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我一个番号,给我一份尊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31日11:30  新民周刊
黄海波在剧中 黄海波在剧中

  给我一个番号,给我一份尊严

  黄海波专访

  记者/何映宇

  人物,都那么鲜活,来自现实,扎根泥土,不像之前的老片子那么脸谱化。这回,走的是一条个性加性格的人物戏路子,幽默之外,当然,也是在彰显人性。

  胡子还是那个胡子。

  吹胡子瞪眼,一如往常。和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的李大本事相比,坐在记者面前的黄海波,差不多就是换了身行头。或者我们称呼他“黄大本事”?

  与其说黄大本事有本事,还不如说黄大本事有底气。《永不磨灭的番号》,牛,在各地的收视率都节节攀升。还没上星播出,豆瓣上网友评分就达到了破天荒的9.1分。网友点评也很到位:“李大本事是忽悠里最铁血的,是英雄里最泥鳅的,活。陈峰是正统里最激昂的,是稳重里最硬朗的,活。孙成海是冲动里面最霸道的,是匪气里面最单纯的,活。至于师团长,那真是小鬼子里最萌的,越可爱越可恨。”

  老霸道了。黄海波饰演的李大本事,以及其他各路兄弟英豪,不是正规军,靠着几杆土枪,还有用之不尽的鬼点子,就能打得鬼子哇哇叫,看着一个解气就不用说了。

  这部另类红剧改变了我们对于红剧的固有印象,当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李大本事们的身上,匪气有点重,满嘴跑火车,忽悠有术,不像八路,倒像是帮会中的各路大仙。

  有看不惯的就说了:“这还是八路吗?这这这,成何体统?”

  红剧么,以前的“体统”不都这样吗?英雄人物,红光满面,脸不红的,也要问:“怎么又黄了?”正气凛然地答曰:“防冷涂的蜡。”

  每回死之前都要像章子怡在《十面埋伏》里那样辗转迂回,面对敌人,绝不露怯,金刚怒目,最后以“共产党万岁”作结。反面人物呢?獐头鼠目,弱爆了。地主老财,戴个狗皮帽子;国民党反动派,智勇双缺,打仗,纯粹瞎折腾;极品,还得数日本鬼子,一扫荡就是那狗日的扫荡进行曲,挖地雷挖到屎,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攻下南京,攻下上海的。

  这一回,李大本事也可以在皇军医院门前振臂高呼:“皇军万岁!”也可以将“匪气、邪气、贼气、神气、正气、骨气、志气和勇气”集于一身,匪中带邪,邪中有贼,鸡贼。

  反正不是正规,有点出轨,有点跑偏。但是偏方有时候还就是顶用,幽默感就是从这出来的。虽然不是正规军,没有番号,但是这帮汉子,血性,豁得出去,才能打出名堂。你看这一个个:丁大算盘、孙成海、陈峰,正的正,邪的邪,仿佛梁山一百单八将,李大本事,就是邪典版呼保义宋江,手下有那么几号兄弟够他差遣。上不应天罡,下不合地煞,也照样在敌营杀个七进七出。陈峰,神枪手,小李广花荣;孙成海,为报深仇大恨逼上梁山,豹子头林冲;头上补着钢头盖骨的“吸铁石”则活脱脱一个黑旋风李逵,性如烈火,杀人如麻……

  人物,都那么鲜活,来自现实,扎根泥土,不像之前的老片子那么脸谱化。这回,走的是一条个性加性格的人物戏路子,幽默之外,当然,也是在彰显人性。

  “给我一个番号,给我一份尊严。”黄海波一再强调的这句话,是幽默外壳下这部另类红剧的核心,只要活着,我们就要尊严,保卫国土,也保卫尊严!

  颠覆固有印象

  新民周刊:你在大学4年专攻了4年的喜剧,那么这次出演《永不磨灭的番号》是不是特别得心应手?

  黄海波:实际上我之前演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就是个喜剧,那才是我第一次演喜剧,之前都没有机会,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展示我这方面的能力。不演,自然不可能被大家认可。当然,《媳妇的美好时代》和《永不磨灭的番号》还不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生活喜剧,一个是战争喜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以一种轻松幽默甚至可以说有些癫狂的方式来演绎抗日战争中一段悲壮的故事,这样来表达我觉得可能更有力量,也更特别。

  我觉得这种力量来自于它的观赏性,我可以说,这部戏颠覆了“70后”至“90后”观众对于传统意义上革命战争剧的固有印象,我们想拍一个我们想讲的故事。现在红剧也很多,但是我觉得我们特别不一样,我特有底气。

  新民周刊:李大本事这个人有没有原型?还是完全虚构的?你是怎么把握李大本事这个另类人物的?

