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译者:莱辛曾化名出书遭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0:49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作者:受访陈才宇 (原浙江大学教授)采访整理本报记者 张英 发自上海

  我是1997年3月接触到莱辛的,当时南京的译林出版社编辑希望我翻译《金色笔记》,我刚译完莎士比亚长诗集,正好有空,就接下了这个活儿。

  我是翻译古代英语的,莱辛的作品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相对来讲比较好译。从1997年4月一直译到1998年10月,我翻译了56万字,后来我到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翻译工作就转交给朋友刘新民。

  在国内时我通过剑桥大学盎格鲁·萨克逊古代英语系办公室的秘书要到了莱辛的联系方式,给她写了封信,告诉她我在翻译《金色笔记》,有些翻译问题想请教。她很快就回了信,表示乐意和我交流。

  1998年9月29日下午3点,应莱辛邀请我去了她家。她家是一栋联体公寓,楼高3层,房子深红色,前后院子很大,家门口有一个垃圾箱,院落干净漂亮,很像英国一般的中产阶级的住所。

  除了具体的翻译问题外,我们还聊到了她的政治倾向变化问题。在《金色笔记》中她谈到过自己的政治观点,她曾是共产党员,非常相信共产主义。

  书里的女主人公最后为什么精神崩溃了?因为她原来对共产主义抱太大希望,后来又过于失望,具体地讲是对斯大林主义过于失望。她失去了精神支柱,人格分裂了,她需要用红、黄、蓝、黑四个笔记把自己分裂的人格重新整合一下。经过苦苦挣扎,她终于从分裂状态走了出来。

  我们还聊到了版权问题。我希望她给我翻译的《金色笔记》写个序,她说不必,那本书在中国已经有人翻译出版过了。我不信,因为译林出版社说这本书还没有中译本。

  为了说服我,她上楼找出了笔记,对我说,1993年她到北京时有个记者告诉她,《金色笔记》中译本早在1988年就已经出版了,印了8万册,但书名改成了《女性的危机》。她特别生气,她不知道中文里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让我给她查一查。她说《金色笔记》这个书名很有深意,象征着她分裂以后的成功整合,如果换掉书名,整个主题就都被拿掉了。

  当时我对她说,中国还没参加世界版权组织,翻译外国作品都很随便。我劝她不要怪我们的出版社,就算是扩大影响好了。这个话题我们谈了很久。

  最好玩的是,她为了体验没有名气作家遭逢的出版困境,还用化名简·萨默斯写了《好邻居的日记》(The Diaryofa Good Neighbour)以及《老人家如果能够》(If theOld Could)两本书,结果长期出版她著作的英国出版商拒绝出书,后来换了出版商出版上市,但反响一般,没什么评论,销路也不好。

  后来的话题是关于诗歌。当时我研究的是英国古代诗歌、英国史诗。她马上就给我介绍了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大诗人希尼,希尼用现代英语翻译了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反响很好。她告诉我这件事,又送给我近30英镑的购书券,叫我自己去买。后来我去书店找了,没有找到。回国后我写信告诉她,希尼的其他作品我找到了,就是《贝奥武甫》没找到。结果她就给我寄了一本。

  那天,她还无意中提到她当了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得奖。我注意到,当时她显得很无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