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致女儿书》照“妖”中国文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14:41 新周刊

  2007年,王朔出了两本书,说了N吨话。

  表面上,中国人正在大谈跟世界接轨的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和文化复兴;

  事实上,中国文化界盛行假HIGH,文化娱乐化,名人八卦化。

  人人生怕落伍,不敢非议流行。人人追求善美,不敢对自己诚实。

  明白人不愿说,有声望者委婉地说,权势者官样地说,浅薄者乱说。

  敢于巧于善于抨击文化恶势力的,只有一个王朔。

  在为公众还原当代文化现实和文化作品价值这一点上,幸好还有王朔。

  能将公开的言说推到“快、准、狠”境界的,当属王朔。

  他自觉担当了当代文化的独立评论员角色,并且很可能是2007年度中国最佳文化评论员。

  他心有伤痛,绝不完美,甚至连新出的两本书,都像自动书写的半成品。但他试着对自己和这个时代诚实,无情剖析自己,并给出了环境的部分真相。

  中国的“忏悔录”时代远未到来,王朔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王朔在2007

  文/何树青

  导语:王朔是一个18岁的老男孩,与他自己的生活有关,与旁观者、娱记和社会无关。国人现在正大谈跟世界接轨的文化“软实力”,“忏悔录”的时代远未到来,王朔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2007年,两个王朔相见。一个王朔,是一直在演北京流氓王朔的那个人;另一个王朔,是18岁的老男孩。

  他在前9个月口无遮拦激起的公愤,在第10个月得到了宽恕。面对传媒,王蒙20年前在《躲避崇高》中的判断依然精准:他不像有多少学问,但智商蛮高,十分机智,敢砍敢抡,而又适当搂着——不往枪口上碰。心理医生李子勋补了一句:王朔的情商与智商有差距,心理年龄是十八九岁年轻人的心理特征,比如天不怕、地不怕,很冲动,事后又会后悔。

  2007年,王朔是个演员,话剧演员。

  这当然不是他的独角戏。在文化舞台上,电视选秀先是高潮然后拧巴,电视剧有《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怀旧和《奋斗》的新潮,电影界有《色,戒》的大起和《太阳照常升起》的郁闷,文坛有80后作家集体加入作协的新戏份,百年话剧和新晋的世界文化遗产也赢得几句台词。

  不过,王朔把众多配角的台词都抢了。他成了年度最佳文化评论员。

  18岁的老男孩,不一样的F40

  他敏感,害羞,内心柔软得近乎软弱。这是王安忆对王朔的印象。7年前在深圳祈愿之夜活动上载过王朔的司机,依然记得王朔的平易近人。直至今日,在占座网,还可以看到这样一张不太爷们的照片:一个胖子站在小板凳上,用一块蓝布认真地擦一辆黑色丰田普瑞斯的车顶。

  但把王朔视为平庸善类,就错了。他20岁开写,30岁博得影视“王朔年”的全国性声名,34岁成为建国后第一个出4卷本文集的作家,41岁开启金庸恶评,之后渐归沉寂。那时他开始病了。一半消沉和焦虑,一半为亲人陆续病逝所伤。他的圈子更小,更依赖于药,更深思寡言。——这是与主流社会精英不一样的F40,却是性格主导的真实王朔。“我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内心真的很美,我没有害过人,没有对不起人。我没有欺负过比我弱小的人。”王朔2007年如是表白。

  因为王子文的官司,王朔助义拳,于是在2006年12月底抛头露面,打乱了2007年3月鲜花村网站开播时才出来的计划。——这没有区别:他早出来是帮王子文,晚出来是帮徐静蕾,都是为女人。

  女人在18岁的老男孩王朔的心中地位崇高。他自称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四个女人,女人于他是一个精神避难所,他瞧不起男人的脏,有点自比贾宝玉。2007年,王朔出了两本书,《我的千岁寒》希望“女孩子儿最好别看”,《致女儿书》却是“写给女性亲属看的”。他把妈妈拉上电视以解心结,把写给女儿的“遗嘱”出版以解另一个心结,把新的作品和计划融入徐静蕾的作品和计划。

  这时,王朔是一个18岁的老男孩,与他自己的生活有关,与旁观者、娱记和社会无关。

  中年动物为什么凶猛?

