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极宗师李经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09:07 东方网-文汇报
“太极真功还是在中国” 我原籍沧州,从小习武。1980年参军到中央警卫团驻北戴河某部任拳术教员,原部队转业后,调武警河北总队武术队任队长兼散打教练,1983年开始跟李老师学习太极拳,在老师八十大寿时正式递帖拜在经梧老师门下。 李老师住在北戴河气功疗养院的老家属院。我们部队营房和李老师家离得非常近。 我们每星期六下午或星期天到老师家练习推手,老师给我们讲授推手的要领和技击方法。师兄弟相互练习,每当我们不得要领时,他便走上前,顶替其中一人,按我们的定式,身体略动,便将对方弹出去。每当同老师接触,不论推什么部位,一出手就被粘住,想进进不去,想回回不来,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被弹出去了。有时老师就像拍皮球一样,我们几个小伙子随着老师转动,被老人引得东倒西歪,那真是老叟戏玩童。一试再试,屡试不爽。这时老师就给我们讲:“太极拳无形无象,不顶不丢,讲究四两拨千斤,要从腰上去找劲,接触点要松,要借对方的劲。”我们按他的指点一遍一遍地练,如可以找到一个劲时,老师便笑眯眯地坐回沙发,点上一支烟并指示谁和谁再推一推。倘若徒弟们对他的发力仍不能掌握,他便说:“你们再听一听!”所谓听一听,是让我们用手贴住他身体的某一部位,感觉他身上的螺旋力。有时我们“听”过尚不领会,他就站在我们身后,把住我们的手或肩,指导与另一个交手,直到“听”懂为止。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几个师兄弟在东屋练习推手,因我“本力”比较大,底盘比较稳,经常练习臂力抓力,打沙袋,练刚劲多,推起手来进的多退的少,刚多柔少。当时不理解,悟不到,总以为有力量就行,“一力降十会”。老师当时看出了我的心思,非常严肃地说:“金星,你什么时候把你胳膊和手上的劲练没了,你就有功夫了。太极拳的一举一动是以心意为主使,以心来牵引,不论收和发都由腰来领劲。练习太极拳,只苦练不行,要多动脑子,你好好琢磨琢磨。”老师的一席话到现在记忆犹新。 在日本投降后的一年,国民党武术教官张之江(冯玉祥部队的副司令)来太庙太极拳研究会挂匾。李老师为该会的理事,与同道们一起等候。这时,有位魁梧强悍的拳师因推手屡败在他名下,心中不服,趁其不备,从背后双手掐住他的胳膊。李老师却不回头,只下意识地一抖,那人便腾空而起,摔在地上被人扶起。那拳师不怒反笑:“摔死也高兴,我不知是怎么起的空!” 在李老76岁那年,有位名叫高桥贤的日本拳师来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学习气功,其中包括太极内功。当他得知太极内功的创立者李经梧就在这个疗养院任职后,非要与李老师会面比试一番不可。高桥贤38岁,练过形意、八卦和陈氏太极拳,功夫也是不错的。李老考虑到他是外国人,不愿出手。高桥贤却执意要比。经请示河北省外事部门批准,李老仍然担心,便让他练几套拳,看看功底。大家看到高桥贤练起拳来呼呼生风,出手迅捷,都为年已古稀的李老捏把汗。两人一交手,围观者还没有看到李老的动作,高桥贤已仆倒在地。他仍不服气,脱掉羽绒服,“嗷嗷”叫着向李老扑来,威势逼人。李老虽年事已高,但他深悟太极拳之精华,缠丝劲、螺旋劲贯穿身体各部位,对来力不顶不丢,只轻轻一旋,就将高桥贤弹出数步倒地。这回高桥贤起身向李老深鞠一躬说:“太极真功还是在中国!”外国人想学的和服气的,就是这种真功夫!(本文作者陈金星,河北省武警武术队散打教练、队长,国家武术一级裁判。) 太极推手缠丝劲 1984年的夏天。刘玉兰老师带着我们师兄弟三人从辽宁锦州市来到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拜访仰慕已久的太极拳大师李经梧先生。 当时正逢几位师叔轮番与师爷推手,结果不是被发到数米之外,就是被拿采得或跪或趴到地上,有时还被采得双脚或单脚在地上直蹦,而手却撒不开。面对这场面,我们几个人惊呆了。这就是太极推手吗?太神奇了! 推了约半个小时。休息时,师爷逐个给师叔说手,当然也是说给我们听。讲解他们的劲是如何被化,如何被拿,身体是如何被发出去的。事后,我曾问几位师叔:手真的撒不开吗?当时有什么感觉?师叔们都说:手实在是撒不开,被发出时,好像掉到山涧中,心内很恐惧;被采时,腰好像折了一样,没有一点反抗能力。 师爷说,要发放对方,首先拿起对方的脚跟,使对方失重,才能发放。说着把右手放在一位师叔胳膊上,边演示边说道:“你们看,我把手放到下面,他脚跟起来,把手放到上面,他脚跟也起来。”接下来,老人家给我们讲解及演示缠丝劲。出于好奇及求知心切,我提出试试。我把左手手心朝下放在老人家的右手背上。我稍一用力,感觉我的手被他的手背缠住,失去反抗能力。我右脚离地,身体前倾,失去平衡。随着老人家的腰和右手的转动,我左脚不停地在地面跳动,手根本撒不开。看来只要老人家不停,我就得不停地随他跳下去。啊!这就是缠丝劲! 而后,师爷让我们演示一下陈式拳中几个动作,由他当面指导。这更是求之不得。我当时学习陈式太极拳三年,当即演示了掩手肱捶。师爷即时做了讲解。他说,这个拳势不论左手向左前掤,还是右拳及大小臂向右后螺旋缠绕,及两手合到胸前,到右拳向前发出,均内含缠丝劲,每个细小动作都有攻防意思,劲不仅仅是在拳面,对方挨到哪里就在哪里化拿发。说完,老人家给我们演示了掩手肱捶。老人家当时已经72岁。