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首尔的文化经济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11:48 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东仁/韩国首尔报道

  中国人其实更应该向韩国人学习的,是只有600年历史的首尔,如何把传统做成时尚,进而打造出个性化国际形象

  本刊记者见到韩尚洙的那天,正是韩国的儿童节。这位75岁的瘦小老太太正一丝不苟地穿着正式的韩服,在首尔历 史博物馆前的广场上教一群小朋友如何使用针线。

  韩尚洙是韩国国宝级的刺绣师,她的“宫绣”被韩国政府列为第80号重要无形文化财产。她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 主持位于首尔市钟路区的韩尚洙刺绣博物馆,和培养10位国家指定的手艺“承受人”。政府每月会拨给她的博物馆100万 韩元(约合7000元人民币)的补助。

  这,也许就是韩国人可以从“传统”中源源不断生出现代文化灵感的源泉所在。多次前往韩国采访的上海资深记者方 毓强说:“传统不是自然继承的,是需要国家扶持的。”

  “韩流”在中国已流行数年,年轻的中国人模仿Rain等“韩流”明星的发型、着装,到各个细小眼神;中老年人 从电视台热播的韩国历史和家庭剧中,重拾中国人久违的矜贵传统和大家庭的温馨。但中国人其实更应该向韩国人学习的,是 只有600年历史的首尔,如何把传统做成时尚,进而打造出个性化的国际形象。

  那些细致入微、坚持不懈又贴合国际语言的城市和国家形象营销工夫,被首尔市长吴世勋称之为“文化经济战略”(C ulturenomics):即一个城市的文化有了扎实的影响力,自然就会演变为经济力量。

  屈辱历史改编成热门音乐剧

  首尔市五大古宫之一的庆熙宫是韩剧《宫》的拍摄地,进入5月之后,每到傍晚这里就人头攒动,有父母带孩子来的 ,有情侣结伴来的,还有很多外国人。

  他们来看的,是已有14年历史的人气音乐剧《明成皇后》。《明成皇后》一开始是室内音乐剧,后来被改编成电视 连续剧,一度在中国热播。这是第一次把演出的舞台移到室外,进入皇后生活过的宫墙内。

  《明成皇后》的主要情节,是19世纪末,朝鲜时代的末代皇后闵妃(后被追认为明成皇后)如何在国内争议、日本 侵略、中国压力、俄罗斯和西方环伺的复杂历史背景下,在“锁国”与“开放”之间挣扎,苦苦寻求朝鲜自强之路的历史故事 。闵妃最终被日本侵略者闯入宫禁杀害,是韩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一段回忆。

  导演尹浩镇告诉记者,明成皇后本人是“历史激变中一个命运悲惨的人物”,之所以把她的故事改编成音乐剧,首先 是希望正视历史---“韩国的历史曾被日本人改写,现在,我们把历史纠正过来”。其次,通过回顾历史,教给后代不忘历 史和爱国、开放的精神。

  记者看到,在音乐剧的大结局---闵妃遇刺后涅重生,高呼“朝鲜,崛起”的时候,前排一位跟随父母来观看的1 0多岁的小女孩,眼中闪动着晶莹的泪光。

  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在这里不仅是教育下一代的题材,更成为首尔的一张文化名片。现在,《明 成皇后》每年要在首尔演出五六十场,像纽约的百老汇剧目一样,成为城市内容的一部分和观光客的重要游览项目。编导组专 门在两侧的屏幕上加上了历史背景介绍和英文字幕。

  1997和1998年,这部音乐剧两度登上纽约百老汇。2006年,英文版《明成皇后》又在伦敦上演,成为一 部世界知名的音乐剧。

  尹浩镇说,在百老汇演出时,有一位犹太观众特意告诉他们,《明成皇后》的伤痛与坚强,让她“感同身受”。“把 耻辱的历史搬上舞台,可以把教训传递给全世界的观众,不止是韩国人和日本人”。

  “饮食导演”金秀珍

  金秀珍拥有一个特别的职业称号:“饮食导演”。

  这位优雅的中年女子就是《大长今》、《王的男人》、《食客》等多部著名韩剧和电影中那些精美的韩餐摆盘的设计 者。35岁之前一直是家庭主妇的她,从未想到,婚后婆婆亲手传授、曾被她做到厌烦的泡菜、大酱,有朝一日居然成为时尚 ,并代表韩国走向国际。

  本想开餐厅的金秀珍,在韩国女性开发院学习饮食历史时着了迷,发现“以前是做的丰富,但不好看”,于是放弃了 开餐厅的打算,专门去日本和法国学习“饮食艺术”,特别研究出如何把韩国的传统饮食用国际流行风格装盘和摆盘。

