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灰色技能”是就业制胜的法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9:16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大学生青睐“职场厚黑学”

  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附近的书店,调查发现《厚黑学》、《厚黑大全》、《厚黑人物》等书很受毕业生的青睐,成了他们求职的“另类教材”。一名正在购书的学生告诉记者:“这可是我们求职前的重要必修课,它会让我们尽快脱离学生样,更像社会人。学好这门功课,我们就会应付社会上的各种

人和事。”据安徽大学西门附近一家书店的老板介绍说,“我们这里的《厚黑学》、《职场三十六计》等书很畅销,有不少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来点名要买这些书。”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13万人,按近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计算,约有近80万人毕业后难以就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就业形式供大于求的前提下,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甚至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于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一些不良风气开始侵蚀高校学子。

  “现在的招聘单位要求真是很难达到,前一段时间,有一家广告公司打电话要我去面试。在电话里,他问我有哪些特长,我就问他,需要哪方面的。他竟然说,像喝酒、唱歌之类的。后来我想了半天,最终没有去面试!”一位安徽大学的大四学生吴同学告诉记者,“难道用人单位看中的不应该是我们的专业技能吗?”

  已经毕业一年多,却还未找到正式工作,池州师专的陆红铃在接受采访时一脸无奈地说:“如果一定要学会唱歌、跳舞才能找到工作,我愿意试试,毕竟现在工作不好找,我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我自己现在也有意识地锻炼这方面的技能。”

  某高校图书馆学的张同学说,“我个性比较内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我学的是管理学,只能应聘文秘、公关、销售、业务等职位。而这些职位基本上都要求善于人际沟通、口才好,尤其是做公关、销售类的。这些职位对应聘者的专业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会交际是最主要的。有一次,我应聘一个名不见经传小公司的文秘职位,招聘人开始就问,‘你平时化妆吗?’接着就开始对我评头论足,说我妆化的不对,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等等。其实有时候我真恨自己为何天生内向,如果是性格外向,又会穿衣打扮就好了。于是我特意跑到书店买了一本《厚黑学》,我希望自己多学一些处世、沟通以及穿衣打扮等技巧,努力让自己变得外向一些,我想这对我以后应聘找工作会有帮助的。”

  高校应开设处世哲学课

  针对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这种“灰色技能”的要求,安徽大学社会学徐华教授认为:“理论上,招聘单位要求毕业生具有交际能力是没有错误的,因为一些岗位确实特别需要沟通和交际能力。当然有的公司把这种能力规定为会喝酒、唱歌、跳舞等是狭碍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是这样。正规的用人单位对于交际技巧是有底线的,他们在注重这些技巧的同时,也会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些同学因此就去看《厚黑学》之类的书,认为掌握了‘灰色技能’就能找到工作,这是学生自己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过分地使用‘灰色技能’,挑战法律、道德和公共价值观,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揠苗助长。”徐华老师如是说。

  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周春霞老师这样分析,“其实‘厚黑学’的本意是‘脸皮厚心子黑’,意在‘反讽社会’。在我看来,这类书还是可以读的,同学们可以从中获知世间万象,找准心理定位,化解即将踏入社会或刚踏入社会所存在的憧憬,迷茫以及害怕,失落等。‘厚黑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家之言,我们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理解它。学生们都希望进入好公司,而伴随着这些公司的必然是优秀的文化理念——团结、和谐、努力、进取。如果学生一味地靠一些投机取巧的小本事,即使能博得一时的好感,也很快就会露出马脚的。所以学生不能以‘厚黑学’为立身处世之道,就算它可以帮助你取得一时的顺利,但最终用人单位需要的还是要有真材实料的人。”

  “有的毕业生把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归结为用人单位的要求太苛刻,这是片面的。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自己的能力不够强。客观地说,现在的公司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专业能力固然很重要,它是前提是基础,但还要有综合能力。例如,敏捷的应变能力,活跃的创新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周老师说。她建议,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处世哲学课,集各家之言,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客观、理性、全面地了解一些处世哲学,为他们以后找工作,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规范用人单位招聘方式

  日前,在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纪尽善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研究《厚黑学》、练习喝酒、唱歌和跳舞……这些本不该是大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现在竟为一些在校大学生所热衷。”纪尽善忧心忡忡地说:“如果一味地迎合某些不良社会风气而放松专业学习,不但会耽误学生个人的前程,而且会败坏校园风气,更谈不上培养创新型人才。”纪尽善的担忧也引起了其他人大代表的共鸣。

  纪尽善说,“现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十分重视与客户的交际、沟通,所以在招聘中常常明确提出要招那些会唱歌、能喝酒的‘多才多艺’的大学生。鉴于此,一些大学生丢下课本拿起酒杯,迎合企业的这种‘用人需求’。这种热衷‘灰色技能’的不良风气如不加制止,会错误地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

  一些人大代表提出,有关部门应加强劳动力市场与教育体制之间的有效衔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方式和导向。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培训,引导大学生降低求职心理预期、努力锻炼内功。

  ·实习生 秋菊 丽丽 本报记者 王爱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