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国瑰宝”兰州鼓子“枯木”终逢“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10: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二月二十四日电 题:“中国瑰宝”兰州鼓子“枯木”终逢“春”

  作者 赵志锋

  草长莺飞,杨柳如烟,兰州二月春明媚。近来,一群兰州鼓子痴迷爱好者,又聚在安宁区水挂庄一空地上,晒着暖阳,喝着茶水,哼唱着兰州鼓子,悠闲自得,乐在其中。老

艺人薛老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兰州鼓子终于逢‘春’了!”

  据走访,随着春回大地,兰州西固公园、黄河风情线、小西湖公园、黄河两岸的街头巷尾,处处飘扬着韵味悠长而又乡土气息浓厚的兰州鼓子声。曾一度消声匿迹的兰州鼓子声,终于伴着春风,再现古城兰州,难怪薛老汉激动如是。

  兰州鼓子,又名兰州鼓子词,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的古老曲种之一。《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宋赵德麟始创商调鼓子词,用‘蝶恋花’谱西厢十二首”。《说唱艺术简史》称:“兰州鼓子源于宋代,流行甘肃兰州地区。”

  薛老汉介绍,在兰州,兰州鼓子曾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能弹唱者甚多。若遇喜庆节日,请客宴会,无论是农村家庭院落,还是集镇茶肆酒楼,老兰州人都聚集在一起弹唱。每次唱到高潮之时,便出现一人演唱而众人帮腔的热闹场面。

  然而岁月流转,时至今日,兰州地区包括榆中、皋兰等县的鼓子老艺人已不足三百人,且年龄大多已逾“花甲”。“人亡歌息,人去艺绝”,这门珍稀罕见的“独门绝技”,已濒临失传。

  记者街头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都认为兰州鼓子是一种“乐器”。而对于三十岁以上者,也有近半数的人表示“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会弹唱。

  据悉,由于许多老艺人相继病逝,解放前后还有一百一十多种曲调的兰州鼓子,如今只剩下六十多种,而经常唱得也就十来种。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学会秘书长杜芳认为,兰州鼓子等民族民间文化生存环境正在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一大批珍稀罕见的“独门绝技”,因后继无人和缺乏有效保护而濒临消亡。此外听众群大量减少、跟不上快节奏生活等原因也加剧了其消亡趋势。

  据介绍,此前,兰州鼓子已入选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登上了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甘肃也于去年开创了对民间艺人评选职称的先河,十三名农民喜获“副高”职称。

  专家认为,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民间艺术的关怀和重视,促使兰州鼓子等终于在此间“春暖花开”,“枯木逢春”。(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