  回国之后,她把原准备投资餐厅的钱用来创办了“食品文化研究院”,一边培训学生,一边为餐厅和影视剧提供韩餐 “饮食咨询”,还在大学里担任客座教授。

  现在,她在距离青瓦台不远的首尔中心地区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的另一端,就是一个锅灶餐具俱全的摄影棚 。而她更重要的任务,是担任“韩国饮食大使”,不时要应韩国观光部的邀请出席国际饮食博览会,宣传韩餐的健康和美感。

  她解释自己的韩餐理念是“既好吃、又好看,还要加上历史”。她说,韩餐主要打的是“健康饮食”牌,菜是“补药 ”,四季不同,追求阴阳和谐,“虽然很难用科学解释清楚,但泡菜、参鸡汤等都十分健康”。

  她现在每年还培养60名学生,颁发的文凭受到韩国观光部的承认,因此“在就业市场上很有竞争力”。金秀珍说, 现在日本、美国和中国,韩餐都很流行,这一点让她很欣慰。

  “软”:首尔的下一个着力点

  就在北京倒计时迎接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时候,首尔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另一场“奥运会”:将于今年10月在 首尔召开的“2008世界设计奥林匹克大会”。到时候,来自全球各国的设计师将齐集首尔,坐论“设计”---大到城市 、街道,小到服装、玩具。

  在首尔市政府和市民看来,这场知名度并不甚高的“奥运会”,如同首尔举办过的1988年夏季奥运会和2002 年足球世界杯一样,事关城市未来。

  首尔的古宫、大部分政府部门、大公司总部都集中在传统的城市中心---汉江以北的江北区。1988年奥运会后 ,通过奥运场馆的带动,汉江另一侧的江南区被开发起来,如今已是金融中心和名店云集的时尚地标,房价远远超出江北。这 算是首尔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硬突破”。

  如今,“设计”成为酝酿中的下一个突破。首尔市政府城市设计部负责人李炅暾对记者说,21世纪,城市之间的竞 争如国家间的竞争一样,主要在于“软实力”,即文化和设计。因此,首尔的下一个设计思路是,从“硬城市”(HardC ity)走向“软城市”(SoftCity),打造“柔软首尔”。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软城市”?

  李炅暾为记者列出了22个关键词:灵魂、亲近自然、安全、错落有致、以市民为核心、视觉舒适度、(市民与城市 的)接近性、(为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设施、(城市各部分)一致性、辨识度、城市品牌开发、充实的城市内容、历史感、 吸引力、(市民与城市的)互动性、(城市设施的)简便性、透明感、标志是否易于辨识、健康生活、舒适感、网络普及度、 市民幸福感。

  这样的要求近乎苛刻。为此,李炅暾和他的团队做了大量极其细致的工作。

  比如,他们通过对首尔市各主要街道区域拍照,提炼出城市中最多出现的205种“颜色”,进而做出了一张整体的 “首尔市色彩图”。李炅暾说,他们会从中选择或提炼出一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色彩代表首尔,在将来的城市开发中大量使用, 使之成为城市标志色。

  “首尔现在还是灰色的,我们要把它变成彩色。”李炅暾说。

  又比如,贯穿首尔市的汉江上有22座桥,将来在晚间要全部点亮,使汉江成为首尔夜晚的明珠,“但入夜后江里的 鱼要睡觉,所以到时候灯光要调暗”,为此他们设计了专门的环保照明系统。

  而保护有600余年历史的首尔市内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是“软城市”里最硬的原则。李炅暾介绍说,任何新建筑 一定要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而“最难过关的就是(各级政府中都设有的)文化财产管理部”。

  李炅暾的团队还专门把这些细之又细的研究结果和设计理念编写成了《设计首尔指南》,供市政人员和市民参考修改 。他把自己的理念总结为通向“首尔复兴时代”的“有标准、有原则的开发”。他还强调说,这些设计不是由政府主导完成, 而是由1000万市民共同完成的:所有市民都可以提交创意,市政府会定期召开论坛、听证会、讨论会等收集市民意见。

  “世界中心城市”梦想

  在市政府的一部宣传片中,首尔被称为“世界中心梦想与全球城市梦想汇集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最优质的国 际业务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快捷便利的生活、创业与交流相融合的世界最好的城市”,“超越大韩民国的中心,我们将站 在世界的中心”。

  这,也许就是“文化”后面的那个“经济”雄心。

  记者向首尔市长吴世勋提问说,东亚有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北京,你认为首 尔与这些城市相比,在未来具有什么样的竞争优势?

  吴世勋市长没有直接把首尔与其他城市做比,只是微笑着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雄心:“我希望,首尔在未来可以具有 伦敦一样的历史厚重,纽约一样的文化活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