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国通信海缆频频受伤 大海捞“针”医海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3:25 中国新闻网

  

中国通信海缆频频受伤大海捞“针”医海缆(图)

  海缆登陆

  

中国通信海缆频频受伤大海捞“针”医海缆(图)

  海缆埋设犁下水

  

中国通信海缆频频受伤大海捞“针”医海缆(图)

  海底布缆机水下作业

  四海一家,天涯咫尺。很少有人把这种美好感受,与碧海深处上百万公里的海底缆线联系起来。殊不知,正是一根根银线连起了远隔重洋的你我他。

  通信海缆频受伤引发新课题

  我国海岸线达3万多公里,内陆江河湖泊众多,海缆在军用民用通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走进设在海军工程大学的全军海缆通信技术研究中心,赵四新主任给笔者讲起的却是频频受伤的海底光缆。

  2001年2月9日,位于上海某海域的中美海底光缆被渔船损坏阻断,我国2000万用户不能访问北美网站;一个月后,位于汕头某海域的中美海底光缆再次被作业渔船损坏阻断,台湾近500万用户受到影响,我国与海外电话通信一度中断,经济损失巨大,每次修复耗资均在500万元以上。

  茫茫大海,两点一线,海缆一铺不就行了?赵主任听了笔者的想法,不禁笑了起来。他解释说,海底环境十分复杂,海水的强腐蚀性,要求海缆材料必须具有很好的耐蚀性;从浅海的数米到深海的数千米,高低起伏,海缆要承受强大的压力和拉力;海底有泥质、沙质、礁石、海沟,还有沉船等障碍物,稍有不慎就会受损中断。

  铺设海缆分浅海、深海两种,通常水深100米以内要埋设,100米以上直接铺设在海床上。但无论浅海、深海铺设都要先“探路”。测量船在大海上一遍遍地跑,哪里有深沟,哪里有坡坎,必须了如指掌。遇到坚硬的石底时他们还要“扫海”——船尾拖上一个大铁锚,沿着勘探线路一遍遍地耕波犁浪,扫除沿路的障碍物。

  勘探如此仔细,为何海缆还会频频受伤呢?赵主任介绍说,由于渔船作业方式落后,容易钩坏海缆,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渔网拖坏了互联网”。这些被损坏的海缆主要是因为埋设深度较浅,这就引出了一个新课题:提高海缆埋设深度,增强海缆生命力。

  独创水喷式海缆埋设新技术

  海缆埋设,是提高海缆通信线路生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各发达国家新建海缆,浅海部分均进行埋设。海底开沟埋设,与陆地埋设条件绝然不同,埋设深度哪怕是增加十公分,也是一道科技难题。我军的海缆埋设技术发展状况如何?笔者近日跟随海工大海缆工程专家们观看了我军某新型水喷式海缆埋设系统的海上试验。

  东海某海域,技术人员进行试验前的最后调试。数吨重的水喷式海缆埋设机,静静地固定在船艉甲板上。笔者看到它穿着一双“滑板鞋”。“滑板鞋”的学名叫“低压强滑橇”,它在船上钢索牵引下,驮着埋设机在水下滑行。新型海缆埋设机采用计算机智能控制,接受技术人员的遥控指挥。随着现场指挥的一声令下,海缆埋设机吊离甲板,送到船舷外的海面。操纵手打开锁栓,数吨重的埋设机在钢索的牵引下缓缓潜入海底。

  埋设机水下工作姿态、系统的工作参数、摄像机所摄的水下图像等,以图形和数字的形式,实时传输到船上的监控系统。“各系统运行工作正常!”随着操作员输入一串指令,埋设机的水喷式“犁刀”打开。犁面上两列经过巧妙布局的喷嘴能够射出高压水流。通过监视器,笔者看见随着高压水流的喷射,一道深沟在不断向前延伸,海缆被稳稳地铺设在沟底,周围的泥沙和被高压水流“吹”起的泥沙很快将缆线埋好。

  随着指挥台发出的指令,埋设机的“犁刀”不断调整角度,控制台指示灯闪烁,荧屏上数据快速更新。埋设机挖掘深度越来越接近最大设计埋设深度。

  “工作状况正常”,“运行良好”。海上实埋海缆试验成功了!

  海军通信应用研究所和海军工程大学的海缆专家们历经13年的科学研究,先后研制出三种水喷式海缆埋设系统,实现了我国海缆埋设技术的一步步重大跨越,其中两项已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海捞“针”医海缆

  一次,我国某海域的一条重要海底信缆线发生故障。上级机关得知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制出我军第一台海缆探测仪接收机样机,紧急下达指令,要求该院迅速选派技术人员赶赴部队协助寻找海缆故障点。

  海缆故障点的探测,是通过对加在海缆上的专门电流信号的采集处理来完成的。准确定位需要设备接收电流信号的灵敏度越高越好,然而,高灵敏度与抗干扰能力又是一对矛盾。灵敏度过高,又会使系统受地磁以及设备自身振动的影响。在我军著名海缆专家曾达人的指导下,周学军教授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夜以继日攻关,在微弱信号处理技术上取得了可喜突破。

  海缆探测设备首次接受实战检验,周教授和同事们既兴奋又有些紧张。他带领大家详细了解海缆布设情况,制定周密的探测计划。部署完毕,兵分两路,一路乘船驶向海缆故障海域,一路赶往100多公里外陆上端机站。不巧的是天降大雨,道路难行影响行程,直到凌晨两点才将配套设备安装完毕。这时大家才想到一天没有吃饭了。

  海上的专家们也不轻松。海上无风三尺浪,小渔船在波峰浪谷间颠簸得特别厉害,头晕、恶心、呕吐,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突然,接收机的指针有规律地摆动起来。经过精心测试,周学军教授果断地说:“就是这里!”操作人员快速抛下定位锤。

  潜水员循着定位锤潜入海底。第一个故障断头被打捞出水,船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潜水科长握着周教授的手说:“我服了,你们真是大海捞‘针’的专家。”

  海缆神医的美名不胫而走。然而,心系我军海缆生命力,情系海缆维护官兵的海工大的海缆专家们,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挺进。他们应用通信新技术又研制出我军第二代海缆探测仪、我国第一个供潜水员使用的海缆潜水探测仪、我国第一套可检测海缆埋设深度的设备,发明了海缆故障实时检测报警装置。

  (来源:解放军报;刘海洋 刘迎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