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康:我要写一部世界畅销的作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10:13 青年周末

  ◎文/本报记者 黄健

  石康的《奋斗》火了,不仅带来了“名声大振”,还让他的个人职业生涯名正言顺开始拐弯:也许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很难看到一本又一本的文学著作,取而代之的是他精心编写的影视作品。

  没错,作为90年代最先锋的青春文学作家,石康选择在十年后“改行”专攻编剧,并且希望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改变编剧在行业里的地位:“我就是要用《奋斗》做个试验,看看编剧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最近,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家里努力奋斗新剧本的石康,谈论他的转型、他的编剧梦想,以及他的奋斗生活。

  编前语:

  随着《奋斗》的热播,找石康采访的记者越来越多,当然也由于记者各自怀揣的目的不同,出现了很多他认为不着四六的提问。石康在博客中严重提醒记者要有专业精神,而且对于直接电话没有短信说明者,一概不理。于是,我按照他的要求,先发了短信告知。

  大约4个小时过后,石康给我打过电话来,询问采访时间。他的声音很淳厚,有点播音员的感觉,但因为京腔太重,听起来更像个说书的。谈话中他既幽默又喜欢自嘲,我提出面访的要求,被他立刻“叫停”,“面访算了吧,我这儿特忙,而且吧,我长得也特不好看,没什么面访的必要,哈哈。还有我不提供照片啊,我天生就不爱照相,没有存货!”

  其实这十几年来,石康从面相到性格没怎么发生变化。赵赵曾经对石康的《心碎,你好》写了一篇评论,里面说:石康“是个高大的、长着老太太脸、笑起来像个包子的男人”,而且赵赵还透露与石康第一次见面时,就发现他有“一张嘴不知所云胡说八道,临走还觍着脸好像特别仗义似的说:‘以后咱们可以一起玩,都在北京嘛,要是想要性交也可以。’”让赵赵“当时愣在原地接不上话”。十几年后的今天,荧屏上偶尔和《奋斗》剧组现身的石康笑起来依然像个包子,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包子上的褶也越来越明显。那张喜欢胡说八道的嘴也依然如故,我问他:“你都快四张的人了,怎么能知道‘80后’心里想什么?”石康张嘴就来:“因为我女朋友都是‘80后’的!”令我立即无语。

  其实,这都是玩笑中的石康。在朋友圈里,石康无疑是最勤奋的。先有《晃晃悠悠》一炮而红,后有《北京姑娘》、《支离破碎》、《一塌糊涂》等一系列作品,还有《石康文集》、最新作《那些不值钱的经验》和三年打磨出的《奋斗》,更别说中间还穿插着用于糊口的大大小小的电影和电视剧剧本。

  难怪擅长起外号的张弛送给石康的外号就叫:石康有为。

  我的“转行”:做编剧,性价比比较高

  从作家“转行”做编剧,在文学圈里好像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第一编剧没有作家地位荣耀;第二作家是自主写作,编剧是命题作文,还有些打工的味道;第三论文学地位,编剧更无法追赶作家。但是石康却认为:“做编剧,性价比比较高。”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说实话,《晃晃悠悠》之后,你的作品一直不温不火,没怎么出现佳作,长时间的作品难产是因为脑中没货了吗?

  石康(以下简称“石”):不是。因为我关注的事,大众越来越不关注了。如果想写一本畅销作品的话,我就不能发出我自己的声音而只能替大众发声。大众就爱看跟他们有关的人生信念、价值观和生活意义。你要跟他们说要有一个独创性的人生,要力争发现一条宇宙真理,力争创作更有意义的东西,怎么可能理解。大众现在更关心买什么好车,怎么能成为亿万富翁,上哪买原始股。

  青周:放弃自己关注的,不觉得拧巴吗?

  石:不啊,我也得生存呀。北京房价那么贵,得赶紧挣钱。

  青周:所以你开始努力做编剧,一个《奋斗》剧本写了三年。但是,文学圈里面有个不成文的说法是“作家写不下去了就去干编剧”,你怎么看?

  石:我觉得吧,哪有利益聪明人就会往哪走。比如像写小说如果挣不到钱的话,他就不会再写了,除了那些天生就是爱写的人。但是如果把写作当成工作的话,工作天生就是要获得利益的。

  青周:你认为编剧比作家挣得多?

  石:从我这儿看,总体上来说基本持平。但是写小说特别费尽,你花了很大劲,却只能挣一点钱,性价比特别低。但是我以前写剧本是很不认真的,三个月保证20集能写完,一边看电视一边就写完了,比较轻松,性价比比较高。

  青周:那样写也无法晋身一流编剧行列吧。虽然你从1993年就开始零星写剧本,但一直没什么出色作品。

  石:对,那样写不会有好作品,而且价钱涨得特慢。所以三年前我决定像写小说一样写一部剧本,看看能不能拿到高一点的钱。事实证明,人类凡是想认真干点什么事,都能干成。

  青周:你已经决定从作家转行做编剧了?

