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统一标准之争:日韩提议行使主导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14:53 《环球》杂志

  中日韩,谁在主导“汉字标准”?

   “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海子《以梦为马》

  仓颉字,竹简书,虞夏彩陶,殷墟甲骨,那些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的古老符号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今天,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勃兴,汉字再次迈出它走向全球的步伐。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汉字使用各地社会文化的深刻变化,汉字的这一次全球旅程变得不那么平静,其间夹杂着许多意料之外的争议和矛盾——统一之争、编码之争、简繁之争、起源之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环球》杂志记者/谢黎 陈昕晔 詹德斌 蓝建中

  【一】

  韩国要主导“统一标准汉字”?

  2007年11月,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上,同属汉字文化圈的韩中日三国学界已就“统一汉字”达成协议,决定制作一部汉字“比较研究字典”,并制定以繁体字为主统一字形的5000~6000个常用汉字标准字。

  此说法被中国媒体转载后,一度引发热议。然而,参加了这次会议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这并不是事实。

  苏培成说,在这次会议上,韩国学者的确提出了这个意见,但中方没有在“统一汉字”上与韩日达成任何协议,更没有认同将汉字以繁体字为主进行统一。

  “统一的难度是很大的,”苏培成称,“文字政策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不可能向别国看齐。再说,老百姓不关心这事,统一了以后好处并不明显。”

  据《环球》杂志了解,在中日韩三个主要汉字国家中,韩国在推动所谓“统一标准汉字”方面态度最为积极。韩国学者提出汉字标准化、统一化的理由是,共同使用汉字的东亚国家各自使用不同形态的字,容易引起混乱,为此需要制定使用汉字的数量,统一汉字的形状,即所谓的“标准化”,并认为这是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正确方向。

  高丽大学国文教授金兴圭认为,“中日韩三国从历史上就共有文化资本,汉字是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非常有用的资产”,“应该使汉字标准化工作因字形不同产生的非效率性层面达到最小化”。

  事实上,国际汉字会议就是在1989年举行的韩日合作委员会联合总会中,韩国首先提出“汉字标准化问题”的产物。此后,韩国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1991年,韩国首次召开了国际汉字会议,此后又相继举行了7次,但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果。

  而在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之后,韩国一些主要媒体积极呼吁政府出面援助“汉字统一”问题,说“否则将受制于中国”。韩国学者希望行使统一汉字的主导权,并声称要警惕汉字宗主国——中国的意图。

  在韩国,实现汉字标准化受到不少人的支持。他们认为,统一汉字应该是统一到繁体字上来,并且希望中国向这个方向靠拢。韩国方面甚至有学者表示,如果大陆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韩国、朝鲜、日本、中国台湾等方面可能会首先采取措施,实现“第一阶段汉字的统一”。

  对此,苏培成对《环球》杂志表示:“一些韩日汉学家的愿望是好的,希望推动汉字的使用和交流。但国际汉字研讨会只是三国四方(中、韩、日、中国台湾)一个非官方的学术交流平台,没有固定的机制和常设机构,也不存在哪方当主席的问题。再者,有关汉字的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那只能是空谈。而如果韩国确实如他们所言,要先采取一些措施去做所谓的‘统一标准’,那么我们没有遵守的义务。”

  当然,在韩国,同样存在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参加了第八次国际汉字会议的高丽大学教授金彦钟就曾表示:“汉字在各国的语言生活中以不同的形态已经存在很久”,“即使制定了统一常用汉字,但是考虑到各种不便和损失,有没有国家欣然遵守这些也是疑问”。韩国国立国语研究院研究员李浚硕则认为“在常用汉字的概念都没有确定好的情况下,制定共同常用汉字是颠倒了先后顺序”。直至目前,韩国本身并没有制定过常用汉字。

  另外,有韩国学者指出,在信息化时代,文字处理软件都带有繁简转换功能,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去统一什么字形。一位韩国媒体评论员尖锐地批评说:“为什么韩国的某些学者和某家报纸死抱着要统一汉字不放?”评论说,要么是这些所谓一流大学的教授们认识一些汉字,但是却不会说汉语,在遇到中国人的时候,想通过写汉字来交流,可是对方并不明白,所以感到很郁闷所致,要么就是他们想通过提倡汉字教育来挣钱。

