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见证中国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1日10:58  央视《今日关注》

  央视《今日关注》2011年6月19日播出“《旗帜》见证奇迹”,以下是节目实录:

  一段伟大的历程,一场视觉的盛宴。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近百条珍贵历史影像首次与观众见面,高清摄像机记录中国风雨变迁。《旗帜》到底见证了哪些中国奇迹?总编导和撰稿人今晚做客《今日关注》,揭秘《旗帜》创作过程、幕后故事。稍后请看《今日关注》。

  主持人(鲁健):

  各位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今日关注》。

  今年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岁的生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从今天开始到28日,中央电视台会隆重地推出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这是第一部全面梳理记录中国共产党90年风雨历程的文献大片,有很多珍贵的历史影像记录都是首次和观众见面。有关这部纪录片的台前幕后,演播室我们今天也邀请到了两位主创,为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位嘉宾是中央党校党史部的副主任、《旗帜》的撰稿者之一谢春涛先生,您好。还有一位嘉宾是《旗帜》的总编导闫东,闫导您好。

  首先在节目开始,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大型文献纪录片的相关内容。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周年华诞。从6月19日开始,一部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反映中国共产党90周年光辉历程的鸿篇巨制——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将在中央电视台晚间黄金时间隆重推出。

  文献片《旗帜》包括《开天辟地》、《浴血奋斗》、《建国创业》、《艰辛探索》、《历史转折》、《滚滚春潮》、《扬帆沧海》、《世纪跨越》、《发展新篇》和《阔步前行》十个篇章。

  本片从南湖红船的指点江山写到南昌城头的“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巅的鼓角相闻写到万里长征的千锤百炼,从抗日烽烟的国恨家仇写到建国伟业的海纳百川,从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写到民族复兴的开拓奋进。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革命、建国、建设、改革的风雨历程。

  60多位重量级嘉宾、亲历者参与拍摄,近百条珍贵历史影像首次露面。《旗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90年辉煌历程的真实记录,更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的壮丽画卷。

  主持人:

  刚才中央一套的八点黄金档已经播出了第一集,我刚才也看了。谢先生是参与了《旗帜》整个的撰稿工作,为什么这个文献纪录片定名叫《旗帜》?

  谢春涛(中央党校党史部副主任、《旗帜》撰稿者之一):

  这个名字我觉得起得非常好,就两个字,很简洁,但是内涵很丰富。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片子是反映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的,在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说对民众都起了旗帜的作用、起了引领的作用。它在某些重大关头往往都提出了正确的主张,反映了老百姓诉求,解决了我们国家不同时期面对的问题。应该说这就是旗帜作用。所以我想用“旗帜”这两个字来表现这90年的丰富的历史、表现这个片子主题,我认为非常准确。

  主持人:

  这个文献纪录片一共十集,但是要展现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闫东刚拿到这个创作的小厚本的时候,当时感觉最难的是什么?从哪入手?

  闫东(《旗帜》总编导):

  难啊,我今天特意拿到了我当时接受任务的这个大的台本。从去年的年底11月下旬拿到这个创造任务,当是就是拿的这个厚厚的台本。

  主持人:

  但是我听说,这个不只一本,要不断更新,对吧?

  闫东:

  一直到6月份,也就是播出前夕,每个月都能有这么一个厚本子。按照一集50多分钟的这样一个长度,解说词都是大体在八千字左右,将近十万字。那么从我接受到这个创作任务开始,锁在屋里头,然后认真研读这个脚本。我的主创创作团队一共是6位编导,在一起用了将近20天的时间来认真研究这个本子。没有这样一个认真的研究本子的过程,那么无法去走进这段历史。刚才谢先生说了,从这个内容,我们研究这个台本,我们就开始如何去打造这个片子的创新和亮点。那么“难”首先是这个周期时间太多。

  主持人:

  整个的创作过程多长时间?