  黄海波:没有原型,他这个人物是很多人物的结合体,在他的身上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但是又不是具体的某个人。

  本来我没想接这部戏,没看剧本之前,我有点犹豫,不想接,总担心它是个套路,行活。我闭着眼睛想,红剧,不就是那样吗?没意思。正好我爸爸退休了,没啥事就帮我收邮件看剧本,他一看,跟我说:“你邮箱里有一个《永不磨灭的番号》的戏,不错,你看看?”我说:“真的假的?”他说:“真的。”我说:“套路戏吧?”他说:“不是,特别不一样。”我一看,还真是,把我这么多年的情怀都给焕发出来了。还真是一很好看的战争戏。我一直期待有一部很好看、很特别的战争剧,怎么也没碰着,这回可算逮住了,所以也挺兴奋。于是我就跟导演徐纪周聊,发现我们追求的东西真是差不多,所以一拍即合。

  和导演我们1995年就认识了,中央戏剧学院有个考前辅导班,为期10天,我们就在那认识的,年纪一样大,同一个属相、同一个星座,而且又是同一年毕业,所以特投机。虽然不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我是北京电影学院,他是中央戏剧学院),之前也没有合作过,可是想法怎么就那么相近呢?

  新民周刊:《永不磨灭的番号》很特别,特别幽默,在中国的红剧史上也可说是非常少见,很长一段时间内,红剧都是正剧,从高大全的革命英雄形象,到你演的亦庄亦谐的李大本事,你觉得这是不是红剧在寻求市场突破的一种表现?

  黄海波:我觉得观赏性和可看性是第一位的,戏嘛,还是得拍给观众看,那么好看的程度就得占这部戏的很大比重,一部戏的成功一定是由演员和观众同时完成的。

  在“给我一个番号,给我一份尊严”这样一个主题下,我们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八路军非正规军的形象。

  新民周刊:除了李大本事对“高大全”主人公的颠覆外,我特别喜欢的是操着山西口音的、永远念叨着家底的“丁大算盘”。

  黄海波:他就是山西人,群众演员的头头。在剧组里不说山西话他就不会演戏,演得挺棒的。我身边的哼哈二将地瓜、热闹,孙成海和他手下的大狗,都特别有意思,都是性格分明的人物。

  虽然他们以前都是群众演员,但是这次其实都是编剧给他们量身定做的,可以说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每个演员都与剧中人物非常契合。还有像孙成海手下的跟班“大狗”,口头禅是“稳稳地”,演得也很到位。

  尊重个体生命

  新民周刊:很多人感觉,李大本事的身上有一种匪气,比《亮剑》中的李云龙更为突出和明显,你怎么看?

  黄海波:我总结了,李大本事身上有八种气质集于一身:“匪气、邪气、贼气、神气、正气、骨气、志气和勇气”。我们身上的气质跟李云龙不一样,他一上来就已经是团长了,我们是正宗土八路。到最后五集,我们才把正式的军装穿上,气质和味道都不一样,我们想要表达的是,被遗忘的恰恰是最应该记住的。

  我讲个数字,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正规军伤亡19万人(这是国民政府承认的),地方部队伤亡400多万。当时国民党政府规定八路军下属三个师,一个师8000-1万人,那么八路军一共也就是3万人左右,当时国民党控制八路军发展,你只能有这么多人。但是民兵武装大量存在,可是他们不可能和正规军比装备,在层层封锁之中,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与侵略者做斗争,他们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一群人,当然,他们的身上,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那种“气”。

  新民周刊:正气,你觉得这部戏还是很正气的?

  黄海波:对。这个戏,为什么这一帮子兄弟全员阵亡,就活了一8岁孩子?就是为了一个正规军的主力番号。哪怕牺牲掉生命,也要获得一份认可,获得一份认同。

  新民周刊:我看之前的报道,导演其实想要拍梁山一百单八将似的群像,导演徐纪周也不讳言《水浒》对他的影响,是这样的吧?

  黄海波:不是群像,我认为这就是个人物戏。四大名著中,《水浒》是男人人物剧,《红楼梦》是女人人物剧,《三国演义》当然也有兄弟情义,但是还是以讲政治讲权谋为主,《西游记》是神话剧,每一个都不一样。《水浒》正经八百男人人物剧,《永不磨灭的番号》这个剧也是个人物剧,人物剧的好处在于,一个是一个,没有重样的。如果说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些“贼气”。

  新民周刊:有评论称“《永不磨灭的番号》它努力传达一种个体和底层、对草根生命的尊重”。还是要以小人物来诠释大历史?

