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版安妮-弗兰克”造就2008年出版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11:34 外滩画报
“法国版安妮-弗兰克”造就2008年出版奇迹
伊莲娜日记

“法国版安妮-弗兰克”造就2008年出版奇迹
伊莲娜-贝尔

  一月初,《伊莲娜日记》(Journal 1942-1944)在法国一经上架,就在3天内售出了2.6万本,迅速成为畅销书。伊莲娜•贝尔(HélèneBerr)出身优越,是巴黎大学英语文学系的学生,却最终死在了纳粹集中营。很多人将该书与著名的《安妮日记》相提并论,伊莲娜用她忧郁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千金、一个无忧无虑的犹太少女如何一步步走向噩运。

  文/蔡宸亦

  “我感到眼前的路越来越黑暗。”伊莲娜•贝尔60年前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时,似乎预知了死亡的来临。60年后第一次公开的《伊莲娜日记》,被法国《自由报》评价为“出版界的奇迹”,新年里法国人纷纷来到书店抢购这本书。《费加罗报》认为,伊莲娜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而《伊莲娜日记》的图书编辑萨巴(Antoine Sabbagh)在接受《明镜》的采访时指出,这份日记是对德国占领时期的巴黎的一种文学描述。在伊莲娜笔下,巴黎当时的生活氛围难以置信地“活”了起来。“翻开日记的第一页,你就知道这不是部一般的作品。”

  人们难免要将伊莲娜•贝尔与著名的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的作者)作比较——她们都在纳粹德国统治的黑暗年代写下了厚厚的日记,最后都是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里死于伤寒,并且时间相差不到一个月。不同的是,安妮着笔于自己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日子,而主修英语文学的伊莲娜,却用忧郁的笔触记载了她在巴黎的日常生活。

  特权生活的终结

  日记开始于伊莲娜22岁那年。1942年4月8日,当时就读于巴黎大学的伊莲娜正沉浸在悠闲和幸福中。从日记中可以看到,她常常去郊外游玩,也频繁出席古典音乐会。而最令她欣喜的,莫过于与未婚夫让•莫拉维茨基(JeanMorawiecki)漫步在巴黎街头的和煦阳光下。由于父亲是当地有权有势的成功商人,她习惯了享受特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事实上,由于优越的家庭背景,纳粹的入侵(于1940年6月17日占领巴黎)在一开始并没有殃及伊莲娜的生活。

  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纳粹的势力突然凶猛了起来。1942年6月8日是关键的一天,那天她被迫戴上了黄色六角星标志,并开始意识到命运正悄然改变,自由自在的生活到了尽头。“我总是努力把头抬得高高的,用直愣愣的眼光追逐人们纷纷逃离的视线。”伊莲娜写道,“可是,这很难。”

  一切都变得困难起来,伊莲娜开始受到巴黎大学同学们的排挤,她感到自己成了边缘分子。随着父亲的被捕,她意识到权力和财富都无法再挽救她和她的家庭。

  接着,她的未婚夫莫拉维茨基也离开法国前往伦敦,加入了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Free French)。伊莲娜的日记逐渐成为向未婚夫的倾诉,她写道:“这本记载着生活点滴的日记是留给莫拉维茨基的,我要让他知道我想着他,如果有一天他回来了,而我已经不在,我不想让他感到人去楼空、一无所有。”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