  闫东:

  从11月下旬开始接收,组建这个团队,我们成立编导组、视觉导演组、资料编辑组,包括采访高端组等等,一直到我们前期拍摄采访高端,一直到后期编辑,到初轮的审片,4月23日,大致也就仅用了140天。应该说用在我们这种大型文献纪录片,这样一个创造周期、这样的规模应该是近年来央视比较少见。

  主持人:

  还要采访60多位嘉宾。

  闫东:

  嘉宾。

  主持人:

  还要去调取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闫东:

  对、对、对。

  主持人:

  所以这个创造过程,时间确定紧了点。

  闫东:

  相当紧,相当紧。

  主持人:

  我们也看到之前类似题材的片子还是有几部。比如说像《复兴之路》、《伟大历程》还有《辉煌60年》。那么我们《旗帜》这样一个大型文献纪录片和其它几部相似的这种题材去比的话,有什么不同之处?

  谢春涛:

  刚才闫导讲了他的难处,其实我们写脚本的时候也感觉非常难。因为过去在重大历史纪念活动的时候,已经有若干部片子了。尽管它反映的党的历史的段落不完全一样,但毕竟有些重要的段落过去都反映过了。再拍这个片子,再用什么样的素材能够让观众感觉到新鲜,能够让大家爱看,特别是我们的80后、90后爱看。

  闫东:

  对、对。

  谢春涛:

  我觉得这恐怕都是我们需要共同考虑的,也是这个片子的难处。

  主持人:

  作为撰稿你是怎么考虑的?

  谢春涛:

  撰稿应该说我们很早就动手了,这中间我们也讨论无数遍。

  闫东:

  半年多,他们有半年多。

  谢春涛:

  我们尽可能从我们熟悉的历史当中去找更多鲜活的素材,就用一些鲜活的素材,特别是我们普通观众很难了解到的素材来讲各个历史段落。这样可能像闫导这样的创造者才好创造,变成画面,我们的观众也可能爱看。我觉得这中间有一些段落应该说是新鲜。

  主持人:

  您比如哪些?

  谢春涛:

  比如今天晚上播放的第一集里,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我们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比如说讲了这样的细节,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分区占领了我们的北京,然后让占领区的居民比较挂他们国家的旗帜,这对我们的民族来说非常屈辱的一段历史。还比如,建国以后还没有播放,那么五六年一度非常重视文化工作、重视科技工作、重视知识分子,其中周恩来总理就提出,最好的教授、研究员工资应该比国家主席高。结果我看到了一个数字,教授过去的最高工资是253块钱涨到了345块钱。

  主持人:

  所以作为撰稿,可能你们就要从大量的这个历史资料当中,甚至有一些曾经被重复过很多的这个历史资料当中去寻找一些鲜活的东西。

  谢春涛:

  对。尽量找过去像这样的片子用得少,甚至没用过的。

  主持人:

  同样的问题可能也摆在总导演的面前,对吧?

  闫东:

  对、对、对。

  主持人:

  那你是怎么样去寻找和其它以前相似的题材不一样的地方。

  闫东:

  文献纪录片从画面载体上很重要的就是文献资料、影片资料。

  主持人:

  对。尤其是以前大家可能没有看到过的,从来没见过的。

  闫东:

  没有看到过的。首先还是应该在更广大的资料当中,先去选取最典型的版本的资料。从咱们央视的资料库当中,我们目前的统计数据是12800分钟,这么一个比较大的数字。对于我们一个500分钟的片子,我们在这样一个资料的数据当中,去寻找我们片子所需要的珍贵的影像资料。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得到了一系列国家大馆的鼎立支持,比如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等等。这里头还有博物馆提供的近百幅的珍贵的百姓照片。之所以在这样一个浩如烟海的资料当中,去选择典型的资料,是给广大电视观众有一种新的版本、新的视角。

  主持人:

  今天播出的第一集,有没有首次跟大家亮相的这种?