但见他立身中正,以腰带动四肢,不论手、小臂、大臂直至身上均十分饱满,内含缠丝劲,及至发拳那一刻,气沉丹田,支撑八面,劲由脊发,节节贯穿,劲达拳面,似有雷霆万钧之势。接着,老人家把发劲的动作放慢,又做了一遍,让我用双手分别按住他的右小臂与大臂,当他发劲那一刻,我只觉得脚下发飘,向后跌倒。这真是:八方接手,挨着何处何处发,处处均有缠丝劲。 那天,老人家打破睡午觉的习惯,饭时和饭后一直与我们聊如何练好拳,及他年轻时练拳的故事。记得邵师兄问道:“师爷,两人在对打时,还想用什么招吗?”师爷说:“不想,没有时间想,想就来不及了,要达到应物自然。另外,太极拳讲由招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讲劲不讲招,打的是劲路。”这次谈话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练太极拳要有悟性,要肯下工夫,更要注重武德修养。”(陆春光) 武功没有天下第一 记得初次见到李老先生是在1974年,那时我还不到10岁。常听同学说他家隔壁住着一位会武功的奇人——李爷爷。怀着对这位奇人的崇拜和好奇,我和小伙伴有一天偷偷趴到他家门外,想透过门缝一睹他老人家的容貌。时年60多岁的他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发现我们以后,他乐呵呵地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年少不懂事的我们由于对大师有点敬畏,想要跑掉,我一不小心栽了一个跟头,手被划破了,李大师走过来,轻轻地把我扶起,亲切地说:“孩子,跑啥呀,你看看,手都破了,快到家里来。”他给我的手上了红药水,还进行了包扎。没想到让我仰慕已久的李大师竟是这样的和蔼可亲。 1982年8月,我拜在李大师的弟子吕德和老师的门下,开始正式习练太极拳,实现了我儿时的梦想,那一天,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那年的国庆节,我跟随吕老师到家中拜访李师爷。师爷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在谈话中教给了我许多习武做人的道理。他的第一堂课是给我讲了一个前辈比武的故事。当时老北京的天桥,有一位老先生的摔跤功夫非常了得。有一天师祖陈发科和这位老先生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切磋,两位老先生刚一搭手,互相就松开了。随后,两位相互客气地拱拱手,就告辞了。第二天,这位老先生提着点心来陈发科老先生的家中拜访。一进门,这位老先生就问陈老先生的弟子们:“你们的师傅没说我们昨天的比武是怎么回事吗?”见到弟子们都很纳闷,这位老先生就主动说:“昨天与你们师傅一搭手,就被他制住了。如果他一发力,就会把我发出去了。可是他却给了我很大的面子呀,没有让我在众人面前丢份儿,所以我今天特地来拜谢你们师傅。”说到这儿,李师爷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说:“习武必先学会做人,习武也要重视修德啊,武功永远没有天下第—……”师爷的这句话以后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 李经梧师爷退休后,我每周到他家两三次,向他学习推手。当时他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是亲自示范,毫无保留地一招一式地教我,还注意在习练中启发引导我提高悟性。记得在一次推手中,我们搭上手后,正在进退之间,突然我一发力,没有感觉到师爷动,我就失去了重心,但师爷没有把我发出去,而是让我的头轻轻地顶在他的前胸上,一下子把我接住了……经过反复地示范与传授,师爷让我懂得了习练太极拳讲究的是“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要旨,这使我在习练中得到了很大的教益。 师爷习武最讲认真。有一次,我在练习太极拳套路时,掩手肱捶的扣手动作总是做不好,索性我就直接扣进去了。师爷发现后,马上把我喊住,严肃地对我说:“孩子,练什么都要有规矩,老一辈传下来的拳法都自有其道理,我们要按规矩办事啊!”师爷的一席话说得我脸红了,从那以后我练拳再也不敢投机取巧了,习练的态度也越来越认真,心里有了认真的概念,在以后的做人做事也就显得踏实了。 师爷为人谦虚谨慎、与人为善。1986年6月,我随师爷和吕师傅到太原参加全国第一届太极拳锦标赛。当时,我陪着师爷坐在看台上看比赛。比赛几轮过后,我发现裁判对师爷学生打的分数不是很高。当时我年轻气盛,就站起来和师爷发起了牢骚,情绪有点激动地大声说:“这些裁判判罚不公,我们队的水平绝对不在别的队之下……”师爷示意我坐下来,语气很轻但是相当严肃地对我说:“小杨啊,所有参赛选手的水平都是不错的,都下了很大功夫,你不要随便说东家长西家短的啊,尤其是不要指责裁判。比赛的目的是参与,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才是正道啊……”听着他的教诲,望着他认真的表情,我感到无地自容,再也不敢吱声了。 师爷已经逝去十年了,如今,在梦中,我还依稀能看见师爷那慈祥和蔼的相貌,依稀能听见师爷那爽朗豁达的笑声……(杨光普) 摘自《大道显隐》梅墨生编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4月版2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