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新时评:创新中国,路有多远?需举国共推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10:0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 题:创新中国,路有多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自主创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无疑是当下中国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

  从不久前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二○○六——二○二○年)》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两会”盛宴上代表委员们的慷慨陈辞到坊间百姓的街谈巷议,“创新”二字频现。

  创新核心是人才,但当前教育与创新对人才的需求显然有点“南辕北辙”的味道。君不见,从小学到高中,教育以应试为导向;大学后,就业、出国是导向。如此教育,形成急功近利之外,何来创新思维和人才?

  创新中国之路,发挥政府作用颇为关键。政府舍得掏钱用于创新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应把保护、支持创新融入日常生活和具体行动当中。

  当今,一些国家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官员以用国货为荣。反观中国,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桌上摆的、家里用的……越是高档的,越是泊来品的天下,保护创新、支持创新,似乎只停在嘴上、写在纸上。想当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运十”大飞机试飞成功后还被迫“流产;看如今,中国大飞机研制纳入未来十五年规划蓝图。抚今思昔,让人感慨万千。

  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化,没有捷径可走。当前中国的创新热亟须保持冷静,不要标签化,“青菜萝卜一筐装”。当下要防止韩国“黄禹锡”现象移师来华;同时要特别警惕拉创新大旗做虎皮,借创新之名、行招摇撞骗之实。

  既然创新目标已经明确,既然已经上路,中国就别无选择,就应迎难而上,努力在全社会推动形成一个自由创新的氛围。在鼓励创新和科技冒险的同时,还应宽容失败,莫欲速而不达。即使十五年后甚至更短时间内,中国达到目前创新型国家的水平,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仍无止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举国共推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