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大学校长谈乱收费:学校越好收费越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3:57 新京报

  访谈动机

  教育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哪些学校乱收费的可能性更大?收费听证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乱收费问题吗?昨天,本报记者就以上热点问题,采访了北大、复旦等七所名牌高校的负责人,他们从一个高校管理者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位校长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越是名牌的大学越是收费低廉,而那些所谓的“内部大学”乱收费的可能性相对比较
大。

  中山大学

  哪个大学乱收费是自讨没趣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

  新京报:您怎么看高校乱收费问题?

  李延保:我认为笼统地提高校乱收费是不合适的,因为每个高校的收费都是要经过物价部门、教育部门的批准,并要接受审计等多个部门的监督,还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实际上,现在的收费项目已经非常少了。

  新京报: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李延保:高校办学是有成本的,国家投入有限,谁为这些成本埋单呢?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教育收费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现在社会上不分公办民办,不分公立私立,一味指责乱收费,使大学都处于尴尬境地。一些人出高价上私立学校,那是个人的选择。

  新京报:但现在确实是存在一些乱收费现象。

  李延保:我觉得应该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用农村的平均收入和高校学费相比较,这样是不太合适的,应该营造一种更理性的氛围。

  新京报:您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吗?

  李延保:事实上,如果高校真有乱收费,大学生们早就开始抗议了。高校除了要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之外,还要接受学生的监督。现在的学生维权意识多强啊,现在如果有哪个校长乱收费,那是自讨没趣。

  新京报:您对有些委员提出高校收费听证和收支情况逐步公开的建议怎么看?

  李延保:我是认同这些建议的。其实,教育经费的来源很清楚,学校的账算得也很清楚,关键是社会上很多人了解不够。不管是听证也好,公开也好,高校也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都有利于搭建一个高校和社会沟通的平台,有利于倡导更理性的方式。

  本报记者 张剑锋

  北京大学

  越是名牌大学收费越低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新京报:高校现在存在乱收费现象,您怎么看?

  许智宏: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投入平均为GDP的10%,但中国目前只占GDP的2.7%至2.8%.学校要生存,有的地方政府还向学校收钱,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部分学校乱收费的土壤。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名牌大学,收费越低。据我所知,很多学校都有自行设立的辅修费和旁听费等超标准、超范围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费用。但是,北大不行,北大也不会乱收费。

  新京报:有委员建议,对各省的高招录取指标举行听证,怎么看?

  许智宏:我们是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来听大家的意见。但是,每个省它都会希望在自己省提高名额降低录取分数。我们现在很多学校的投资是靠地方政府,学校的录取名额给地方多留一些也是正常的。毕竟目前国家对高校的投入还很不够。通过历史的沿革。我们北大给西部地区的录取比例都不低。

  本报记者 廖卫华

  南开大学

  高校听证不同于春运听证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

  新京报:有代表建议,各重点高校在各省的招生数量,应举行全国听证会敲定。您认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侯自新:即使举行了听证会,高考招生也未必会真正“公平”。与铁路春运提价听证会不同,铁路票价是一个定额,确定之后全国统一。可高校在各省的招生数量是一个“变量”,听证会的陈述人来自各省份,难免会为家乡利益而争夺,所以听证结果难免会掺杂“地域因素”。

  新京报:事实上,在整体招生份额中,各高校在其所在地的招生“投放量”确实远大于其他地区,高校自身是否应该调整投放比例,缓解招生“失衡”现象?

  侯自新:这需要由国家和高校所在地协商解决。教育部所属高校在其所在地招生多,这是因为所在地对高校发展提供了多方支持,高校建设必须依托于其所在地,而所在地也需要高校不断输入人才。

  新京报:如果高校“听证会”方式无效,您是否有其他方式,促进高校招生公平?

