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洲版“麻省理工学院”诞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09:27  外滩画报
欧洲版“麻省理工学院”诞生
欧洲版“麻省理工学院”诞生

  先期投资3亿欧元、总预算为24亿欧元的欧洲理工学院的建设开始启动。欧洲理工学院没有实体校园、没有专业和 院系,学院由数个知识及创新社群组成,这些社群代表欧洲不同区域的大学、研究组织和企业。欧洲理工学院被看作是欧洲今 后的创新旗舰。欧洲理工学院审核委员会委员、法国贡比涅科技大学校长罗兰.斯蒂芬对《外滩画报》说:“欧洲在创新方面 并不欠缺,但是应该更加完善它在创新力量和资源方面的整合。”

  文/庄清湄刘金兰(实习)

  9月15日,欧洲理工学院(简称欧洲理工学院)第一届董事会成员会议将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举行,此举标志 着欧洲理工学院的正式成立。此时,离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提出要在欧洲建立一个以MIT(麻省理工学 院)为模式的欧洲理工学院,刚好三年半。

  所谓的欧洲理工学院,全称其实是欧洲创新与技术学院(EuropeanInstitutionofInnov ationandTechnology)。但人们更乐意沿用麻省理工学院的叫法,将EIT称为欧洲理工学院;因为两者 的英文简称仅有一个字母之差,而意义也极其相似,只不过地点从美国搬到了欧洲。和创办于1861年的麻省理工学院不同 的是,欧洲理工学院将是一个没有实体校园、没有专业和院系、不颁发文凭的虚拟网络。

  欧洲理工学院的虚拟网络

  2008年2月,欧洲议会正式通过了建立欧洲理工学院的决议。

  欧洲理工学院的建立是“自上而下”的。最初,巴罗佐于2005年2月公开提出建立欧洲理工学院。按照设想:欧 洲理工学院本身是独立法人,其内部除董事会监督组织运作外,还有约60名常设的科学工作者及行政职员。但欧洲理工学院 不同于常规的大学,它将由数个知识及创新社群(KnowledgeandInnovationCommunities ,简称KIC)组成,各个KIC代表不同区域的大学、研究组织与企业,各KIC与欧洲理工学院以契约形式规范彼此间的 权利义务关系;具体到各个KIC的自身组织结构,以及其如何运作,完成契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则由各KIC自行决定。 按照欧盟执行委员会的规划,在2013年前,将建立约6个KIC。

  很多像法国贡比涅科技大学校长罗兰.斯蒂芬这样的大学管理者,在听说了欧洲理工学院的组织结构之后,则由欧洲 理工学院的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欧洲理工学院作为一个全面运作和反应的机构,将在KIC的带动下,覆盖全欧洲。KI C会帮助欧洲理工学院的虚拟网络在各成员国间广纳贤才,灵活适应各种需求。如此一来,这个无形的网络也就被激活,变成 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活网络了。”罗兰.斯蒂芬告诉《外滩画报》记者。

  罗兰.斯蒂芬也是欧洲理工学院的4位“审核委员会”委员之一。2008年1月,欧盟委员会任命了一个特别的“ 审核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欧洲理工学院第一届董事会推荐候选人。“审核委员会”对委员的要求极高,除了要求委 员有很强的科研和教育背景,他们还必须保持中立的立场。

  罗兰.斯蒂芬无疑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做过3年的科学研究工作,在高科技企业有过13年工作经验,在政府经济开 发部门有过5年工作经验,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做过3年创新和产业合作经营部门的主任,2005年起担任法国贡比 涅科技大学校长。

  “从2月至5月,‘审核委员会’已经在布鲁塞尔见了4次面,我们针对各项必要的进程交换了意见。我们达成了一 个‘两阶段选择程序’,即采用欧洲研究协会(ERC)选择董事会类似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最客观、有效和可信的。”

