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首开相声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1日17:09   青年周末

  ◎文/《青年周末》记者  张正为  王媛 

  余倩

  近日,北京电影学院首次在表演专业中开设“相声”方向,大学期间将与中国广播艺术团联手培养相声本科生。有媒体报道称,所有报名考生中已有119人进入复试。相声班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双向选择,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继续走相声之路。

  其实,早在2001年中戏就开办了相声大专班,今年“春晚”上的女80后相声演员贾玲就是毕业自这个班,她当时的老师也是后来的师傅——冯巩,在今年北京电影学院相声本科班招生考试中担任考官。

  北京电影学院首批相声班虽然只录取20人,却吸引了近千人报名参加。加上媒体各种报道不断,一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有力挺者,认为相声要发展,必须结合时代特点,系统地打造有知识、有文化、有学历的相声演员,是尝试也是突破;有反对者,认为只有在师傅口口相传的模式下学相声才能收获真东西……观点交锋,不分胜负。

  在网上还有这样一种观点:虽说德云社、嘻哈包袱铺、新笑声客栈等相声场子一年比一年火,但就整体相声市场来说,并不咋地。既然已经奄奄一息,索性放手折腾去吧。相声不问出去,科班出身也好,传统拜师学艺也好,能让相声发展下去,有人愿意去“折腾”让相声火起来,才是正道。

  【观点一箩筐】

  关注度越高  越可能被“折腾”

  北京电影学院首招相声本科专业引来了不少争论,有人“赞”势必有人“踩”。声音越多,说明关注度越高,被“折腾”的可能性越大。

  赞

  科班相声是艺术发展的需要

  “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会让相声发展得更加有理有据。新时期的舞台上也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学历的演员,为相声开设专门的学习班是顺应其艺术发展的需要。

  本科班培养的是“新相声人”

  本科班培养的是“新相声人”,而不是“相声新人”。通过相声本科班学习,可以将更新的创作理念和表演风格加入到相声中,不同于以往的相声演员。相声本科班出来的演员,从一开始就特别有电视媒体演出的意识,作品也更适合在电视中演出。

  踩

  真有天赋者,不一定上相声班

  真正被人看好、有喜剧天赋的年轻人,并不一定要去相声本科班走专业化路子。相反,很多报考者只为了拿个大学文凭,或是在报其他专业时垫个底儿,以防万一。

  课堂教不出相声大师

  正如作家班里培养不出大作家一样,课堂上也培养不出相声大师。一是课堂之上教不出相声大师。二是我们有好的相声教师吗?虽然我们有那么多相声表演艺术家,可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的“相声教师”却未必很多。三是相声本科毕业去哪里?说相声凭的那可是自己的真本事,人家根本不在乎你是什么相声学士、相声本科。学了四年相声,可却找不到工作,这岂不成了一个笑话?

  相声的魅力,与学位无关

  相声设立本科专业不是不可,因为之前已有京剧开设函授班。但4年里,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来教?学士能不能攻读成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家?恐怕没几个大师能够担保。相声是草根艺术,很多人都是从青少年时起,每天跟在师傅身边学习。段子师傅可以教,但需要自己去揣摩感悟。

  相声不景气,不缺“人才”缺“本子”

  琢磨培养相声人才没错儿,为了培养人才搞出个相声本科,也无所谓。可当下最缺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和时代贴近的好的相声本子,就如同侯宝林大师的《夜行记》,姜昆老师的《如此照相》,李金斗老师的《武松打虎》。

  【非典型样本】

  “黑马”贾玲 科班出身也拜师

  今年“春晚”零点报时后,80后女孩儿贾玲和搭档白凯南合说了一段相声——《大话捧逗》。因为时间靠后,演出效果却很出彩,便有观众调侃:应该将《大话捧逗》的相声节目和开场后的第7个相声节目对调,这样前者会更火,后者也不必招骂太深。