  韩国《文化日报》也在一篇评论中称,为了自身的便利,要求他国改变语言体系有些过分。相反,韩国教育当局制定有效的汉字教育体系更符合人意。

  【二】

  汉字统一在计算机世界实现

  在纸上书写的汉字至今或许还远远谈不到统一,但是在计算机上统一已经实现了——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就是把分别来自中文、日文、韩文的汉字,按照共同的认同规则,把本质相同、形状相同或稍异的表意文字(主要为汉字,但也有仿汉字如日本国字、略字、韩国独有汉字)在ISO/IEC 10646的标准框架内,形成有序的集合,赋予一套统一的代码。

  也就是说,中日韩三国在写法上有细微差异,但意思基本相同的文字,在计算机上的编码是同一个虚拟的“汉字”,一个编码;而字形不同的汉字,即使是同样含义,也对应着不同的编码,比如繁体字的“壹”和简体的“一”意义相同,却必须有各自的编码。

  使用过Win95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繁体字的电邮和网页时,打开会出现一片乱码,其原因就在于那时台湾使用的是BIG-5码 ,而大陆的编码标准是GB2312。假设,内码(0000)对应的汉字是(一),而在台湾,内码(0000)对应汉字是(十)的话,中文的汉字“一个”,在BIG5系统就可能变成了“十万”。GB码的汉字,在BIG5下,就变成了乱七八糟的符号和文字。

  而在Win 2000和XP系统下,我们已经几乎忘却了乱码的烦恼,那是因为其包含了一个国际标准的通用多文种编码字符集,其中的汉字编码就是CJK——中国、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共同参与,由中国主导完成的。

  实际上,这套多文种编码字符集的创建、整合和最终成型,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方面,世界IT龙头企业微软发起制定Unicode标准,似乎企图完成一个古老的人类夙愿:修建一座有助于人类沟通的“通天塔”——一个涵盖了目前全世界使用的所有已知字符的统一编码方案。

  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在修建另一座通天塔——ISO10646,中文全称为: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ISO10646国际标准定义了一个31 位的字符集,这是一个难以言喻的巨大编码空间,总共达21亿4748万3648个码位。

  也许,即使搜罗地球上古今人类所有符号、所有文字,也不会有字符分配到第20位 100 万码位空间,而这还不过是31位空间的两千分之一。迄今为止被定义了的,也不过其中的前16位子集,称为基本多语言面 (BMP),包括 65534个码位 (0x0000 到 0xFFFD),尚不及全部空间的万分之一,但是已基本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已知语言的字符,包括各种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如阿拉伯文、藏文、汉字、彝字以及国际音标符号等等。

  目前,这两座通天塔其实已经合成了一座:1993年ISO10646与Unicode合作,制定了第二个方案,1993年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即ISO10646-1。两个标准的字符对应的编码是完全一致的,两者不断扩充的文字编码是继续对齐的。

  这座通天塔的功用,已经在现实中发挥——微软的MSN可以同时支持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印度文、希伯来文。操着不同语言的人可以在同一个界面上一起聊天。

  稍嫌讽刺的是,这个沟通自由的梦想现在正和与垄断纠缠不清的微软帝国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从Windows NT开始,Unicode已经成为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主体代码,或者说基本代码或轴心代码,各个代码页面表面上在那里存在,但是内部的表示、处理和外部的传输、交换等等都是Unicode。

  三流的国家制造产品,二流的国家提供技术,一流的国家制定标准。谁制定了标准,谁将掌握未来,在通天塔的理想背后,是一只商业的巨手。

  “汉字统一编码不仅最大限度地简化了以汉字为载体的信息(短信、电子邮件、Web、电子出版物)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传输和交流;而且还极大地降低了软件开发和移植的成本,使一套程序用于多文种的语言环境。”几乎全程参与了汉字内码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的张轴材对《环球》杂志记者阐明了CJK的商业价值。

  如此看来,韩国的一些学者提出“统一汉字”的所谓共识,真的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荒谬和狭隘吗?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