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最深入人心的8个电视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14:46 新周刊

  2007中国电视节目榜 电视剧榜

  2007中国脸:蒋雯丽

  她并不是第一次向我们展示她对中国妇女的深刻理解。在十多年前的《牵手》中,她就塑造了一位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事业的知识女性形象,而之后的《中国式离婚》,蒋雯丽更是将林小枫那种完全丧失自我、缺乏安全感的歇斯底里展露无遗。但一直到如今火爆的《金婚》,她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典型形象,用王朔对极品女性的赞美,就是:“江浙人,北京话,新思维,旧传统。”

  2007最值得致敬电视导演

  康洪雷

  他把镜头对准军营,让钝感的力量成为浮躁社会的反义词,许三多的军旅生涯背后,是每个人认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寻找人性中最纯朴的本质,展现自我坚持的可贵。他用作品告诉人们,人的一生就是跟自己战斗的一生。

  2007最值得致敬电视制作机构

  华谊兄弟

  从2005年开始,华谊兄弟就开始谋划在电视剧领域的布局,2007年的《士兵突击》让它确立了地位。作为国内一流的电视剧制作平台的华谊兄弟,紧抓着导演资源、有效地以子公司和工作室的方式形成合力,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令人瞩目。华谊兄弟在电视剧领域的影响来自于对产业运作规则的全新演练,它可能会成为学习国外电视剧制作模式的彩排。

  2007最深入人心的8个电视形象

  许三多(王宝强+《士兵突击》)

  他不是现实样本,而是精神典范——他背负了我们的软弱和自尊,担当了我们的疾病和不自信。这个有点傻、缺心眼、一根筋但最终获得成功的士兵,不是傻人的福音,却让电视观众觉得自己也有希望。钝感力不可学,“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倒是中国现实社会的成功学秘诀。电视观众相信是自己赋予他这种价值观,因此肯定能比他更好更强大。

  文丽(蒋雯丽+《金婚》)

  文丽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代女性,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母亲、妻子形象。她们有文化、有情趣,讨厌小市民心理,生活中却遵循“小市民法则”。她们聪明,但对于时代的飞速变化力不从心。她们善良,但经常无意地伤人。她们的手腕很难维系婚姻,她们对家庭的爱往往淹没了丈夫和孩子。她们脆弱起来会被极小琐事击倒,但她们坚强的时候却能保护整个家庭度过任何时代的大风大浪。

  常发(于荣光+《狼毒花》)

  他代表着第一代革命者,在混乱中塑造规则、改造世界,因此有了自己的行事逻辑:处世原则单纯、个人欲望淡漠、沟通方式简单直接,视荣誉为生命,带着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大男人主义。他们暴躁固执、正直善良、嫉恶如仇、头角峥嵘、仗义守信……对工作比对家庭用心,对同事比对亲人细腻。他们要慈祥有慈祥,要威严就很威严,永远在以他们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对撞。

  朱开山(李幼斌+《闯关东》)

  他集仁义礼智信于一身,商业头脑、大智大勇、手足情谊、朋友义气、民族大义样样俱全。他的经历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观,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拼搏为一方豪富,身份则兼具地主、商人、矿主、爱国者、资本家、血亲宗族掌舵人、现代企业领导者……他是旧中国男人所有正面形象的集合,囊括了中国民间史诗的所有元素,是中国观众对传奇英雄的普遍幻想。

  姜士安(郭晓冬+《大校的女儿》)

  他是现代都市“凤凰男”的模板:从农村出来的男人凭借自我奋斗终于扬眉吐气,却发现永远斩不断和家乡的联系,证明自己不过是活给别人看。他们也想追求爱情和自由,却对任何人都怀着愧疚感,道德上的焦虑是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他们三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却陷在事业和家庭、亲情和爱情、成功人士和苦孩子出身、为人父亲和做人丈夫的几重压力之下疲惫不堪。

  方言(佟大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他看上去是那个理想主义时代里最没有理想的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总是玩世不恭,真心假意、欲盖弥障,但实际上自己把自己最当回事儿,又最喜欢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他代表着被社会或家庭宠坏了的孩子,很聪明又总放任自己的聪明,衣食不愁源于他是那个时代的二世祖,觉得别人应该让着他,而“奋斗”对于他来说只是一场无关输赢的游戏。

  向南(文章+《奋斗》)

  他是典型的80年代生人,不在乎什么大事件,生活既不对他们负责,他们也不对生活负什么责。他有理想,但这理想仅限于生活得舒舒服服;他有欲望,但只限于踮起脚可以够得到的欲望;他也努力,不过并不喜欢艰苦奋斗;他似乎像“干物男”,但却并不自闭;他没什么大追求,但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一直觉得世界相当美好,自己一帆风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剩下的时间就是让生活得更美好。

  刘星(张一山+《家有儿女》)

  三个小孩复兴了一度沉迷的情景喜剧,他是其中最闪耀的一个。成绩差、精力好、鬼主意不断、歪理层出不穷、耍宝卖乖,让父母头疼也让父母心疼。他代表的是这一代物质丰富、精神开放的中国小孩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他的故事则反映出家庭关系的微妙、教育体制的变化,甚至还能看到社会传统道德和民族心理的投影。

[上一页] [1] [2] [3] [4]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