  首登“春晚”获得认同,且把带有创新理念的“酷口相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贾玲已经心满意足。在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贾玲说,要是没有当年中戏相声大专班的系统学习和主讲老师冯巩的厚爱,她不可能站在“春晚”的舞台上说相声。

  对于贾玲来说,考上中戏相声表演大专班纯属巧合。2001年,前一年报考中戏表演系失利的贾玲,来了个双保险,除了报考表演系之外,还报考了相声表演专业。结果那一年,贾玲两个专业都考上了。之后,阴差阳错的事情就发生了,贾玲打电话给老家让妈妈帮着选专业,妈妈居然选错了,想要学表演的贾玲学了相声。

  从未想过要成为相声演员的贾玲,在中戏学习期间,主要给她授课的老师就是冯巩,后来贾玲师从冯巩。贾玲说,当时冯巩给他们上课时一直强调创新,跟戏曲相声班不一样的是,中戏的相声表演班会学声、台、形、表、导和相声基本功,也就是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新元素。

  贾玲走的是一条新路,科班出身前从未拜师学艺或到某个相声场子偷师学艺,但在她走上相声之路以后,仍然拜了师傅,并得到了师傅的指点和帮助。在业务上,师徒之间一直保持着老传统,就拿“春晚”来说,彩排后期冯巩一直“把控”《大话捧逗》的每一个细节。贾玲说,师傅经常在闲聊中就让她和白凯南来一段。

  贾玲相声大专班的同学,至今真正说相声的不多,也并非都能拜冯巩这样的前辈为师,继续说相声。但既然贾玲火了,这种培养“新相声人”的模式就值得推广和研究。

  【超链接】

  拜师是传统 师徒如父子

  旧时候说相声,拜师是头等大事。一个相声演员再能耐,不拜师只能说明根不正。即使到了现在,“拜师”仍在传统相声行当中延续。最好的例子就是郭德纲,大红大紫之后仍然拜侯耀文为师。

  师徒如父子,在过去,一旦拜过师傅,学徒期三年,师傅得真教你东西。徒弟挣到钱也要全归师傅,等到出师之后,所挣收入才能归自己,但有义务赡养师父一生。

  按照行内规矩,如果徒弟拜过一个师傅,又拜另一个师傅的话,这叫“跳门”。当初,郭德纲拜侯耀文为师时就曾被说成“跳门”,他曾经拜过杨志刚为师,后来又拜侯耀文为师。按照过去,这种“跳门”会被人瞧不起,一般也不会有人收郭德纲为徒。但是,侯耀文却有着另一番解释,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学东西的角度来说,‘跳门’无可非议,并且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一是过去学相声的,虽然正式拜了师,但是因为师父故去而跳门,二是一直和一个老师学习说相声,但是没有正式拜师,后来改拜其他的人。但是在相声界,一个相声演员可以有几个老师来教导,拜师却只能是一个,师父和老师是不同的。师父要有拜师的仪式。当初收郭德纲为徒弟时,是他托人来找我,说对我的艺术比较尊崇,想拜我为师,我们都是比较看重人才的,全国13亿人口,相声队伍只有四五百人,需要壮大,也因此,我们确立了师徒关系。”

  业内有人说,从80年代开始,相声界的师徒关系大部分被扭曲了。市场经济下,拜师变成了拜门,谁腕大,谁有后台就拜谁,而有些演员也是拜师不学艺,有些师父是无艺可传,有些人拜师是为了找饭辙,有些人不拜师,谁也奈何不了他。

  被“折腾”起来的相声

  相声本科班招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此之前,相声市场就有“回暖”现象,正是有了郭德纲、高晓攀、贾玲、李鸣宇这样有心“折腾”的相声人,才让更多人听到了或传统或现代的相声段子。