  黄海波:我觉得不光是对草根生命的尊重,是对任何生命的尊重,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这也是我们在《永不磨灭的番号》这部戏里最想表达的,英雄在没有成为英雄之前,就是个普通人,大人物没有成为大人物之前,全是小人物。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出英雄的行为来,像个男人,像个爷们。恰恰这一点上,这是我们对革命战争剧的一个新的审视。

  不要说教!我们都不傻!

  新民周刊:你这个年纪,小时候,那些红色革命战争电影是不是也对你影响特别大?

  黄海波:童年的记忆太深了。我是部队子弟,最高兴的事就是在部队大院里看露天电影。露天电影么,一块幕布,两棵树中间一拉,就可以放电影。放的,当然是革命老片为主,大人们在前面看,我们这帮孩子就在背面看,其实区别不大,就是左手变右手而已。

  对我影响最大的电影,两部:1、《第一滴血》;2、《少林寺》。那是80年代的事了,更早一些的时候,红色战争片,那太多,《南征北战》、《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等等都是。特别是《上甘岭》,影响特别大,有一次,我们和小伙伴一起玩,比赛谁能坚持一天不喝水。大热天的,汗流浃背,就是不喝水,模仿的就是上甘岭精神。

  新民周刊:你出身部队大院,对这些革命战争片是否有一种亲近感?

  黄海波:我父亲给我讲战争故事是有的,但是从来不会说教。他跟你讲我们怎么打的胜仗,我小时候特别爱听我父亲给我讲战争故事,邱少云、黄继光的故事我是听我父亲讲的,我觉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我——可能也对我这一代人——影响很大。这样的背景,当然对红色革命剧会有一些亲近感,但是我拒绝说教。

  新民周刊:现在的红剧,原来那种说教的成分越来越少了。

  黄海波:不要说教!谁又能喜欢说教?上了那么多年学,都在听老师说教。我个人非常排斥这种说教,不仅我排斥,我相信大多数的观众都会排斥。我们不再喜欢听说教,不要跟我说教,演给我们看,我们自己都会明白,我们都不傻!

  新民周刊:80年代之前的革命战争片,往往对于日本侵略者或者国民党采取脸谱化的表演策略,主角呢,总是“高大全”,在《永不磨灭的番号》这部戏里,国民党军官陈峰的形象还是非常正面,在近期的红剧创作中,对于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的肯定也是成为了共识,你觉得这是不是尊重历史的一种表现?

  黄海波:对国民党正面抗战的肯定,这不是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的。之前那种脸谱化的电影电视剧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有的戏,正面人物大家没怎么记住,但是反面角色我们却印象很深,起到了反面的效果。

  现在当然是一种进步。我觉得人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这件事上的对错之分。但是真正尊重历史的,请看纪录片,不要看电视剧,任何影视剧都不要看。纪录片,在真实性上,行。电视剧是种艺术创作,首先追求的是观赏性。好看,是第一位的。我为什么认为《永不磨灭的番号》好,因为它用了一种轻松幽默——甚至可以说是疯狂喜剧——的表现方式去讲述一个悲情悲壮的故事,去寻求一份认可,寻求一种尊严。这在之前的影视剧中还非常少见。

  新民周刊:之前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抗战的影视剧也不能说没有,就我看到的,并不好笑,以一种丑化日本人,或者低级的搞笑手段来表现,反而弄巧成拙,你觉得这次《永不磨灭的番号》在喜剧方面能够成功,你觉得和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什么地方?

  黄海波:那是卡通滑稽戏,我们这不是,我们还得说是生活喜剧、生活幽默。

  幽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这部戏特别精细。细到每一个人怎么死的,都要有理由。有些地方,最后可能因为太过血腥而没有剪到播放的片子里去,这其实是很可惜的。当然,我们只能是尽可能地将战争场面处理到让自己满意,真实的战争都不是这样,一颗炸弹炸在人群中,摔倒的几个爬起来继续战斗,我告诉你,不可能!为什么一炸一大片?不是说全给炸死了,而是冲击波过来,让他们在地上躺二三十分钟一点问题没有,现实中不可能又爬起来继续冲锋,但是在电视剧里,我们应该允许一定程度的艺术虚构,否则没法拍。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