  首先,由“审核委员会”列出入选董事会成员的种种标准,并张贴到欧洲理工学院的官方网站上。董事会是欧洲理工 学院的核心机构,担负着管理欧洲理工学院和协调及监督旗下多个KIC的使命,所以必须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成员 必须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政府、学院、机构和企业,成员分别来自创意部门、研究部门、商业部门和学院机构。“他们必须 是所处行业中的佼佼者,区域平衡和性别平衡也是必要的选择因素。”罗兰.斯蒂芬强调说。

  选择标准确定后,各组织就开始提名董事会候选人。经过“审核委员会”和公众的评议,最终,他们确定18名成员 人选。7月30日,欧盟委员会决议正式通过了欧洲理工学院的第一批董事会成员名单。9月15日的第一次会议,他们将讨 论在2009年底前建立两至三个KIC。

  要不要建欧洲理工学院?

  “我第一次听说欧洲理工学院是在2004年底。”罗兰.斯蒂芬回忆道,“那时,在欧洲某地苦心经营一个欧洲版 麻省理工学院的假设铺天盖地。”

  “建立欧洲版麻省理工学院”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在欧洲大地掀起了轩然大波。来自欧洲高校的教师们是其中最为强 硬的反对者。有好事者自作主张,为欧洲理工学院(EIT)设计了一个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类似的Logo,唯一的 改动就是把MIT打头字母“M”的竖三杠变成了横三条。

  在欧洲工商界人士看来,麻省理工学院最可借鉴之处在于他们能把很多创新科技产品产业化,他们一直和企业界保持 着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和一些小型创新型企业。在2005年英国泰晤士报对世界大学的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的总平均排名 是世界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排名是世界第一。截至2007年,先后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 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过,它也因此成为“世界理工大学之最”。

  波士顿银行于1999年发布的一个报告显示:仅仅在1994年这一年间,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就创办了400 0个公司,至少为110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报告还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如果由MIT毕业生创办的公司和职员组成 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所有公司的收入将使该国跻身全世界第24大经济体。”

  而众多欧洲高校和研究机构不得不承认的尴尬处境是,欧洲不缺技术和创新,这里是很多创新科技的诞生地,但欧洲 很少从这些技术创新中赚到利润。正如罗兰.斯蒂芬所言:“欧洲在创新方面并不欠缺,但是应该更加完善它在创新力量和资 源方面的整合。”

  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一直以来,欧洲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发创新和产业社会是脱节的,欧洲急需营造一个整合各 种改革创新所必需的资源的环境。

  基于这样的原因,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提议建立欧洲版的麻省理工学院,吸引产学研各界精英加入,打破产学研之 间的藩篱,加强欧洲教育、研究机构和工商业之间的合作。最初,欧洲理工学院还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扮演欧洲地区创新、 研究与高等教育的精英领航者,使欧盟能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

  虽然巴罗佐没有公布欧洲理工学院的完整架构,但在他和同僚的观念中,欧洲理工学院应该是一所拥有自己的校园、 可以颁发文凭的高校。

  这种模式却遭到了欧洲一些教师和研究学者的反对,最大的阻力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芬兰和瑞典,这些国家的大 学都颇具实力。“我对这种模式的欧洲理工学院可不敢恭维。”罗兰.斯蒂芬对欧洲理工学院的第一印象很有代表性,像他这 样对欧洲理工学院持保留意见的研究人士并不少见。“首先,把高端人才聚集在同一个地方,肯定不利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平 等竞争;其次,它只会让某些科学领域重要起来,而无法带动所有科学领域的发展;第三,(这种模式)应该也缺乏灵活性和 互动性。”他的担心也并非多余。

  2006年9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创建欧洲理工学院的想法。此后,专为欧盟委员会提供科研政策建议的欧洲研 究顾问团成员之一的JanezPotocnik写了一份报告称,这种“自上而下”创办学校的方法并不可行。该研究顾问 团主席HelgaNowotny告诉《科学》杂志,一个麻省理工学院模式的高科技机构“必须诞生于科研机构自身”。“ 在建立自上而下机构的过程中,政治家从来没有发生过好的作用,特别是涉及到研究和教学的时候。政治家是不可缺少的,但 创造一种让大学朝正确方向扩张的环境同样重要。”