  如果你觉得相声出路与你无关,只想听相声现场的话,我们将京城最火爆的相声场子告诉你,希望有更多人感受到相声的魅力。

  喜欢看“折腾”,你可以去——

  高晓攀&嘻哈包袱铺

  嘻哈包袱铺主要是由80后组成的相声团体,在高晓攀的带领下迅速占领市场,他们在“广茗阁”的相声专场演出,场场爆满。嘻哈包袱铺的最大特点就是年轻、时尚。

  一般来说,台下观众许多也都是“80后”、“90后”,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现场笑声不断。因为观众年轻,嘻哈包袱铺对传统相声的技艺表演进行了再创造,除了加入时下最in的网络流行词汇,还会把热门事件融入相声中。

  今年,嘻哈包袱铺在东四环开了一家新剧场,从3月11日起,每周四到周日在朝阳公园桥北700米四环路外侧的“嘻哈新剧场”都有演出。

  ◎时间:周一至周六,晚7点半(广茗阁);周四至周日,晚7点半(东四环剧场)。

  ◎地址:西城区鼓楼西大街61号广茗阁;朝阳公园桥北700米四环路外侧东四环剧场。

  ◎票价:20、30、50元三个档次。

  贾玲&新笑声客栈

  去年,贾玲开办了一家相声俱乐部“新笑声客栈”,原本只管作品、演出人员、俱乐部演出风格的贾玲,因为与原合作公司谈不拢,最终自己成立公司当起了法人和股东。现在每周六晚,“新笑声客栈”会在西城文化中心小剧场举办相声专场。

  贾玲希望在剧场能把“酷口相声”说下去,她解释说,在相声前面加上“酷口”,目的不是把相声的概念缩小,而是希望把相声的空间扩大。“酷口相声”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新的概念。

  ◎时间:每周六晚7点半

  ◎地址:西城区文化中心(西直门内147号,地铁4号线新街口站A口出来往回即到)

  ◎票价:30元

  李鸣宇&鸣乐汇

  李鸣宇是贾玲的师弟,师傅同是冯巩。2006年,刚刚毕业一年的李鸣宇签约了中国广播艺术团。2009年,李鸣宇在宣武区文化馆和西四胜利电影院开了两家相声剧场。据说,今年还要开第三家。

  鸣乐汇讲究一切舞台手段都是为相声服务,“汇长”李鸣宇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感受,连魔术都用上了。除了视觉冲击力,鸣乐汇还把各种新鲜时尚的社会话题带到相声里来。譬如,《变形金刚》上映的时候,这里就做过变形金刚专场,讲起了科幻相声,李鸣宇也由此成为相声界山寨变形金刚第一人。

  ◎时间:每周日晚7点(宣武文化馆);每周日晚7点半(西四胜利电影院)

  ◎地址:宣武区文化馆鸣乐汇相声吧(南二环开阳桥东北角);西四胜利电影院

  ◎票价:30元

  徐德亮&海淀相声俱乐部

  去年9月18日,海淀文化馆小剧场的上座率高达九成。从此,京城又多了一个说相声的场子。那天,很多人都是来给阔别舞台一年之久的徐德亮和王文林捧场的。

  最先助兴的是徐德亮、王文林的圈内好友。王玥波的《舞台轶事》、孟凡贵的脱口秀主持、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应宁和王磊的《语言的艺术》、宋德全和王玉的《歪批唐诗》等节目各个精彩。最后攒底登台的则是徐德亮、王文林。

  海淀文化馆小剧场可容纳200多名观众,一场演出,观众大概能听到七个相声段子,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四个传统段子外,共有三个新段子。之所以在北城开个相声据点,是因为北城还没有叫得响的牌子,而且在海淀,白领和大学生等高级知识分子居多,品位比较高。海淀相声俱乐部的相声质量都是由徐德亮负责,很多段子都是为这个高知群体量身定做。

  ◎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春节后暂停售票,请关注小剧场售票信息)

  ◎地点:海淀文化馆小剧场(海淀黄庄路口东,紧挨着海淀剧场)

  ◎票价:50元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