  闫东:

  首次亮相的,有一部分是经过精加工和修复的。可能在后边的五、六集、七、八集当中,这样的量会更大。因为央视2006年以后,对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大量的一些资料进行了修复,本片应该说第一次非常幸运地使用到了大量修复后的一些影片资料。

  主持人:

  而且说到这部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应该说有一个“伙计”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我们可以请摄像师给闫导旁边的这个“伙伴”,这是忠实的“伙伴”,这是咱们台目前最先进的摄像机了——高清F-9000。

  闫东:

  应该说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了。

  主持人:

  世界上最先进的了,在咱们台的编号是“001”。

  闫东:

  “001”就是先进的,这个确实是我们“老伙计”。我们在设计这个片子创业的时候,我们就想,十年前,我们曾经用数字设备对这个国家的地标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拍摄。比如说当时像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世纪坛等等。那么这一次,十年后,我们用F-9000的这样一个高精尖的设备,同样我们把天安门、中南海、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等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一种拍摄。在拍摄当中,重新设计、重新构思。拍摄到了当下对这些国家影像地标的精确审美的拍摄。

  主持人:

  所以我们现在看这个人民英雄纪念碑,如果去过天安门广场瞻仰过的,可能很多人都发现,其实很近的距离也看的没有这么清楚,这就是F-9000高清摄像机拍下来的镜头,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播放的这个画面。这是人民英雄其中的一个片断人民英雄纪念碑。

  闫东:

  对、对、对。片子当中应该说请广大观众记住,凡是拍到的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等,都是使用这套设备。

  主持人:

  每一位英雄的表情都是用高清摄像机清晰地记录下来的。除了这个高清的画面,作为文献纪录片,历史资料的应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大量历史的影像资料可能也是首次和观众见面。在这儿我们也可以让大家来先睹为快,就是《旗帜》当中的两个片断,那么这两个片断,包括我在内,可能很多观众都是从来没有看到过。

  首先让大家看到的一段珍贵的影像是邓小平参加中美建交的酒会。这个影像资料是第一次和观众见面。1978年的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建交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且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就举行了这样一个中美建交的酒会。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画面。

  闫东:

  这还不是那个酒会画面。

  主持人:

  这是邓小平访问美国的时候。

  闫东:

  对、对,访问美国的画面。这组画面是经过修复过的。

  主持人:

  这个影像资料是修复过的?

  闫东:

  这个都是修复过的。

  主持人:

  原来这个影像资料当中有没有声音的这种记录?

  闫东:

  有。

  主持人:

  有声音的记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人民日报》头版发布了这样的一个文章,1978年的12月22日,中国也是走上了改革开放,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影像是北京市民,这是1978年的时候。

  闫东:

  以往反映的三中全会都是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庄严的、正式的这种场合来表达这段内容,从现在民间的这样的一些资料的发现,那么更加表达当时的一种情景方面。

  主持人:

  这好像是长安街边上?

  闫东:

  对,就是西南边。

  主持人:

  1978年底,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2月22日。

  谢春涛:

  刚结束。

  闫东:

  刚刚结束。

  主持人:

  所以我们看到这段影像资料确实以前没有看到过。所以我们刚才让大家看了两段,这就是十集的文献纪录片《旗帜》当中一些珍贵的影像画面,谢东先生一共十集,您主笔的是?

  谢春涛:

  我就是刚才画面所在的第五集。

  主持人:

  就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市民争看?

  谢春涛:

  对,对。刚才闫导说了过去表现三中全会确实会场看得比较多,观众可能都熟悉。但是这样的镜头我确实是第一次看到的。

  主持人:

  您觉得选用的这样的一些影像资料对整个实际的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有什么意义?