  侯自新:对于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各界批评很多,但并未有人提出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法。虽然现行制度有很多缺陷,但相比之下,它仍是最好的方式,能使学生公平竞争。如果听证会可以解决,那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高招公平”没有这么简单,需要靠高考改革来完成。报记者 王姝

  复旦大学

  高校收支应逐步公开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

  新京报:有委员认为,经费投入不足是造成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您能认同吗?

  王生洪:我觉得这是个重要因素。当然,有些学校可能有,但我们复旦大学可以说没有乱收费现象。因为我们的研究生是免费的,本科生学费也就五六千元。

  新京报:那么您觉得高校乱收费屡禁不止的症结在哪里?

  王生洪:高校乱收费是个别学校办学思想有问题,没有按规范来办。有的地方或学校确实发展太快了,经费又得不到保证,但又要办下去,所以就乱收费了。

  新京报:同样作为高校管理者,您认为该如何遏制乱收费行为?

  王生洪:首先,国家应保证的经费必须保证,包括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收支情况公开透明一些;学校本身也要加强管理,尤其是作为校长和法人,必须按照规定行使职权。

  新京报: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公开透明呢?

  王生洪:高校教育经费收支情况逐步向社会公开是可能的。首先可以向学校内部公开;接着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他监督部门公开,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

  本报记者 张剑锋

  科技大学

  “内部大学”乱收费可能性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中国

  新京报:您怎么看高校乱收费问题?

  朱清时:每个学校水平不一样,提供的教育服务也不一样。老百姓希望交费越少越好,但学校要运转,费用收少了就只能提供少一些服务。所以,即使听证也很难解决这个矛盾。

  新京报:您所在的学校收费情况怎么样?接到过乱收费的反映吗?

  朱清时:我们学校不太可能有这个问题。作为重点大学,国家的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新京报:您觉得哪些学校乱收费的可能性大?

  朱清时:我想主要是基础教育和普通大学吧,尤其是“内部大学”,没有国家主要的财政支持,缺乏办学发展的经费来源,乱收费可能性更大。

  新京报:内部大学具体指哪些学校呢?

  朱清时:比如一些独立学院、网络学院、软件学院、民办学院等。对乱收费问题,我觉得应该以基础教育和国立大学为基本框架,把私立大学和民办教育作为新生事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

  本报记者 张剑锋

  人民大学

  地方政府保留院校乱收费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新京报:您怎么看高校乱收费问题?

  纪宝成:教育具有商品的属性,实行一定的收费是合理的。但是,教育又是最大的公共产品,我国已经实施的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担,即主要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额度学费。实践证明这个政策是正确的,应当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

  新京报:日前,国家发改委批评了8所高校乱收费,其中有很多高校喊冤,说他们在省里经过审批,有备案。

  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纪宝成:现在重点大学基本是没有乱收费的。越是名牌大学,学生花的费用越低,人大本科生一年学费是4800元,去年刚调整到5000.现在很多院校的乱收费项目是地方政府保留的。很多地方政府觉得高校是个很大的包袱。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地方政府的投入应该加大。

  新京报:高校在各省的招生名额分配不均,有代表提出举办听证,你怎么看?

  纪宝成:理论上可行,但是现实不可行。谁来承担听证费用。再说,高招的绝对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

  本报记者 廖卫华

  同济大学

  教育收费关键在于法制化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校长万钢

  新京报:对于教育收费,今年您关注哪些方面?

  万钢:会考虑提及学校的各方面收费应该制度化和法制化。比如,通过压低食堂菜价的方法来补贴学生,这造成周围的农民工都到学校来吃饭,并不是好办法。我们应该把给学生的补贴都算出来,再统一打到卡上,这样所有东西都数字化、透明化了。

  新京报:对于高校高低不齐的收费怎么控制?

  万钢:对于教育高收费,关键是要使收费法制化,只有通过法律才能规范收费。

  比如,宿舍的价格,我们会公示出来,学生入住前还要签字,这相当于一份合同。本报记者 申剑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