  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创立于1861年的MIT,10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科学研究、独立探索新问 题。20世纪MIT最为卓越的成就,是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时处理资料的机器“旋风”,并发明了磁芯存储器, 这为个人电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MIT还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克斯梅特(Kismet)。

  “MIT是很成功,如果欧洲有很多像MIT一样的大学,欧洲的竞争实力将大大提高。”“拯救英国科学”机构的 主任PeterCotgreave说,“但是,创建一所新的机构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斯德哥尔摩一名医学研究 者卡尔.桑德伯格对此表示赞同:“我们应该在现有的欧洲高校的基础上建立欧洲理工学院,或许这样可以建立很多个欧洲理 工学院。”

  剑桥-MIT学院(由剑桥大学和MIT合作建立的学院)的常务理事迈克尔.凯利对MIT的模式有着更深刻的认 识,“欧洲理工学院的建立必须要有耐心,因为要确立一所世界级研究机构的地位至少需要20至30年时间。”

  经费从哪里来?

  尽管建立欧洲理工学院的想法遭遇了各种阻力,巴罗佐本人对此却信心十足,他的信心来源之一就是比尔.盖茨。欧 盟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比尔.盖茨是众多对欧洲理工学院的想法感兴趣的商业领袖之一。”

  但是这名工作人员并没有强调盖茨说这句话的背景。2005年底,微软在欧洲遭遇了一场反托拉斯诉讼;盖茨和巴 罗佐的谈话发生时,正是盖茨努力改善其在欧洲的形象之时。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微软,诺基亚和意大利Pirelli轮胎公司也对组建欧洲理工学院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相信,能源公司也会助一臂之力。”

  对于巴罗佐来说,赢得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对欧洲理工学院的资助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欧洲的众多大学才不用 担心建成后的欧洲理工学院挪用他们的研究资金。此前,欧盟委员会的一份草案提出,2008年至2013年,欧洲理工学 院的预算大约为24亿欧元,其中一部分来自于公共资源。

  但是直到2006年10月,没有一家企业为欧洲理工学院提供一分钱的进账,因为他们不愿意为一所连雏形都没见 着的学校开“空白支票”。唯一落实的一笔资金是3.1亿欧元的政府拨款,而这笔钱原本的用途是发放给欧洲的一些大学, 作为科研经费。

  严峻的现实不得不让巴罗佐做出让步。2007年10月,他一改当初建立超大型实体校园的想法,同意缩小规模, 把欧洲理工学院建成一个只有少数工作人员、没有实体校园、没有专业和院系、不颁发文凭的虚拟网络。欧洲理工学院的英文 名称中还专门增加了“Innovation”这个词,但简写仍为“欧洲理工学院”。

  7月18日,赶在欧洲理工学院第一批董事会成员名单公布前,欧盟竞争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把匈牙利首都布达佩 斯作为欧洲理工学院的总部所在地。此前,参与竞争的共有四个方案,除了匈牙利,还有波兰、西班牙、斯洛伐克和奥地利( 后两国提出了合作建立欧洲理工学院“双城总部”的方案)。其实,早在今年5月,欧盟竞争委员会就已经决定将欧洲理工学 院总部放在匈牙利,但却遭到了波兰的强烈反对。最终,欧盟竞争委员会以“照顾新成员国、至今未有任何欧盟机构落户”为 准则,选择了匈牙利。

  欧盟委员会主席对匈牙利表示祝贺时说道:“这又是匈牙利在教育、研究和创新方面长期表现卓著的结果。欧洲理工 学院总部所在地的确定,意味着欧洲‘产学研’知识三角发展的新旗舰。”

  但巴罗佐并没有提及关于欧洲理工学院未来的资金问题。随着欧洲理工学院越来越明确的组织结构,很多人相信,资 金不会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正如罗兰.斯蒂芬所说:“只要规则和相互利益更加明确,各成员国、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都会 为欧洲理工学院的发展助一臂之力,全欧洲都将为欧洲理工学院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