  谢春涛:

  我觉得历史是鲜活的,往往就通过一些很逼真的、传神的镜头就能反映出本质,我想刚才的镜头人在街上就看三中全会的公报,顾不上回家,而且那个时候,12月份下旬北京应该是比较北京冷的,那么着急看公报,表现一种什么心情?对三中全会的决定是渴望、是欢迎。因为咱们也都是那个时候走过来的人,我记得那个时候刚上大学不久,三中全会召开大家很期望,因为那个时候眼见着国家一天比一天好,而三中全会又有了新的东西,国家应该更好。这新东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每个观众都渴望,我觉得这个镜头非常好。

  主持人:

  而且我听说好像因为文献纪录片可能尤其是珍贵的史料,尤其包括影像资料,这个最难得的。我甚至听说好像闫东有一度打算是不是从国外也购买这方面的资料?

  闫东:

  对,对。因为这个资料,尤其我们这个片子是反映建党90周年,如果说片子横跨的、写作的长度应该是在170年左右,因为是从1840年开始。这个片子在创作过程当中,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在影片的发掘上,资料多。资料多的层面,实际上对于影片历史资料,包括我们的书籍、信札、照片,包括一系列这些文献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都要进行一些重新的疏理。在这个过程当中刚才说到一个数据,就是12800,这一万多分钟的资料,我们怎么重新去疏理?

  主持人:

  12000多分钟的。

  闫东:

  今天我们问了一下资料馆,它大致是在1:26这样大的比例。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的编导人员还要重新进行疏理,就是看它的版本,找到最佳的版本,包括它的清晰度。那么资料多,同时要寻找新的突破,就新的发现,就刚才大家伙看到了,民间看报纸,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说的,为了提高观众收看效果的这种真实性和这个效果,央视2000年开始大规模的修复。

  主持人:

  所以除了高清画面,还有很多刚才我们看到的,首次给观众朋友展示的一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以外,我们看到这个片子当中也是采用了很多的数字手段。还有航拍,据说有的应该是央视第一次大规模,最大规模的航拍。

  闫东:

  新世纪以来吧。

  主持人:

  今天第一集我已经看到航拍,就是嘉兴南湖那个航拍的镜头,看起来还是非常漂亮的。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短片再来了解一下,比如说3D手段的运用,让大家切身的感受雪山、草地等等,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为了更好的引起观众的红色记忆,《旗帜》一片选择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当中的“红色经典”路线,实施了央视自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航拍,跨越中国7个省、市。中共一大举行地嘉兴南湖画舫红船,延安的宝塔山、杨家岭、枣园,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主席雕像、岳麓书院,西柏坡中央七大二次会议小礼堂,上海的外滩、南浦大桥,北京的天安门、世纪坛等,都被收录到本片的画面当中,使观众可以从空中俯瞰北京、上海、嘉兴、长沙、韶山、延安、西柏坡、深圳、珠海等地,50多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地标的沧桑巨变。

  另外,为了将“太平天国”、“长征”等历史史实艺术呈现,《旗帜》在全篇使用了247条、时长60分钟的三维动画画面,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随着当年长征的红军过雪山、草地、大渡河铁索桥。在处理很多历史照片时,采用科学再现的手法,运用三维技术将模糊的老照片进行分层处理,让照片看上去更加准确、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闫东:

  我们原件都是文县的,但是经过高科技手段的精加工、设计和包装,形成对于现在的观众进行一种新的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主持人:

  所以刚才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简短的片段暂时先感受一下。

  闫东:

  全篇500分钟就超过了50分钟,都是这样制作的。

  主持人:

  所以今天仅仅是第一集,刚才有一些画面我已经看了,现在第一集当中,其实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了,比如说航拍、高清镜头的运用,包括一些数字技术,比如刚才我们从短片看到《太平天国》那一段,就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能后期像雪山草地大家还能够看得到。另外就是嘉宾的选择,刚才你也说了60多个嘉宾。

  闫东:

  60多个嘉宾。

  主持人:

  60多个嘉宾,但是我看到,好像不是说以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一些是老革命家等等这样的一些人物,好像今天我看到主要是一些研究者?

