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1年人物: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08:00  三秦都市报

  1981年,路遥的《风雪腊梅》获得了“鸭绿江”作品奖;1981年,路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文艺报中篇小说奖”二等奖,第一届全国优秀小说奖;1979年—1981年度,路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又获得文学荣誉奖;1981年6月到12月,路遥孕育了他的第一个创作高峰《人生》,出版后又被改编为电影风靡全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从此有一个叫“路遥”的陕西作家从黄土地上一“部”又一“部”地走来,一直走进他的《平凡的世界》。1981年,中国文坛亮起了一颗新星,他的名字就叫路遥。昨日记者走访了路遥生前的同事也是他的好友郑文华先生,他的回忆还原了路遥生前的平凡世界。

  第一笔名:“缨依红”

  路遥在1970年——1976年期间,只是业余文学工作者,在延川县《山花》报投过一首小诗《车过南京桥》用的是“缨依红”,这可是路遥的第一个笔名。郑文华先生说,“当时他户口在农村,人却在县城(延川县),一边做临时工,挣钱糊口,一边从事诗歌、散文创作,所以高加林这个人物身上有他自己的影子。其实,高加林这个人物的原型是路遥童年时候的一个朋友,他们关系一直很好。《人生》发表后,被改编为电影,在陕西,甚至是全国的反响特别大。不仅是他作品中新颖的恋爱方式,尤其是高加林那种不屈不挠的闯劲,使得当时不少年轻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一件衬衣 一根领带

  “文华,给我好啦,我给你钱,你再去买一件行了。我没有时间去商店,再说我买衣服总感觉不合身。”1986年初夏,路遥就这样把同事郑文华的一件肥大宽松式的深奶油色衬衣给“试”走了。

  “文华,人家要求出国人员必须打领带,我一点也不会,再者戴上这玩意儿脖子挺难受的,很不习惯。”

  “访德回来后,路遥激动地给我叙说着德国的所见所闻,可是我忽然看到他脖子上没了领带,这就是路遥,这样随性,也永远受不了约束。”郑文华先生说起这些往事的时候,仿佛走了多年的路遥又活生生地窜到他的工作室了。

  这就是路遥,极其平凡的世界。1992年11月18日,43岁的路遥结束了他的“平凡世界”,可是他的作品却一直影响着平凡世界中的每一个人。《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除此之外,他的短篇小说《月夜静悄悄》、《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夏》、《姐姐》、《风雪腊梅》、《青松与小红花》、《匆匆过客》、《痛苦》等,中长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等,杂文集《早晨从中午开始》、《土地的寻觅》、《作家的劳动》、《柳青的遗产》、《无声的汹涌》、《生活咏叹调》、《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这束淡弱的折光》、《艺术批评的根基》等一起构成了路遥43年的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陕西著名书法家薛铸先生的一副题词,概括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走过的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

  首席记者 文锦 实习生 陈莉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