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报》记者/李静
4月22日,由中国新锐导演陆川用4年时间制作完成的历史大片《南京!南京!》将在全国上映。由于最近几年有关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有好几部,而就在前不久,中德合拍的《拉贝日记》遭到日本禁播,这使得《南京!南京!》能否在日本上映受到关注。
分析指出,尽管中日关系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涉及到南京大屠杀这一敏感题材时,人们还是担心它会不会再次引发国内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如何看待这类电影,如何看待那段历史,成了人们思索的问题。
侵略者从“禽兽”变成“人”
《南京!南京!》分别从中国军官陆剑雄、归国女教师姜淑云和日本军官角川3个人的视角,再现了那场惨绝人寰的人间灾难。陆川并不是第一个拍南京大屠杀的导演,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影片第一次把日军作为故事讲述的一条主线,把日本人当作人来拍。不仅如此,片中重要角色甚至副导演都是日本人。
陆川称,他希望在电影中把当年日军从“禽兽”还原成“人”。贯穿全剧的线索——日军士兵角川,就不像传统影视作品中日军士兵那样脸谱化。他把女教师用生命救出的两名中国幸存者送出南京城后,举枪自杀。通过他的遭遇,陆川也让大家看到,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尽管有网友称对屠杀情节有心理障碍,但据某网站近期的调查显示,七成网友表示,会到影院观看。影片票房看来不成问题。但陆川还有更大的梦想,就是《南京!南京!》可以在日本公映,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据了解,日本国内对这部电影目前还没有什么评论,但由于此前一部由中德合拍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拉贝日记》在日本遭抵制,因此日方的态度受到关注。
日本试看者“反应积极”
对于这部从筹备到完成历时4年的电影,提前接触到影片的评论界,重点关注的是陆川贯穿全片的独特的叙事风格,认为它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拍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
据报道,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近日观看该片后,赞叹影片“太完美了”。他表示,太多场面令人难忘……角度独特,完全出乎意料。
与专家相比,普通民众似乎更关注影片反映的那段中华民族的惨痛记忆。在各大网站的论坛上,许多网友对影片的评论,到最后都转向了更广泛的纪念抗日战争的话题。有网友表示,这类影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记住那段历史,但这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仇恨,而是鞭策我们要变得更加强大。
据报道,影片剪辑完成后,导演陆川曾邀请了6位日本观众观看,随后他发现,“从民族情绪上,他们可能一时无法完全接受,但看完影片后的反应是积极的,这让我的一颗心落了地”。
不过,也有人对拍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提出质疑。一名“土生土长”的南京网友说,以前有关大屠杀的电影他都看过,但没有发现一部能够达到《辛德勒名单》那样的思想深度……很多人甚至媒体利用这个来炒作,不就为了多赚点票房吗?他们有没有考虑南京人的感受呢?
不能封闭在民族悲情中
由于《南京!南京!》的题材敏感,当初就是历经波折才拿到拍摄许可证,光剧本就修改了不下10次才获得通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南京大屠杀这个主题之所以比较敏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容易引发网络上的盲目排外情绪和极端民族主义言论。
有评论人士认为,《南京!南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没有一味地纠缠民族情绪,而是试图通过日本士兵去反思战争,挖掘其被战争泯灭了的人性。这一尝试是否能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目前还是未知数。不过,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高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拍摄历史题材的电影本身是无可厚非的。通过影视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解读和描述,只要没有曲解历史事实,都是可以尝试的。
对于一些容易在敏感问题上陷入极端主义情绪的人,高洪告诫说:“我们在处理与相邻国家的关系时,既要尊重历史,铭记历史教训,同时又不能自我封闭在民族悲情当中。我们要超越这种民族悲情向前看。强调历史经验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防止历史惨剧的发生。”
新闻分析 / ANALYSIS
中国抗战片应打动日本人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政治室主任高洪进一步强调:“在过去那场不幸的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平复的伤痛,但并不等于说,所有的日本国民与发动战争的法西斯狂人具有完全相同的心态。也确实有一些日本士兵,尤其是一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士兵,与战争狂人对战争的理解是不同的,在历史上还是可以寻觅到这样的事实。”
然而,日本右翼近年来大肆歪曲历史,否认侵略事实,的确让人担忧。高洪认为,这是由于日本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再加上日本右翼政治家的误导,使很多日本人对过去那段历史了解不够,因此经常把受害国有关那段历史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看作反日和排日的载体,这是极其有害的。
他强调,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尤其是以能够打动日本老百姓的角度,来呈现和反映一些问题”,要选择“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尤其是要“减少说教式的宣传”。(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