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城市的另一张名片

2013年11月29日09:03  《环球》杂志 微博

  文化创意:城市的另一张名片

  《环球》杂志记者/白旭(发自伦敦)

  《环球》杂志记者/唐霁(发自巴黎)

  《环球》杂志记者/刘莉(发自纽约)

  《环球》杂志记者/朱超(发自东京)

  每当华灯初上,各大剧院的门口都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是伦敦。

  路易·威登和香奈儿互不示弱,绞尽脑汁在各大秀场争奇斗艳——这里是巴黎。

  黑人艺术家们在街头“摆摊”,表演拿手的街舞和鼓乐,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观看——这里是纽约。

  文化设施遍布城市之中,人们可以零距离与之接触——这里是东京。

  在这些城市,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底蕴已深深扎根于每一个角落,也早已成为它们引以为傲的名片。而不沉醉于故有荣耀,善于在文化底蕴上巧注创意,则让这些城市更具骄傲的资本。

  伦敦:剧院推陈出新,展览富有想像力

  夜幕降临时,伦敦莱斯特广场附近喧嚣依旧。穿着时尚的青年男女和彬彬有礼的耄耋老人纷纷走进女王剧场。几小时后,一些人含泪离开。

  已经上演了28年的《悲惨世界》是伦敦西区年头最久的音乐剧。恩佐拉挥舞着红白蓝三色法国国旗的背影,已成为一道无法替代的风景线。

  在伦敦,唯一能够与《悲惨世界》相抗衡的,大概只有《剧院魅影》了。那张令人心碎的面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情侣,换来他们的一声声叹息。

  这就是伦敦歌剧的魅力。话剧也是一样。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名剧《捕鼠器》已在伦敦上演了60年。著名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则保留了十七世纪时的原貌,专门演出莎翁戏剧,票价从几镑到几十镑不等,适合各个收入阶层。

  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伦敦共有约100家剧院,其中有40多家在西区。伦敦地铁里到处都是戏剧的广告,华灯初上时,西区的各大剧院前总是人头攒动。

  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伦敦戏剧市场依旧红火。

  推陈出新是伦敦戏剧业的一大法宝。近些年来,伦敦不断引入新剧目,由电影改编的《绿野仙踪》《怪物史莱克》《保镖》《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颇受欢迎。

  为了吸引来自不同国家的观众,伦敦还邀请各国剧团前来演出。比如,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执导的《理查三世》就曾在2012年亮相莎士比亚戏剧节,这部戏剧带有中国京剧和书法的元素;为纪念《捕鼠器》公演60周年,上海现代人剧社也曾在圣马丁剧院用中文演绎这一风雪中的迷局。伦敦人对这些外来戏剧很感兴趣,虽然听不懂,但他们已经非常了解戏剧的内容,就是为了看个新鲜。比如,莎翁戏剧的忠实粉丝迪肯老先生,就特地买了最好的位置,来看青衣版的安夫人(《理查三世》中的角色)。

  戏剧只是伦敦文创产业的一个代表,博物馆和美术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伦敦市政府的官方网站称,全球十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当中有三个在伦敦。在这个拥有83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170多个博物馆,857个美术馆和画廊。

  为了吸引回头客,大英博物馆经常举办有意思的展览。今年一个名为“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生与死”的展览,用200多件展品还原了公元79年时的民居,让参观者感受到了彼时彼地人们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英国人的策展方式也颇具想像力。提起美术馆,人们通常会认为那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但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你可以边听古典音乐边欣赏世界名画。

  今年夏天的“维梅尔和音乐”展览就给了参观者一种全新的体验。十七世纪时的荷兰,音乐是普通民众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因此,音乐元素经常出现于当时的绘画作品中。为了让参观者充分感受画中的氛围,英国国家美术馆不但同时展出了画中出现过的古老乐器,还把展厅门窗布置成那个时代普通家庭住宅的样子,并邀请乐团于固定时间现场演奏古曲。

  “这样的做法在美术展中很少见。”策展人贝齐·威斯曼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我们希望能够赋予画作生命,让参观者走进画中的时代,因为那时与现在是如此的不同。”