  石:也没完全。我想花几年通过剧本和小说,看看能不能赚够我以后十年的生活费。然后就不用再考虑功利目的了,写一些纯个人的文学书,不关注市场,有人读我就很谢谢他。

  我的价值观:观众对娱乐品消费太低

  石康的《奋斗》火了,石康的博客也火了。随着美国编剧罢工的浪潮,石康也在博客里大诉中国编剧现状的不合理之收入过低。很多人评论说石康从《奋斗》所得的80万元已不算少。但石康却说,正是因为大众对娱乐产品的不重视才导致这么多的“垃圾剧”霸占荧屏。

  青周:你在博客里晒《奋斗》编剧的报酬,长篇大论地诉说中国编剧的价格不合理,收入太低,但是这32集80万元的价钱应该是早就谈好的,不满意你之前提呀?

  石:是谈好了价钱。我嫌钱少不是指我自己的,我是指整个行业钱少。制作《奋斗》一共花1500万,32集,时长24小时。就说它收视率不高,全国范围内有效观众只有一千五百万人看,那么算下来平均每人在24小时内只花去1块钱,这叫人难以置信。大众给娱乐产品的精神产品定价太低,所以他们只能看更多的垃圾电视。

  青周:现在很多编剧都在谈价钱的问题,我看宁财神在博客上说:“一个编剧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作品的质量,更多取决于市场需求……(编剧)值多少(钱),得让最终的购买者来判断,让市场需求来决定。”

  石:不对,他没学过经济。市场定价是对的,如果中国电视剧在蓬勃发展,那没问题。现在中国电视剧是大滑坡,国产电视剧就只有四五十岁的家庭妇女在看,年轻人根本就不看,都热衷韩剧、美剧、日剧,这叫市场失灵。其实它们是把这个电视剧市场给做死了,观众越来越少,或者说扩张得非常缓慢。市场失灵了,如果按经济学来讲,它就得要求政府出台制度来调控发展,让它重新回到健康状态。而中国电视走过的路,你看吧,明星制走过了、导演制也走过了,现在就差编剧制没有尝试了,所以我觉得编剧制是有机会的。

  青周:你曾经说希望下一个剧本可以把价钱提到8万元/集,有希望吗?

  石:很多投资公司跟我谈的价钱比我预期的还要高一些,说明我的“奋斗”基本成功。

  我的奋斗理想:写一部世界畅销的作品

  谈起自己的生活,石康说他刚刚在北京市里边买了套房子,但因为正在赶一个根据黑泽明的《七武士》改编的剧本,所以还没来得及搬家。他说作为编剧他希望不停地给大众提供娱乐产品;作为作家,他的奋斗目标就是写一部世界人民都爱读的书。

  青周:作为作家或者编剧,你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石:作为编剧,就是希望不停地为大众提供娱乐商品,我是大众娱乐提供者。作为作家,我希望能有一些独创性的发现,具体说就是希望能写一本全世界人民都爱读的书。

  青周:作为作家或者编剧,生活是不是很闷?总感觉一个或几个编剧凑在一起, 被制片人扔在偏远宾馆里,奋斗抽烟写作。

  石:对。我觉得作家生活在外表看是非常枯燥的,甚至比一般人还要枯燥得多。但是如果他真是一个作家,每天阅读时间超过五六个小时,那么他的精神生活就非常活跃了。比如你正在读一本纽约小说,那你的脑子里出现的肯定是纽约的生活状态,你的心、想象、意识都是纽约的;然后又看了一本历史说,希腊城邦里的故事,你又跑到希腊城邦里转悠了一圈;再看一本数学书,你又进到数学天才的世界里了,精神世界会非常丰富。

  平时的书,看好了对我写作特别有用,但是也有问题。如果我最近一直都在看名著,我就不爱写一般的书了,一写觉得就是垃圾,就会很沮丧。我就会力争写一本好书,但写一本好书就要求你素质更高,要学习各种知识。

  青周:最近几年看了很多好书,一改你从《晃晃悠悠》沿袭下来的 “迷茫、颓废和性”,开始关注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故事?

  石:我个人觉得《奋斗》就是《晃晃悠悠》的阳光版。我原来的迷茫不是针对生活的迷茫,是针对形而上的迷茫。比如对“必死人生”的迷茫。而《奋斗》呢,就是写一群忽略必死人生的年轻人。其实,我认为人要是不进入形而上思考的话,都会过得很滋润,有奋斗目标,追求有生活品质。但是,对不起,如果你正好是那百万分之一,又是个知识分子,当你想那些形而上的问题时,你立刻会觉得现实生活的东西都是很虚幻的。

  青周:最后,问你一个行而下的世俗问题,你在博客里说你经常被女友甩掉,而且据说通常在被甩之后,就会有一部作品诞生,是真的还是吹嘘?

  石:我就喜欢一类姑娘,长得白白净净、细腰、笑眯眯。有点像杨晓云吧,但是得有夏琳式的独立。我确实被好多女友甩过,因为我几乎从来不提分手,都是女孩说了算,我觉得一老爷们提分手挺不给女孩面子的。

  说“分手写作”,呵呵,我也不是每次被甩都能写出作品来,得经历四五次之后留下一个最深刻的,把那个给写出来。我这人写东西,胡编乱造我心里没底。不管它用什么方式,只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拿它当底子,再做发展,我心里就塌实了。《奋斗》里面跟我的爱情无关啊,都是我朋友和身边人的故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