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蒋元明:易教授的“异类”另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9:27 东方网

  蒋元明作品集8月30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易中天的专访,他对记者说,我不怕人家说我是“异类”。因为他追求“学术与大众对接”。这是很有种儿的。

  易中天的品三国,是以《三国志》为蓝本,把《三国演义》及其它的书和资料、传闻作为补充,大概属于“九分真实,一分猜测”。如果说要追求百分之百,那就是考据癖的路数,听众则是专家学者之流了。

  易中天面对的是一般的听众,对历史“看热闹”者居多,如果他去细细考证刘备的草鞋、关公的胡子、张飞的杀猪刀,那听众恐怕早就跑掉了,谁还给他讲课费?现在有不少学者专家,比较清闲,衣食不愁,又精力过剩,对历史细节特别较真,细到上大殿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腿,那也是一个活法,是他的自由。但如果他抱怨别人不买他的账,不给他评高级职称,不给特殊津贴,没赚到大把的钞票,那就是活该了。易教授大概看清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又不愿“君子固穷”,于是放下教授的架子,向单田芳靠拢,这也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自由,旁人说三道四,很容易被人误解为“红眼病”,没吃着“酸葡萄”。

  其实,一两千年前的事,除了书上记载的,谁还说得清?就是昨天的事,今天就有几个版本。如果不是办案,谁还去一一细加考证,取证;就是办案,还办出错案假案来的。有人作了一个试验,在一个剧场,突然有一个家伙冲上台行凶,场面一片混乱。事后,十个人有十种描述,人人都是当事人,人人都说他讲的是真实的,更何况那些道听途说的“二道贩子”呢。真实也是相对而言,细节更是扑朔迷离,所以历史才有那么多的“谜”。以史为镜,对今天的人来说,历史的细节已经不大重要了,三顾茅屋,是刘备要找诸葛亮,还是孔明也要找刘玄德,很重要吗?相反,那些描述林彪和叶群二人在背地里秘密策划的细节的传记文学,你不觉得可疑吗?你是听了录音,还是看了录像?要不你就是林、叶附体?

  易中天毕竟是教授,他讲着讲着就露了点尾巴,也就犯了较真的毛病,说“空城计”是曹操的发明,诸葛亮不可能演这个戏。还说司马懿几十万大军围着一个小城,他怕埋伏,可以派一个侦察连杀进去,再不就把小城围他个三天三夜,最起码派一个神箭手把弹琴的孔明射下来不就得了吗?瞎跑什么呀?俗话说,言多必失。易教授的这一得意之笔可就漏了大怯。你讲文学、讲历史是教授,讲军事那就比赵括还差一大截,先去军校进修一下,弄张文凭那怕是假的再来开口。想想看,两个大军事家突然遭遇,谁都没有想到,先就吃惊不小,那时又没有卫星定位,飞机侦察,战场瞬息万变,千里奔袭的司马懿哪能一下就搞清了这小城内外的敌情?再加上对手又是一等一的高手,又是用兵一惯谨慎的大腕,诡计多端,一旦判断错误,全军覆没,小命不保,且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的危险,他哪还有工夫派什么侦察连,还要围他三天三夜?这时斗的就是一个心理。即使进到有飞机大炮的时代,坐阵北京的傅作义将军派大军去袭击解放军总部西柏坡,西柏坡也是一座“空城”,毛泽东发了几百字的一条消息就把傅将军吓跑了。傅将军想,我的这点秘密毛泽东都知道了,他还不布下天罗地网等我钻?可事实上共军连一兵一卒也没调动,也没兵可调,打的就是一个心理战。坐飞机的傅作义尚且如此,遑论骑马的司马懿。当然,还有一说,说诸葛亮遇到的是司马懿,知识分子想得多,就中了计,要是山贼草寇,不管三七二十一杀进城去,诸葛亮就完蛋了。可惜漏洞也不小。要是对付这样一群混混,诸葛亮还搞什么空城计,只须在城头上遍插旗帜,立些草人,那帮小贼远远地就吓得屁滚尿流,还来捣什么乱?军事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随机应变,变化无穷,用兵如神。

  易教授对军事不但差一点,他还把演义当成了历史,要翻千年的案,还说“走华容道”也没有,“草船借箭”更是胡扯,弄得一些“三国迷”很不高兴:你是说三国志还说三国演义呀,演义上明明写着,流传了几百年,怎么睁眼瞎说呢?其实,空城计是谁先发明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国演义把它写得如此经典,千年不朽!这就叫名著,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当教授的应当特别强调这一点才是,怎么一时变成了搅屎棍儿?


作者:蒋元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