  闫东:

  研究者,亲历者。

  主持人:

  也有一些亲历者,嘉宾的选择谢先生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谢春涛:

  其实嘉宾两类人。一类是事件的亲历者,特别是重大决策参与者;还有一类就是权威的专家学者。今天我们第一集那不可能有亲历者,基本上都是……

  主持人:

  第一集,毕竟年代很久,而且要回顾近代史,所以可能更多的是专家学者。

  谢春涛:

  比如里面出现的几位专家,戴易逸先生、张海鹏先生、毛嘉琪先生,这都是史学界公认的权威,他们对这段历史很熟悉,他们来说大家相信,那么后面还有好多亲历者。

  主持人:

  尤其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可能事件的亲历者会更多一些。

  谢春涛:

  比如说我印象当中的,80年代的江苏省的省长顾秀莲及,谈小康社会邓小平这个思路的形成,因为邓小平到江浙考察过程中形成的,所以80年代的福建省的省长胡平谈国旗改革,还比如像港澳办的主任鲁平谈香港问题,台湾主任王怡谈台湾问题,还比如说国家发改委的主任张平谈应对金融危机,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重要事件的参与者。

  闫东:

  还有像张瑞敏、申纪兰这样的……

  主持人:

  我觉得还有比如像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松江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有一个93岁的老人。

  闫东:

  93岁。

  谢春涛:

  这个是很难得的。

  闫东:

  93岁,刚刚做完手术,我们很幸运的拍到了他,采访了他。

  主持人:

  所以像这些可能后面的这几集大家会看到的更多的事件的亲历者。刚才我们也谈到了,今天晚上央视1套综合频道的黄金时段,在20点已经播出了第一集。我们说了半天,我还是觉得让大家再更多的感受一下其它,马上要播出的其它九集当中的一些片段。

  闫东:

  先睹为快。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第二集《浴血奋斗》片段

  解说: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光辉历程。

  字幕提示:

  第三集《建国创业》片段

  解说:

  1956年新中国进入了第7个年头。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困难而复杂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字幕提示:

  第五集《历史转折》片段

  解说:

  华西村的发展是基层群众伟大创造精神的鲜活体现,是改革开放光辉历程的生动缩影。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改革开放犹如春潮涌动,势不可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持人:

  只能看到这儿了,更多的内容大家可以每天晚上的20点锁定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可以来收看。十集今天才播出第一集,我今天看的这个,我觉得看影像资料比较丰富的地方还是说建党那块,之前的近代史可能更多的还是运用了一些数字手段制作的。建党90周年这样的日子很快要来临了,党的生日,在这个时期播放这样的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谢春涛:

  我觉得这样的片子,最大的好处能够让我们的观众,包括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包括我们的年轻人也包括境外的观众,通过这样一个片子对中国共产党有更多的了解,也在了解的基础上会有更多的认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成来以来,为国家做了什么事,包括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包括使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片子,我们都能有直观的、生动的感受。

  主持人:

  而且今天我们的演播室,闫导还专门带来这样的三大本的签名留念册,所有的60多位嘉宾都在这上面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资料,比如说我们看看第一页翻开,这位是李杰先生。

  闫东:

  李杰,中央文献教研室的副主任。

  主持人:

  愿做党的《旗帜》的历史纪录者,秉承实事求是的文化家规。

  谢春涛:

  应该说这部片子,咱们大家恐怕都是按照这样理念来做的。

  主持人:

  所以我想这个可能也能够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些嘉宾的视角,也去领略一下我们党所走过的90年的这样的一个历程。当然作为大型文献纪录片,可能普通观众更感兴趣的是一些首次亮相的珍贵的文献资料,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领略更多的内容。

  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今天能够做客我们《今日关注》演播室,为我们介绍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也希望观众朋友们能够每天看一看综合频道播出的这部大型文献纪录片,谢谢您的收看,再见!

  制片人:战丽萍

  策  划:张梦溪

  编  辑:马  敬

  监  制:王世林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