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首场"扬子大课堂"教父母如何为孩子成长护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8:09 扬子晚报

  本报讯为人父母,你知道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吗?你知道孩子厌烦你时是因为也有“审美疲劳”吗?你知道孩子遭遇失败受到挫折也是他的一种权利吗?昨天,本报“扬子大课堂”首堂课正式开讲,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研究的叶小平和萧芸夫妇为读者们生动地讲述了怎样当个好父母,怎样为少年心理断乳期的孩子护航,营造新鲜而宁静的氛围。

  现代家庭教育六个盲区

  特邀讲师萧芸女士结合自己接听“心灵热线”接触到的一些真实的案例提出了现在家庭教育存在的六个盲区。一是意识盲区。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比如“少年十四五,天天气鼓鼓”,“少年十六七,时时惨兮兮”。萧芸讲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逛商场,可孩子不肯自己走路,要妈妈抱着。母亲非常恼怒,当她气愤得蹲下去想打孩子时,心里一震:当她和孩子一般高时,她看到了孩子的视野,在孩子眼里,净是拥挤的大人的腿和臀部,母亲心疼地把孩子抱了起来。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在一个什么年龄,他这个年龄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成年人的常规教育盲区,家庭教育中家长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知道在某一天,你已经比孩子懂得少,你也需要用一种“仰视”的方式去观察他。三是审美疲劳的盲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一天家长会发现,孩子变得很厌烦你,这其实也是一种“审美疲劳”,作为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些新鲜感,每天要有点“新招”,用点新方法,而自己在人格上也要出新,用心影响孩子。四是评价盲区,现在的社会中困扰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一些不健康的网吧和杂志书刊,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学坏了”的时候,也要相信孩子学坏并不是主动的,孩子只有挫折没有错误。五是用“成才”代替“成长”的盲区,成长与成才应该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成长是自然属性的需求,成才则是社会属性的需要;成长需要阳光,需要快乐,需要爱的滋润;而成才需要磨砺,需要磨难,需要鞭策。中国家长往往忽略的是成长,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成才是孩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父母越俎代庖等于隔靴搔痒——费力不讨好。而现在有些父母,自己没有完成的理想,或没有成就的事业,寄希望于儿女,希望他们去实现,而且认为是天经地义。但这从道理上讲不通,儿女的对抗也在情理中。六是权利盲区,孩子的挫折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权利,作为家长要懂得去维护它,而不是一味责怪孩子,打击孩子。

  当好父母需要有艺术

  父母凭什么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特邀讲师叶小平先生分析说,现在有不少父母知道“赏识教育”、“成就教育”,但进行这样的教育也要有严格的前提不能泛滥,否则收不到效果。当孩子的成长超出了父母的常规设想,便经常会被认为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常情的”,实际上给孩子制造一个能自如伸展的空间,而不是捆绑他们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的成长始终存在一个“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期间作为父母应该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舒展成长的环境,更要给孩子一种人格的教育,与孩子互动玩游戏,陪孩子散步,跟孩子一起健身,与孩子用写信的方式去进行交流等。

  萧芸认为,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及时给孩子删除心灵垃圾,给孩子一定程度的爱抚,萧女士提到,抚摩孩子的头顶那是对孩子最高的肯定,同时应该给孩子不同程度上的良性暗示,告诉他“你一定能行”,充分地肯定自己的孩子,应该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自身的心灵自信系统,还应该树立“没有少年抑郁症”的观念。

  叶小平先生还就家长对“网络游戏”的疑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网络游戏并不是一个坏东西,而是应该如何正确地去对待它,父母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给孩子一些东西。

  听课家长反响强烈

  家住在江宁的李女士,八点不到就从家里赶到了扬子大课堂的讲课地点,她说女儿才上一年级,平时一直都是很乖,但孩子太过于静了,她也常反思是不是因为自己平时管得太紧了,太死了。听完后她感触特别深,特别是讲到要给孩子一个宁静的环境,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等方面,她觉得自己还没有体会到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以后要注意给孩子心灵的自由。一直对家庭教育很爱好的退休教师张俊曾是省教育报的编辑,昨天也冒着大风来听了扬子大课堂的首次课。他说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人格教育,特别是孩子三岁前的教育,俗话说“三岁看老”,所有的父母首先要自己做好“人”,父母的为人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子女的为人处世。作为父母不仅仅是想到要教育子女怎么做,要想想自己在同样的事情上该怎么做,父母对孩子的潜意识教育很重要,你教育孩子不要一直看电视玩游戏,自己先不能整天在家看电视打麻将。他还希望现在无论是年轻的父母还是年长的父母,都要树立一种行为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孙重莉张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