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孩子》:真实与谎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12:08 南都周刊
《黄石的孩子》:真实与谎言
黄石的孩子

  南都周刊记者 叶伟民 陈鸣 湖北 黄石、陕西宝鸡、北京、深圳报道

  “那是我们湖北的黄石。”4月7日晚,45岁的烧烤店老板吴汉军把汗衫下摆卷至胸口,挥舞着油滴四溅的铁勺,愤愤不平地向一个外地人吼道。

  他之所以这么激动,只因为对方一知半解地对身边的朋友说,正在热映的好莱坞影片《黄石的孩子》,说的是美国黄石公园,不可能是眼前这座破破烂烂的城市。老吴认为这是对黄石人民的不敬,也是对乔治·何克(电影人物原型)的不敬。

  经过几个来回的争辩,外地人最终因为要赶时间而象征性地道了歉,但这足以让老吴感到满足。在这个春末的夜晚,这个热心的老黄石感觉对故乡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捍卫。

  几天前,这个地处华中的湖北城市,刚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黄石的孩子》回家的仪式。墙壁被粉刷一新,逾千警察出动,红色条幅挂满街头,对老吴来说,如此热闹的场景实为平生罕见。虽然老吴至今还未去看过这部电影,但周边朋友的讲述、黄石市政府的宣传和媒体的报道,足以让他相信一切。他的自豪感膨胀了起来,容不得别人说半点不利黄石的话。

  天上掉下的金蛋

  老吴只是黄石——这座有着2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的普通一员,但他的想法在绝大多数黄石市民中流行。几乎是一夜之间,对家乡的天然感情倾向,使他们纷纷放弃了平时最喜欢的消遣——打麻将和泡茶馆,在《黄石的孩子》上映档期钻进了影院。

  2008年4月8日晚,黄石银兴电影城,当地最豪华的电影院,这里有气派的座椅,“大爱成就不朽传奇”的广告语伴随着重低音喇叭的轰鸣让人血管贲张、心如鹿撞。当然,这里还有足以彰显优越生活的票价。

  现在,这个高尚消遣之地,极为少见地被排着长龙的人们占据。售票电话成了热线,不少工薪族在下班前就预订了座位,然后一路小跑过来,带点零食或干粮就钻进放映厅。

  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明智的。“简直疯了。”22岁的湖北师范学院学生陈健感叹道。就在3天前,他打算和女友好好观赏一番这部传奇大片,当他们从学校赶到时,却被告知当晚三场全部爆满,最后不得不屈就在第一排的角落里观看。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为了看全距离过近的屏幕,两人的脑袋滑稽地左右转动了近两个小时。

  《黄石的孩子》,俨然成了这个城市的一根指挥棒。

  这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影片,主角乔治·何克,即被著名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视为“兄弟般情谊”的英国记者乔治·艾尔文·霍格。他曾与艾黎在抗日大后方开展过影响深远的“工合运动”,人们都亲切地叫他何克。

  这个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的牛津大学毕业生,1938年带着一部打字机和一部相机来到中国,向世界如实报道了日军在华暴行和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后来,何克跟随艾黎到西北出任培黎学校的校长。1944年,为避战乱,他带着学校60多个中国孩子长途跋涉,从陕西凤县双石铺转移到甘肃山丹,1年后感染破伤风去世,年仅30岁。

  然而,直至39年后的1984年,这段已被遗忘的传奇经历才被当时的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詹姆斯·迈克马努斯发现。13年后,他把一部名为《苦海》的剧本交到好莱坞导演斯波蒂伍德手上,后来改名为《黄石的孩子》。

  2006年12月16日,在外出差的黄石市市委书记王振有恰好在电视里看到一则介绍这部中德澳三国合拍片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黄石就是湖北黄石吗?

  这个问题在次日的市委常委会上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会后,王振有责成宣传部部长陶慧芬弄清楚此事。

  很快,陶惠芬和副部长邹红军就了解到该片的中国投资方是北京其欣然影视公司。此时,其欣然已经是国内一家颇有实力的文化传播机构,先后制作发行过《孔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有影响的作品。

  通过层层关系,陶惠芬在浙江横店找到了其欣然影业总经理侯莉,初步了解了影片内容。侯莉告诉她,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名英国人从中国黄石到山丹千里救孤的故事,而且这位英国人曾带着60名孤儿在黄石呆了两年。

  好莱坞的制作班底,豪华的演员阵容,4000万美元的大手笔投资,更重要的是以黄石作为故事背景,陶惠芬此行后马上向书记王振有汇报:“这是一次宣传黄石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们当时就向片方提出了到黄石实地取景的希望。”黄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邹红军说,“但是当时剧组在国内的外景拍摄已经结束,无法格外再加,但我们还是寄去了一些黄石的风光镜头带,希望能取之一二。”

  2006年12月23日,侯莉受邀到黄石考察。1个月后,陶惠芬回访横店。双方初步建立了合作意向。

  寻根热

  《黄石的孩子》以空降的姿态出现在黄石,一时让诸多市民困惑不已。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它具体说的是什么,以为“黄石”可能是个人名,甚至可能是某种黄色的石头,却甚少想到自己的家乡。

  而另一方面,黄石市政府与其欣然的来往日渐频繁起来。2007年1月,黄石市委宣传部部长陶惠芬一行到横店探班,首次见到了剧组成员,随后又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加一个小范围的看片会。“当时感觉此片非常主流,堪称中国的《辛德勒的名单》。”邹红军回忆说。

  陶红军等人回来后把信息带给了黄石本地媒体,通过报道给市民描绘出这样一个大致剧情:1937年,英国记者何克目睹了南京大屠杀,后遭日本兵逮捕,周润发扮演的新四军战士救了何克并安排他到黄石一家孤儿院与60多个孩子生活了1年多。后来武汉保卫战打响了,为了躲避战火,何克带着这群孩子,远赴山丹。

  其欣然影视公司也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说,何克有一本日记体小说,名字就叫《黄石的孩子》,电影的名字就从此而来。

  市民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城市还蕴藏着这么一段传奇。很快,从媒体延至民间,关于何克在黄石生活的印记,成为黄石市民热心打听和闲谈的话题。

  “他们说来看圣地。”2008年4月11日,50岁的余光顺站在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的铁门前,被最近一些频繁到访的不速之客弄得心神不宁。身后那座红顶灰墙的西式建筑,相传早年为洋人所办的育婴堂,曾被当地媒体考证为“最有可能的电影故事发生地”。一些被“寻根”热刺激着的市民,闻讯赶至端起相机就拍。老余一开始还以为出事了,紧张得睡不好觉,后来才听说这里出了个大人物,名声在外了。

  当地报社的记者们还先后找到育婴堂、振德学校、教堂等曾有外国人活动过的地方,同时找了些老人来回忆往事。最后,记者们综合讲述者的信息,指出何克当年就领着这些孩子,住在长江边上的育婴堂。而且此结论也得到制片方的确认。

  这引来一些市民周末自发到这些老建筑旅游,有些黄石本地的文化界人士呼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存迫在眉睫。

  何克在黄石的身影似乎越来越清晰。

  黄石市与其欣然影视公司的合作洽谈,进展也极为顺畅。2007年6月,黄石与其欣然影视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约,宣布电影《黄石的孩子》的全球首映式将在湖北黄石举行,双方还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