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钱袋子”和“戏袋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11:40 周末

  梅兰芳的一生(1894—1961)除却艺术魅力和精彩的三段感情,艺事国事天下事的更迭变化,更为戏剧化。

  每次梅兰芳演出,总要专程留着一排位置给被称为“梅党”的捧角家们。捧角要捧出名堂,行里说法是两个袋子,“钱袋子”和“戏袋子”。

  梅兰芳最重要的“钱袋子”是提出“舍孟留福”的冯耿光。他本身就是一部传奇,早年留学日本,为士官学校二期生,与蔡锷等为前后期同学,并与孙中山认识。归国后,曾受梁启超所托,策反冯国璋,使冯通电逼袁世凯退位。厌倦仕途后担任了十年中国银行总裁。后受宋子文排挤,转任新华银行董事长。解放后任中国银行董事、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光绪末年,他就同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交往,因此梅兰芳14岁就与其结识。

  梅兰芳的重大决策以及有关事业成败的重大关口(包括访日、访美、访苏和30年代初举家南迁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背后都有这位终身至交的指点。他对梅兰芳的生活也照顾周到,连梅家的四位厨师都是他所赠。

  梅兰芳背后的“戏袋子”,也就是说戏改戏的文人名士非常多,他们业余时间几乎都泡在梅兰芳的戏里,他们经常同梅兰芳一起回梅家吃夜宵,主厨王寿山在厅中摆下三桌——亲眷桌、好友桌和佣人桌,大家边吃边讨论当天演出的得失,择善而改的梅兰芳从中获益良多。

  《邓霞姑》就是在梅府饭桌上吃出来的,《一缕麻》是他与梅党在“恩成居”聊出来的,古装新戏《嫦娥奔月》也是在边聊边吃的过程中诞生的。

  对梅兰芳影响最大的“戏袋子”是黄秋岳和齐如山。黄秋岳的学问特别好,经常为梅兰芳参谋戏和办理文案,《霸王别姬》就是他把那段历史讲透了,梅兰芳虞姬一角才演绎得出神入化。

  黄秋岳死后,齐如山荣升为梅兰芳的主要编剧。齐如山家境殷实,自幼熟读经史,成年后游历西方各国,熟悉德法文字,回国后担任京师大学堂等校教授,后辞职专门为梅兰芳写戏。

  往往由“梅党”某人提出点子,再由几个人讨论起来,渐渐有了“戏胆”,一旦梅兰芳有了灵感,就由齐如山执笔写出剧本,梅兰芳和京剧老生王幼卿等人再设计唱腔、表情、动作等。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齐如山为梅兰芳创作并改编了四十几出戏,除了助梅兰芳一臂之力之外,他留下的京剧研究著作达几十种之多。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