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女性教育如何面对女性中性化潮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09:26 龙虎网 | |
【龙虎网报道】“女性中性化”成为时尚,应该如何解读?教育又该怎么做?3月7日,我省首家女子学校无锡哈佛女校和《莫愁》杂志社联合举办女性教育如何面对“女性中性化”潮流研讨会,教育界、文化界的多位专家学者赴会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2005年,“超女”在全国掀起波澜,李宇春、周笔畅等超女的中性之美成为时尚。香港中文大学一位教授对北京、上海等城市近10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父母对女孩 “女性中性化是一种势在必然的潮流。”特级教师、南京二十九中副校长孙汉洲认为。它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许多父母把女孩当男孩培养,学校的应试教育让女孩和男孩一起竞争,社会上提倡女性解放等。“女性中性化不可怕,但要保持一个度。”孙汉洲觉得女性应该在保持自己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的本分基础上,也可以学习男人坚韧不拔、刚强、冒险的精神,以男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南大中文系张光芒教授则认为,女性中性化是女性解放走入另一个误区的表现。只不过,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说法带有革命化色彩不同,今天的女性中性化带有市场化的符号。张光芒说,男性和女性各有其自然性别特征,不能以为性别无差异就是平等,相反,两性差异越大,社会越和谐。如果把女人比作玫瑰花,把男人比作白菜,玫瑰花就不要和白菜比重量,而应该比色彩和芳香。 著名作家、诗人晓白对女性中性化的看法是:“既然是潮流,它总会过去,对它应该淡然看待。”她认为,女性的基因是抛弃不了的,天性的东西不会丢掉,即使所谓的“酷女”、“女强人”,她们最深层次的柔软的地方仍然是女人。所以她相信:“女性的回归是必然。” 女性教育如何面对“女性中性化”潮流?南师大金女院钱焕琦院长认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两性平衡,而不是中性化。优秀的男女往往既有本性别的鲜明特质,又巧妙地糅进另一性别的优点。“所以,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使毕业生能够称职地扮演职业角色,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 “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如果‘亭亭玉立’就成功了。”哈佛女校董事长徐化雨说。这样的女孩,首先要健康,其次有女性的美。“我们希望女孩子知道她是女孩子,这很重要。” 二十九中孙汉洲副校长呼吁,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入性别角色教育的内容。所谓性别角色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任务,不同性别的人应该与社会关于性别的“原型要求”相适应,比如男性应该是独立的、坚强的,女性更多则表现为温和、善解人意等。“这种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利,而我们在这方面恰恰是缺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