  英国国家美术馆还有一个名为“圣者重生”的展览,也相当有趣:当代艺术家迈克尔·兰迪制作了7个活动的雕塑,放在美术馆中央大厅里。他通过从垃圾场、汽车修理店和跳蚤市场弄来的冷冰冰的齿轮、铰链和皮带等物品,让画里的圣人动了起来。

  兰迪希望这样的当代艺术展能吸引那些认为经典作品“没意思、过时了或不好理解”的年轻人,“他们看完这些雕塑,或许会想到其他展厅看一看原画是什么样子的。”

  英国人还善于利用影视作品的观众效应。

  2012年3月,《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拍摄工作室向公众开放了,影迷们可以骑上哈利·波特的飞天扫帚或者坐上罗恩·卫斯理的飞行汽车,进行一次魔法之旅。

  《007》系列电影去年庆祝60周年时搞的大型拍卖会,则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文创产业其实是一个链条,每个环节都相互连接,从电影到展览,再到旅游、拍卖,可以是不同行业协调互利的过程。

  巴黎:大牌绞尽脑汁斗创意

  受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法国经济整体低迷,但文化创意产业却一枝独秀。在此领域,巴黎可谓王牌中的王牌。

  巴黎文创产业的代表首推巴黎时装周。时装,是巴黎人最引以为傲的行业,而巴黎时装周就是展现其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才华的舞台。

  巴黎时装周一年有4季,汇聚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时装品牌,展示高级定制和男女成衣。

  高级定制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每一场秀都是各大品牌创意和实力的高级别比拼。在2012年的秋冬高级定制时装周上,法国名牌路易·威登的独特展示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其之前登场的多个品牌,已经借用了凡尔赛宫、大皇宫等恢宏建筑作为背景,宇宙、自然等元素也天马行空用了个遍,服装风格从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都有所借鉴。靠后出场的路易·威登,变化的余地似乎已经不大,它会如何出招,非常令人期待。

  《环球》杂志记者提前来到秀场,看到路易·威登的场地很大,但场中竟然空无一物。开场时间一到,高悬的大钟突然敲响,一辆老式蒸汽机车从隐蔽处缓缓开出,一直开到场中央。机车喷出的蒸汽和全场绚烂的灯光交融,仿佛把观众拉回到了二十世纪初。全场立刻沸腾了,掌声雷动。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衣着雍容的模特们在“行李生”的陪伴下依次走下机车。他们身着手工定制的服饰,在蒸汽机车这个道具的映衬下,体现了品牌对极致的追求。

  一年后,在2013/2014秋冬成衣展上,法国的另一个名牌香奈儿在巴黎大皇宫的秀场,也同样精彩。“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率领的团队,将富丽堂皇的大皇宫变成了墙皮裸露、残垣遍地的剧院废墟,徐徐拉开的幕布后则是摩天大楼林立的新世界。模特们穿着“老佛爷”设计的“奇装异服”出场:在黑白灰经典色调的基础上加入了斜纹软呢、金属丝线、分层裙摆、宽腰带、几何图形等元素,还有大胆的连袜鞋以及取材于男士夹克的硬朗设计,无一不展示着“老佛爷”对简洁、经典、舒适的定义。“我们坐在坍塌的旧世界中看着新世界的风景。”拉格菲尔德如此诠释。

  纽约:多元化与平民化

  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也是世界艺术中心,这座城市的文化娱乐业是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

  文化产业多元化,是纽约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然,这与移民较多密切相关。据官方统计,今日的纽约,60%以上的常住人口出生于美国以外的国家。这些移民,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文化。

  走在纽约街头,最常见的是黑人艺术家的现场表演,街舞和鼓乐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曼哈顿中心城区的纽约市公共图书馆门外,黑人艺术家们常年在此“摆摊”,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观看。时不时,一些黑人小伙也会走进地铁车厢,伴随着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进行高难度的翻腾。

  在纽约,涂鸦艺术绝对是遍及大街小巷,让人触手可及。行人可以不时停下脚步,欣赏艺术家现场作画,并和他们聊上两句。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下,很难有人不被感染。

