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深词语达人的《小规模荡气回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10:53 青年周末
一个资深词语达人的《小规模荡气回肠》
黄集伟

  ◎文/本报记者 黄健

  最近,“词语收集王”黄集伟又出版了他的最新词语笔记,书名为《小规模荡气回肠》。从1999年他的第一本词语笔记《请读我唇》开始,8年的时间黄集伟一直在对中国的流行词语进行或调侃、或讽刺、或另类的重解,并且在他的博客《孤岛客》中开辟一周语文专栏,及时公布他的最新“段子”。

  随着他词语笔记的诞生,《新周刊年度语录》、英国的畅销书《这就是“狗屎”——摩登时代生活百科》这些中国及海外流行词汇手册也开始走红起来。对此现象黄集伟解释说:“一是因为人们现在太懒了,二是标签的东西容易被人接受。”11月3日晚,记者采访到了黄集伟。

  我的词语就是盘凉菜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小规模荡气回肠》,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样啊,书名不像以前的《请读我唇》、《非常猎艳》、《冒犯之美》、《习惯性八卦》那么张扬了。

  黄集伟(以下简称“黄”):也没有。其实名字是随机的,我开始叫“我的惊叫拔地而起!”出版社说:“这名字是不是太张扬了,你也不是这种人呀!”后来改成“谁的惊叫拔地而起”,也说不好。突然唠叨这个句子“小规模荡气回肠”,朋友说这个不错,就是它了。

  青周:我看网上有人留言说,这本书记录了去年一年的文化现象,简直就是“大规模荡气回肠”。

  黄:没有,没有。如果拿大餐相比,这充其量就是一盘凉菜。“小规模荡气回肠”形容词语笔记挺合适的,都是零碎的但又是容易丢掉的东西。

  青周:你每天都在记录新词吗?当时就写下评论?

  黄:怎么可能天天写,其实这些词是我和社会保持关系并且继续学习的一个方式。比如说这次出现的“打虎派”,就是华南虎的事。我通过这件事情就发现网上有一句话特逗“谁说网友都是业余的”。(哈哈)很多“专家”都在网上分析华南虎这组照片是不是真的。

  其实我每次写“一周语文”的时候挺累的。你感兴趣的句子出自不同方面,有些你不知道。但你为了写,得稍微做点功课吧,这就得占用我很多时间。我之所以坚持做,是因为这就跟上学似的,不断跟别人学呗。

  看到一个新词我能高兴半天

  青周:有人说你对词语的解释是“不正经中说正经事”,所以即使你给大家的词都是去年流行过的,大家还是爱看。

  黄:这是很个人的。比如这个星期有一天早上吃饭我听新闻说美国在闹消费品安全,议会提了一个议案,怎么好我都没记住,但是有关评论说“这是一个有牙齿的议案”。这就说明这个议案是有力量而且是全方位的。对于语文来说,这是特意性的描述,所以容易被人记住。还有,上个星期我看到一个网友说吃醋,正常解释大家都知道,但他“不正常”地说:“我心里的醋能蘸饺子。”后来我又看到一个网友说:“我脑子里的水可以养鱼!”(哈哈)

  青周:你是不是发现一个新词或说法特别高兴啊。

  黄:我是这样,找到一个好句子能高兴好半天。因为好东西也不是老有。

  青周:好多人奇怪你怎么找到这些词的?

  黄:收集时间长了,我不用找它,它们直接来找我。可能别人听了就过了,我是会把别的都忘掉,单独把那个词语留下,敏感了吧。另外,我得有话说才行。

  人懒和标签化让词语书火爆

  青周:《新周刊》也在做年度语录,最近有一本书叫《这就是“狗屎”——摩登时代生活百科》,来中国卖英国词语。现在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语录?

  黄:快餐吧,跟时代的阅读需求有默契的。

  青周:已经进入读词时代了?

  黄:标签比较容易进入吧。我在博客上弄了个“年度语文”,把一年当中两三百个词浓缩成二十个左右,可能是现在的人太懒了,好多人还让我把这些句子的解释再给大家说说,哈哈,我就回帖说你们这帮人“懒死了”。

  青周:有人批评你的词语关注的太单一了,净是些娱乐圈的事。

  黄:是是是,我今年会改进,会看一些《真理报》之类的报纸,尽量不说圈里这些破事,今年我特别说点科技上的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