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新通讯: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文人投“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10:4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二月二十三日电题:文化产业需要文人投“智”

  中新社记者应妮

  “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了此间中国作家协会六届六次全委会上讨论的热点之一。这些脑袋一拍就能想出一个主意的作家们聚合在一起,赋予这些抽象名词以生

命,让人看到了其中的“精明脑袋”。

  丹增:文人从政

  丹增的显著特点是随时都戴着一顶礼帽,帽子下面是他那光溜溜的脑袋和闪亮的脑门。作为一个藏族文人,曾著有报告文学《来自世界屋脊的报告》,小说《神的恩惠》,散文《可爱的家乡》等。

  作家出身的他二00二年走马上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主抓云南的文化产业建设。从上任当年文化产业二十亿元人民币的产值飙升至二00五年二百四十亿,占到全省GDP的百分之五点六左右,也涌现出了诸如《云南印象》这样具有世界影响的舞台演出。

  丹增说,其实云南经验最核心的内容就在于思想的解放,“文化就是生产力”。

  他以丽江市的经验为例,在政府引导、企业出资一千万、艺术家编导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一台大型演出《丽水金沙》,刚开始时还有亏损,在政府一定力度的扶持下,到半年时是一天一场,一年后一天演两场,现在总收入已经达到四千多万,丽江市歌舞团的成员纷纷跳槽到这个民营演出团体——“这样丽水金沙歌舞团就代替了原来的丽江市歌舞团了嘛,自然而然地就向市场化了。”“而目前,云南全省共有十六台这样的演出”,说这些数据的时候,丹增特别高兴。

  去年云南举办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跟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其他地区以及国外的投资公司,签订了关于云南文化产业开发项目资金达一百五十七个亿。而这样一笔投入则让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其实云南经验就是先发展文化产业然后再搞体制改革”,丹增总结。

  张贤亮:在商言商

  被一众作家戏谑地称为“张老板”的张贤亮,并不推辞这个称呼。

  在大会发言中,张贤亮特意强调了中国作家协会去年在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召开的主席团会议。“这是中国作协对作家创办企业的支持嘛”,他说。

  “既然韩国都能掀起‘韩流’,中国文化那么博大精神,怎么就不能掀起‘华流’呢?”他反问记者。

  “我从当年七十多万现金,干到现在总资产上亿,还不包括无形资产”,他特意强调。“当年也是被逼的啊,要是不好好干,我抵押给银行的钱就拿不回来啊。”虽说是忆苦,张贤亮仍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

  他认为,发展文化产业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一种文化的经营行为。而这,需要有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的人来从事,“不是投‘资’,而是投‘智’。”

  “而我早就料到影视城是夕阳产业,所以镇北堡西部影城将在十年内逐步转型,将来要建成一个以古堡为依托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融合北方古城镇的精华。”在商言商,采访最后张贤亮不忘给自己的影城宣传一把,透着商人的精明,让人实在佩服这个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头儿。(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