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歌剧《茶》融入了很多中国民间的东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16:37  《环球》杂志

  《环球》:后来您是怎么从编舞又转到导演上去的?

  江青:其实87年之后,我做的所有东西就都不是纯舞蹈,多少都有唱的成分,对白的成分,表演的成分。回想起来这跟我的经历有关,因为我觉得创作不需要有什么局限,在合适的题材里溶入别的东西更有意思。

  像在歌剧《茶》里,我就融入很多中国民间的东西。倒不是因为我学的是民族舞,最主要还是经常回国之后,因为创作需要收集了很多素材,对中国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喜欢。

  我曾经在北京舞蹈学院当过客座教授,也到国外的一些大学教课。我发现,人家是希望通过舞蹈了解中国的文化,而不光是学动作。但很多中国学生对于动作的源头、由来却越来越模糊,实际上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除了动作以外,要知道舞蹈文化的根源,比如它跟民俗有没有关系,这里面会越挖越深。

  当你关注这样的问题多了,当有机会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收集到的东西放进作品里去。

  《环球》:听说您跟谭盾的合作是1981年开始的?

  江青:是啊。81年我在北京舞蹈学院上课,当时学生们都认为现代的就是西方的,但我不同意。他们说,那你就给我们示范,用现代舞做一个中国题材吧。我就想到了可以做王魁负桂英这样的故事,叫《负·复·缚》。编舞需要作曲的人,但那时很奇怪,见了很多人,但对话都对不上……结果有人说,有个小男孩,人很聪明,做的东西很怪,要不要见?我说好啊。

  那时他还是学生,8个人一间屋子,其实我也希望多找些年轻人出来,跟他一谈又觉得很好,就让他作曲了。

  最有意思的是,他给我做的《负·复·缚》是用旧的录音带录的,我发现背面还有一个钢琴巴松,后来我就把这个作品变成了一个独舞的作品,叫《忆》。这是谭盾很小的时候的作品,他都奇怪,你怎么会喜欢这个作品,太幼稚了!但我觉得很纯,很真实。傅聪跟我很熟,他听了也很喜欢,他也拿去弹了,后来郎朗也弹过。

  我还用了谭盾很多曲子做了自己的作品,这次,他的《茶》要拍瑞典的版本,我正好在瑞典,就做了。后来中演公司的人看到了瑞典的演出,觉得很不错,应该有中国版本,就这样我又排了中国版。

  《环球》:回国内排歌剧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您觉得现在国内艺术界的氛围怎么样?

  江青:在国外排剧是很有计划的,一般一出歌剧8个星期,所有的人都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好,集中精力这8个星期就做这件事情。但国内现在还不是这样,很多人手头上都有别的工作安排,同时在做好几件事情,这样排戏会更难。

  我也在国内做过舞蹈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比赛太多了!舞蹈也好,别的艺术的东西也好,有必要搞那么多比赛吗?比赛比什么呢?技巧还是内涵还是演员的表现力?但大家都特别重视这个比赛,花了太多时间在上面。

  我觉得现在内地的艺术界都有点过于急功近利,静不下心来做一个东西。其实台湾也有过这么一个过程,但是很快就过去了,我希望内地的这个过程也能短一点。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