理念,目的便是“为不和谐音增光”。因此鉴于曲目选择空间有限,科切什更倾向于选择以五声调式谱曲的《孔雀变奏曲》在华首演,因为这首曲子“听起来好似中国人和匈牙利人是亲戚”,但对巴托克,科切什依然充满了敬仰:“他汲取了罗马尼亚及斯拉夫的民间音乐,语言十分独特,在世界各地,即便人们从不按照他原谱的标记来演奏,你仍能在第一时间分辨出他的作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