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海豚湾》被犹被导演过度“注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16:17  南方人物周刊

  李贤锋

  美国纪录片《The Cove》被中国影迷一致翻译成《海豚湾》,“海豚”二字纯属主观色彩的意译,不够忠于原文。据说这部纪录片在北美十分卖座,备受世界环保主义者的推崇,而中国影迷在豆瓣网上给予的评分也高达9.6分(满分为10分)。

  一次偶然的机会,美国环保兼素食主义者导演路易·皮斯霍斯从40年前便开始和海豚亲密接触的训练师理查德·奥巴瑞口中得知一个惊人的秘密:在日本太地(TAIJI),每年都有几万只海豚在迁徙途中遭到屠杀。导演感到震惊,于是组织了一个精英团队,冒着被当地政府逮捕的危险,前往日本揭露真相。据说拍摄完本片之后,导演连鱼也不吃、皮带也不扎了。

  “我们本来确实想用合法手段来拍摄这个故事。”这是影片的第一句台词。同时,画面呈现夜晚特有的黑白两色,摄制组成员犹如间谍片中的特种部队士兵,悄然潜入各自的岗位。“糟糕!”有队员发现巡山保安。关键时刻,就像所有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一样,镜头迅速从黑白切换为阳光明媚的现实色彩:奥巴瑞开车带着皮斯霍斯抵达太地。摄制组成员被发现了吗?悬念就此埋下,漫长的“纪录”由此开始。作为一部片长90多分钟(主题纪录片的片长通常为45分钟)的纪录片,仅靠惊险的偷拍情节(不过20分钟)来做线索显然有些单薄。该片真正的目的,是揭示大量海豚在日本太地海湾被屠杀的事实。从影片去年上市后所受到的关注度来看,这一目标完成得不错。

  自上世纪60年代罗杰·佩恩(Roger Payne)向世界展示鲸鱼唱歌的录音并由此引发全球第一次环保运动以来,保护地球生态的理念早已成为国际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为什么还要滥杀海豚?这是该片的另一条线索。与之对应,为什么独独是美国人——以奥巴瑞为核心的环保主义者,在拯救海豚和海洋生态?这是该片的第三条线索。

  1964年,《海豚故事》首映之后,奥巴瑞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海豚训练师。此后10年,这一系列节目助长了数十亿美元的海豚产业,使人们想与海豚共游、亲吻海豚……直到海豚凯西死亡,才唤醒奥巴瑞对这一物种的真正关怀。在反思海豚的生态灾难时,他说自己也有责任:“如今,我们要尊重大自然,而不是探索大自然。我要把余下的全部时光都用来摧毁这一产业。”

  在相互纠结的3条线索中,最后一条是最有可能打动观众的,因为它来自海豚训练员最切身的体会。但是,在组织文本的时候,导演犹豫了——他觉得需要展示更多东西。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该片受到纪录片大师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医疗内幕》组织素材和剪辑技法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能看出导演希望以好莱坞式的梦工厂技巧勾住观众的眼球。这种商业化的平庸令人窒息,无端拉长了影片。一部揭示生态悲剧的纪录片,难道必须以美国中产阶级的“猫狗孩子”作为审美取向?3条线索相交,使得该片呈现了丰富的信息,但不可避免地产生另一个问题:导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这是致命的,也恰恰是一部纪录片不可回避的问题。纪录片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客观地展示整个事件的本来面貌——不管动用什么样的现代技巧,这始终是一条必须遵循的原则,否则影片就不是纪录片了。作为导演,皮斯霍斯显然清楚这一点。然而,既要陈述事实,又想煽情,还得遵循美国标准,这的确颇有难度。正是在这样的犹疑之中,该片被导演过度“注水”并草率地结束。

  结合当前的全球环保主义浪潮,曝光滥杀海豚这样的题材,正如前些年的电影《可可西里》一炮走红一样,不必多费口舌就能博得观众眼球和好感。这或许是《海豚湾》名过其实的根源。

  地球公民(Earthlings,2003)

  导演: 肖恩·曼森

  主演: 杰昆·菲尼克斯

  地球上有3种生命力:自然、动物和人类。该片揭露了动物因人类的自私、贪婪和愚昧而承受的巨大苦难。

  食品公司(Food, Inc. 2009)

  导演: 罗伯特·肯纳

  主演: Michael Pollan Eric Schlosser

  该片透视了由少数大公司控制的美国食品工业,展示了美国消费者不知道的食品业内规则,以及美国政府、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运作模式。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