  纽约的艺术环境十分宽松,鼓励各族裔移民相互交流、融合、启发,创作独特的文化作品。在一个名叫“One Beat”的音乐项目中,每年都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几十位艺术家被邀请到美国,他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一起交流,创作别具一格的“新音乐”形式。这个项目是纽约艺术家聚集的布鲁克林区的一个音乐工作室的创意,并得到了美国国务院的资助。

  纽约的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小众化,其普及程度令人惊叹。当地人说,纽约要保证文化的“公平性”——让老百姓也能理解艺术、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让艺术创作变得普通人也可以“负担得起”。这座城市相信,艺术的根基在大众,只有增进大众对艺术的了解,让更多人喜爱艺术,才能促进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林肯中心是纽约最著名的两个文化和艺术中心。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每星期都会举行几百场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讲座、研讨、电影等多种形式;林肯中心,则有长长的演出节目单让艺术爱好者难以取舍。两者有一些共同特点——票价低廉。只要象征性地捐一些钱,就可进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观,里面举行的活动一律免费;林肯中心的演出票价一般为10~100美元,普通人也可以承受得起。

  纽约各大博物馆也会经常举办一些艺术讲座和艺术互动活动,还鼓励家长在周末带着孩子到博物馆接受艺术熏陶。

  当然,纽约的艺术氛围并非凭空而来,也非一蹴而就。纽约市的城市管理者、企业家和慈善家都为城市的艺术发展倾注了心血,提供了巨大支持。今年,纽约市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总投资为1.5亿美元,居全美第一。自1982年起,纽约市立法要求将城市建筑1%的财政支出用于公共艺术事业。为此,纽约市文化局资助了绘画、新技术、建筑等多种形式的公共艺术项目。

  东京:与文化设施零距离

  东京拥有发达的文创产业,建筑、手工艺品、时尚设计、动漫、电子产品等,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创意来源于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拥有奇思妙想的人才,而发达的创意产业又培育了更多的具有文化气质的民众。在此过程中,遍布东京的大大小小的文化创意设施功不可没。

  以宫崎骏的素描为蓝本设计的吉卜力森林美术馆,位于东京都三鹰市,面积虽不大,但几乎每个细节都充满创意。

  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美术馆的门票——竟然是三连张的电影胶片,分别取材于宫崎骏不同时期的动漫电影。更特别的是,游客拿着它,可以在美术馆里的胶片放映机上亲自体验一把。

  在美术馆里,游客可以看到许多会动的画作,还有以“龙猫跳绳”“天空之城—上升海流”等为主题的“机关”,也可以实地体验动漫制作。

  位于东京北区飞鸟山公园里的造纸博物馆,强调参观者的参与,实现寓教于乐。《环球》杂志记者曾参与了一次“手工造纸”活动。

  博物馆先用搅拌机把参观者带来的清洗干净的旧牛奶纸盒制成纸浆,然后通过筛制、脱水、熨烫和裁剪,做成一张环保再生纸。打碎牛奶盒所用的就是家中常见的搅拌机,熨烫用的也是普通熨斗。这样生活化的造纸过程,着实令活动参与者印象深刻。

  博物馆工作人员还细心地为参观者准备了树叶、剪纸等小装饰,可以包裹在再生纸中,形成独一无二的作品。这里还有邮戳,盖在再生纸上,就成了一张明信片,可以把祝福寄给远方的亲友。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创意城市的必备要素是人才,真正的创意城市不在于创意产值有多少,而在于居民的整体文化修养是否达到了一个艺术化的层次。

  在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和家长就会带着孩子参观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设施,对孩子进行培养。一位在日本的华人小朋友告诉记者,她今年10岁,上小学五年级,已经参观过“水的博物馆”“铸铁博物馆”“酱油酿造博物馆”……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可能更具创意思维。

  来源:2013年12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涉违纪违法被调查
  • 体育国足排名近10月最佳 恒大向左国字号向右
  • 娱乐王力宏新婚谢祝福 小10岁娇妻被疑有孕
  • 财经海外学区房成中国投资客新宠
  • 科技美建成失窃手机数据库:被盗后无法使用
  • 博客赵普:《爸爸去哪儿》不是亲子教科书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成大学生恋爱为满足生理 99万人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