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宾根木匠
希斯•莱杰一死,整部《魔法奇幻秀》的调性就变了。我不了解特瑞•吉列姆的原始想法,但片子怎么看都不像蒙提•派森(MontyPython,英国喜剧团体)元老搞出来的东西。那些穿越到魔法奇境里的桥段,像极了蒂姆•伯顿的恶趣味——我说的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爱丽丝梦游仙境》。看来,就连特瑞这位呵佛骂祖的无厘头祖师爷,这回也着实伤感了一番。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情,希斯的英年早逝着实给了欧美电影界太沉重的一击。能让强尼•德普、裘德•洛和科林•法瑞尔三大男星友情客串,出演希斯•莱杰的化身,就已经表明了《魔法奇幻秀》的志哀性质(当然还有片尾字幕)。
跟特瑞之前的疯狂恶搞不同,《魔法奇幻秀》的故事内核总让人联想起《浮士德》:修行大师帕那索斯博士跟魔鬼打赌,胜者获得了永生不老的权利。诸多世纪后,帕氏堕入爱河,为得到爱人的心意,他又用孩子的灵魂跟魔鬼交换,以实现青春永驻。接着,帕那索斯跟魔鬼来了场引诱他人灵魂的竞赛,以此来保住孩子的灵魂,使其不被魔鬼带走。
帕那索斯就是这样一个总被魔鬼玩弄的浮士德。当然,在《魔法奇幻秀》里,摇滚老炮汤姆•威茨饰演的魔鬼要比《浮士德》里那个有趣得多,帕那索斯博士对信仰的真诚,促发了魔鬼和他做游戏的激情——这难免让人想起《圣经》里那个著名的典故——上帝和撒旦打赌,通过折磨约伯来考验他对上帝信仰的虔诚。在某种意义上,魔鬼跟帕那索斯博士的赌注就像《约伯记》里的桥段,只不过博士并非基督徒(倒是很有点藏传佛教的影子),因而上帝也不用出场。
帕那索斯博士的信仰很奇特,他信仰“故事”,按照他的说法,一旦故事停止讲述,宇宙就要终结——这很后现代。按照后现代叙事学家的分析,人类正是通过叙事来体认并建构整个世界的,从原始人最初围着篝火讲故事到当代各类叙事符号体系的建立,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叙事,不仅叙事,更被事所叙,可以说,宇宙就是被人们叙述出来的。
所以,帕那索斯博士堪称后现代叙事学的形而上大师,他一语道破了叙事和人类生存的深层关联。不死的帕那索斯穿越了无数世纪,讲述他永恒的故事,虽然听众越来越少。其实,他犯了一个主体设定的错误,故事干嘛非得由自己来讲呢?如果别人能传诵自己的故事,不是一劳永逸么?传说古印度仙人蚁垤写成了不朽史诗《罗摩衍那》后,便与众神约誓:自己将和《罗摩衍那》一同逝去。但《罗摩衍那》将一直传诵下去,直到宇宙(人类)的尽头,于是,蚁垤用这个方法从众神那里偷来了永恒的荣耀——相较于蚁垤,帕那索斯博士的道行就低多了。
获得永生的帕那索斯越活越心力交瘁,对他来说,不朽的生命已经变成一种折磨。这有点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女预言家西比尔——当她从阿波罗那里获得永生的权利后,由于青春流逝,她的生命越来越不堪,最后只求一死。
当然,《魔法奇幻秀》里的赌注是改良版的,帕那索斯先后获得了永生、青春和孩子,当他看到女儿建立起幸福的家庭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至于希斯•莱杰饰演的靠诈死进入帕那索斯马戏团的骗子,最后也被博士耍诈吊死在了异想世界里。而帕那索斯建立起来的异想世界,就是一个《盗梦空间》式的欲望放大器,每个人潜意识中的欲望都会在那里显示出来。
最后,帕那索斯博士又开始在路边表演,讲述那个永恒的《魔法奇幻秀》故事。
魔鬼眨了眨眼,它又赢了——故事并未结束,只有魔鬼是不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