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九旬老人要手术医生缘何犯了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7:34 扬子晚报

  一个90岁高龄的老人骨折,做手术老人很快就能康复,但医生却要承担极大风险,不做手术老人的病情恢复受影响,但医生却减少了风险。面对这种两难选择,医生到底该不该为他做手术?昨天,在江苏省卫生厅改革与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家报告会上,曾经在世界卫生组织担任五年助理总干事、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顾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陈洁教授坦言,如今部分医生的风险意识过了头,甚至为了减少自己的风险而不顾病人的安危。她呼吁,医生应当在规避风

险和治病救人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在昨天的报告会上,陈洁教授讲了自己95岁高龄父亲的亲身经历。6年前老人一次意外造成股骨骨折,医生接诊后表示,老人年纪太大,任何手术的风险都较大,最好还是卧床不动三个月,让骨头在自然状态下慢慢长好。作为医生的陈教授当时正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她得知这个消息后,深知高龄老人卧床三个月无法动弹后,极可能诱发堕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反而可能危及健康。于是她让家人向医生提出给老人骨折处打金属钉固定,这样两周后即可起床活动。此时,接诊的医生坚决不同意,提出一堆反对理由,比如老人年纪太大,做手术本身就有风险,并且老年人骨质易疏松,钉子往往打不牢,手术意义不大,此外,老人有心脏病史,万一手术诱发心脏病复发怎么办……后来,陈洁教授不得不通过国内朋友“找关系”,这才找到了愿意给老人做手术打钉的医生。手术的医生首先请来心脏科专家会诊,对老人的各项生命指征进行仔细分析评估,并与手术室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结果手术获得了成功,两周后,老人就自己下床活动,如今6年过去了,老人身体依然健康硬朗。

  陈洁教授分析说,医生规避风险的意识值得提倡,但是万万不可过头。现在部分医院的防范意识已经过了头,变成了单纯的害怕。害怕病人吵闹,干脆有风险的手术尽量不做,在他们看来,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孰不知,这种想法的确规避了风险,但却忘了医生治病救人的起码职责。长此以往,这种被动地规避风险,将极大地不利于医学事业发展。

  医院规避风险与治病救人间究竟如何寻找合适的平衡点?陈洁教授坦言,首先医生得提高自己的医术,能够准备地判断,采取正确的治疗;其次,要学会与病人沟通,治疗前与病人及其家属充分解释,争取病人的理解,让病人明白,他有充分的知情权,但也有服从医嘱的义务,应当配合医生治疗;最后,医院应当建立一个风险防范体系,比如建立医疗事故保险制度等,不能因为害怕留下医疗事故记录、影响医院文明评选,就偏爱“私了”,带来医疗纠纷处理和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总而言之,要积极地规避风险,而不能一味地被动逃避。

  本报记者刘小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