  中年危机有多严重?赚过大钱和大名、历经各种伤与逝、妄想与恐惧不道德内疚感纠缠在一起、感觉人活着就没什么意义的中年的危机有多严重?王朔一言以蔽之:我内心有无限的黑暗和光亮。

  叶京一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激发了他久违的“责任”:“共和国一代”在文化地位上不能被生瓜蛋子们遗忘和灭掉。徐静蕾是把他重新导入现实的正面积极因素。他还对女儿有责任,“不要让另外一代人以为人生是另外一个样子”。他还要赚钱生活。他还有价值观的重组、写作的积累和野心。他与严肃文学阵地和少数主流活跃人士保持着低调、稀少、坚固的联系,但他正是那个向一团和气的文化界杀回马枪的人。

  “我得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我这儿”,王朔明白眼球即权力。媒体来了,娱记来了。娱记敬业精神可佳,但智商不可高估,他们之中有人会为了报道《色,戒》而要求采访张爱玲。

  王朔开聊了,公牛闯进了瓷器店。一团和气的文坛,备受追捧的80后,高高在上的大师级导演和作家,假装积极实则扒粪的娱记,一一被王朔撕破了脸。批评然后道歉,让人难分清这是心藏大恶还是心藏大善。

  传媒太慢了,王朔说得太快,鲜花村博客那些破折号并不代表王朔写作文体的转型,只是整理录音的电脑录入员为避免标点符号错误而走的捷径罢了。因为,之后出版的《致女儿书》毫不含糊地显示了他对标点符号的精通。

  网络搜索“王朔”相关网页,1月22日19:00找到约1,620,000篇,10月24日18:32找到约7,870,000篇,9个月增长615万个相关网页,算是再次走红。

  反对者说:不区分过去的王朔和现在的王朔,是把十八岁的乳房和八十岁的乳房混为一谈。理解者说:我必须向他表示我的敬意,尽管我判断适度退却对他也许更为有益。

  但王朔不会因他人而封嘴。他是女儿的“私”,也是自己的干将莫邪,自己小炼钢铁,跟世相战斗或调戏。“我是狮子处女座的,月亮星座在天蝎……”,娱记们埋头狂记。

  只有一个王朔,幸好还有王朔

  不喜欢被人称为“王老师”,也不喜欢别人叫“朔爷”,但王朔门下走狗甚众。石康说:也许王朔是国内最后一个令大群读者热爱的作家了,他的作品为八十年代人提供娱乐的同时,还替那些离开体制、在社会上混的人说了话……王朔之后,并没有出现一个比王朔的声音更为吸引人的声音。

  吸引人的声音自然是有的,各界老名人和新名人如云(看看新浪博客就知道),就连抄袭的郭敬明都有死忠FANS。但明白人不愿说,有声望者委婉地说,权势者官样地说,浅薄者乱说。能将公开的言说推到“快、准、狠”境界的,当属王朔。

  诺贝尔文学奖眼巴巴望了这么多年,就是到不了内地作家身上。电影电视圈的权与利的潜规则,多少年来都是黑幕。知识分子的祥和面孔之下,总是藏起自我阉割的真相。文化热点的喧哗背后,无人戳穿其中的泡沫。人人生怕落伍,不敢非议流行。敢于巧于善于抨击文化恶势力的,只有一个王朔。在为公众还原当代文化现实和文化作品价值这一点上,幸好还有王朔。

  让·雅克·卢梭在《忏悔录》第一次草稿的开头写道:只有本人,没有人能写出他的一生。他的内心活动、他的真实的生活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然而在写的过程中他却把它掩饰起来,他以写他的一生为名而实际上在为自己辩解,他把自己写成他愿意给人看到的那样,就是一点也不像他本人的实际情况。最坦率的人所做的,充其量不过是他们所说的话还是真的,但是他们有所保留。这就是在说谎。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竟会如此改变他们假意供认的事,以致当他们说出一部分真事时也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致女儿书》有目录没文字,离“忏悔录”还差很远,但至少,这个环境动物以自己为例,给出了环境的部分真相。

  国人现在正大谈跟世界接轨的文化“软实力”,“忏悔录”的时代远未到来,王朔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